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龙舟竞技追溯到何时 羽人竞渡铜钺二千年前就有
2018年06月15日 09:13:54 来源: 现代金报 通讯员 高勇 记者 朱立奇 摄影 张培坚

  女子龙舟队不让须眉

  二十艘龙舟陈列河中,选手的汗水随着击打而起的江水浸润脸庞;江水两岸,观赛人群密密麻麻,脸上有期待,有新奇,还有些紧张。喧闹的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呐喊声,这是昨天鄞州区云龙镇正在举办龙舟竞渡大型活动的现场。

  端午前夕,云龙第十届“我们的节日——端午看云龙”大型民俗活动的大幕又一次拉开。从2009年至今,云龙已举办该项赛事整整10个年头。

  现场

  设置标准电子计时器

  电子屏进行实时直播

  昨日上午,长山江河两岸热闹非常,等待竞逐的龙舟队伍蓄势待发,大型龙舟赛事正在这里举行。

  “今年,我们的龙舟比赛增加了竞赛距离,将原有的350米赛道延伸至500米,目的就是为了与国际比赛接轨。”文化站负责人朱敏告诉记者,云龙龙舟竞渡大赛举办到第十个年头,在参赛队伍、比赛相关设置及各种硬件等方面都进行了增加和升级。除了赛道设置采用国际标准,还首次在起点和终点处都设置了标准的电子计时器,确保比赛结果的公平公正。

  为了方便前来观看的群众能够清晰地看到比赛的盛况,云龙镇特地在赛事现场安放了一个宽20米、高8米的电子屏直播龙舟赛况。

  “在云龙,赛龙舟的习俗绵延千年,至今仍受群众喜爱。村村有龙舟,年年有赛事,云龙是中国龙舟文化的传承地。2014年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称号。更让镇民自豪的是,从1984年浙江省举行首届龙舟赛以来,我们前后陈村龙舟队就获得‘五连冠’的好成绩。”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赛龙舟已从一种单纯的地方民俗,发展成为众多年轻群体喜爱的竞技性运动。办好龙舟赛,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云龙镇对外展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新面貌的窗口。

  渊源

  宁波龙舟竞技历史悠久

  两千年前已有“羽人竞渡铜钺”

  在龙舟大赛终点,有一座高达10米的龙舟雕塑,样式如祥云托起蛟龙。这不得不讲一下其中的故事。1976年,云龙镇甲村石秃头出土的一件文物——羽人竞渡铜钺,这把宁波人龙舟的历史追溯到两千年前。

  龙舟比赛结束后,云龙镇当地文史专家带领记者,参观了这个国家一级文物:羽人竞渡铜钺。该器物全身为金黄色,高9.8厘米,刃宽12.1厘米,长方形,刃部两角向上,锋芒锐利。分为上下两部,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作奋力划船状,羽冠的羽毛似乎还在迎风飘动,好一幅龙舟竞技的画面。

  2008年,中国向联合国申请举办奥运会时,国家体育总局将这件珍贵的文物作为中国悠久的体育竞技实物史料作为申报理由之一。“由于它不可替代的文物价值,为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件全国独一无二的文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将此铜钺仿制三件,分别展出于浙江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

  据专家介绍,该件铜钺上的“羽人竞渡纹”是有关宁波划龙舟的最早图案,是宁波划龙舟的雏形,生动形象地记录了2000多年前宁波地区的航渡生活。“这件国宝的出土不仅向世人展现了宁波人龙舟竞技悠久的历史,更成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文物,其重要性无与伦比。”文史专家毛昭晰认真地说道。

  特点

  云龙赛龙舟共有23人出战

  时间是在中秋时节举行

  云龙参赛的队伍,除了船尾掌舵手和船首的鼓手,龙舟中段还站着一位敲锣手。

  云龙村村主任徐勇告诉记者,龙舟中间站着的敲锣手是云龙镇的特色,龙舟划桨20名运动员,另外再前中后配置三人,整条船共有23人一同“奋战”。

  此外,当地文史专家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宁波地区的龙舟活动,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时间节点也不在端午前后。清代著名诗文学家袁钧曾在自己的诗中写道:鄮峰寿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从此非时来竞渡,家家十六看龙舟。这短短四句诗里,有着一个感人的慈孝故事。

  “诗中的‘鄮峰’是南宋宰相史浩的字号,当时南宋都城在杭州,史浩的母亲一直在宁波老家养老,每年只能中秋才能母子团聚。一年中秋,行程耽搁了一天,史浩回到家中已是八月十六了。恰巧那天正好是史浩母亲的生日。从此,宁波中秋节都在八月十六过的。”至于“七百年中俗尚留”,以及“家家十六看龙舟”说明早在清朝的袁钧,就已经晓得在清之前700年甚至更早,宁波地区龙舟活动就深入民心。

  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竞渡这一民间传统活动·列入体育比赛项目。云龙龙舟队就一直代表宁波参加全省的竞逐。2012年4月,云龙镇“龙舟竞渡”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龙镇的龙舟竞渡,现在已被宁波市定为市内唯一的龙舟传承基地,同时也是省级传承基地。

标签: 龙舟;云龙镇;龙舟竞渡;宁波;女子龙舟;江水;文史专家;赛龙舟;...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