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老化、杂乱……老旧小区的通病,在北仑区小港街道红联社区一度尤为突出。2013年至今,红联社区推进为期5年的老小区改造工程,使老旧院落形象得到提升,配套更加完善,在此过程中调动居民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使得“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振兴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小港街道最早投用的住宅小区。近30年过去了,小区墙面脱落,地面坑洼,停车困难……小区改造的通知贴出后,居民十分期待,但仍有不少工作难以推进。
十多年的违法搭建,不是说拆就能拆掉;新配置的公共设施,谁都不愿意安在自家门口。“老小区改造工程直接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我们坚持调查摸底先行、自行拆除先行、居民理解先行,联合执法在后。”小港街道负责人介绍。在推进振兴小区改造过程中,由社区牵线,以“社区平台”作为支撑点,围绕改造需求,敞开门听居民“说事儿”。街道积极拓宽渠道听民意,把QQ群、微信、居民意见箱等民生诉求渠道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相结合,广泛征集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居民有任何意见可以随时向社区、街道反映。
“小区改造,居民每天盯着工程进展。”振兴小区业主代表郭先生在这里住了20年,小区改造的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社区组织工作人员摸底后,把小区业主、居民代表、网格员等请进门,就小区外墙改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商讨,对居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逐一列出清单。
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结果快速送达。桂冠、浦前、陈家塘三个小区整治改造工程同样有居民反对。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地做居民工作:砍树不是搞破坏是搞绿化,施工有噪声就搭建围栏……后来这三个小区的整治工程顺利结束,小区房屋进行了维修,停车位也增加了,绿化进行了补植和改造,还安装了防盗门窗等安防设施。看到小区环境真的变好了,一位原本不肯放弃在门前种菜的老人,主动找到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环境整得安逸,当初都是我不对!”
小港街道还趁热打铁,以多种方式促进居民对改造的理解和支持。社区积极实施文化乐民工程、民情交流工程、美丽环境工程等,组建各种社会组织,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队”“小区治安巡逻队”等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各种活动把小区重建由社区唱“独角戏”变为居民“大合唱”。“改造后的小区住起来舒畅,我们会更加爱护它。”居民刘先生表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