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师傅向记者展示垃圾分类积分卡
王女士家的垃圾桶成了孩子的玩具收纳箱了
近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首次提请审议《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有意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进行专门立法。
其实,早在今年4月1日,《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即正式施行,首次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责任和义务,违者不仅面临处罚,其行为还可能被记入信用档案。6月,宁波向“垃圾混收混运”开刀,开出了全市首张生活垃圾分类罚单。
有人称“垃圾分类”行动是新中国继1958年“除四害运动”以来,第二次“向旧习惯”说“不”的全民行动。那么,对于垃圾分类,大家了解多少?做了多少?记者通过一组调查问卷,窥见一斑。
问卷调查
根据最新的官方公布相关数据:截至当前,宁波中心城区累计推广居住小区667个,39.75万户家庭,整体覆盖面达到82%。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从2012年的35.7%提高到如今的88.4%。
目前,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标准是“四类”,分别为有害垃圾(红桶)、厨余垃圾(绿桶)、可回收物(蓝桶)、其他垃圾(黑桶)。
昨天,记者制作并发放了一份关于“垃圾分类知多少”的调查问卷,看看大家在垃圾分类上认知如何,是否身体力行。
实地走访
从2013年7月至今,垃圾分类已在宁波推行整整5年有余,从铺天盖地的宣传攻略到几乎人手一份的垃圾袋,政府的推广力度众所周知。
昨天,记者走进几位市民家中,看看大家在家中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
“我也坚持过一阵
后来就偷懒混在一起了”
90后小余和同事租住在华城国际,一般工作日的中晚饭都在公司食堂或者外面小餐馆解决,周末才会自己做饭。与其他“人多势众”的家庭相比,他们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不多,但有没有一一分拣呢?听说记者上门要来看看,小余不好意思地承认:“很惭愧,事情一多就完全忘了。”
走进小余家,记者就看见客厅茶几旁放了一个绿色的小垃圾桶,小区去年发的,原本应该是套上厨余垃圾袋,专门放厨余垃圾。
可是这里面大多放的却不是厨余垃圾,而是废弃的纸巾、纸屑,只有少量瓜皮果核,而在厨房的地上,放着黑色的其他垃圾桶,里面都是冬瓜皮、土豆皮,再往底下翻翻,还有两个带食物残渣的外卖盒。小余告诉记者,这些垃圾都是前晚做饭时产生的。
“绿色的桶是厨余垃圾桶,黑色的桶是其他垃圾桶,你是不是把它们搞反了?”记者问。
“这样啊,其实我都没有仔细看过。”小余拎起垃圾桶,仔细看了桶上的字,才忙将桶里的垃圾袋拿出来,重新分拣起来。
“分类垃圾袋、垃圾桶刚发下来,我也坚持过一阵,但后来就偷懒混在一起了。”小余提到,有时候朋友来家里玩,边看电视边喝饮料、吃零食水果,桌上的残渣会“一锅端”丢入垃圾桶,也没有认真去区分。
“确实,环保应该从‘我’做起,以后一定注意。”小余说。
“垃圾分类的意识是有的
有时为了省事确实没做到位”
王女士家住青林湾小区,三代同堂,家里共5口人。
一走进她家门口,记者就看到一个垃圾桶,里面的垃圾不多,主要是丢弃的包装纸,吃剩的水果皮和一些纸屑,“家里人习惯在玄关处拆快递,所以包装纸啦生活垃圾啦都会扔到这个垃圾桶里。”
王女士家的厨房不小,可垃圾桶却只有一个,“发的垃圾桶太小了,用着不习惯,不过我看质量蛮好的,就给外孙女装玩具了,不过袋子用的是社区发的厨余垃圾袋。”
记者仔细翻看了下,发现这个垃圾桶里都是剩菜剩饭,没有其他垃圾,分得还是比较仔细的。
“这个垃圾桶基本扔的是剩菜剩饭,但有时难免会混进一点纸巾,后来上幼儿园的外孙女提醒说,纸巾不好扔进厨余垃圾的,所以现在也会提醒家人。”王女士告诉记者。
王女士家共有两个卫生间,客用卫生间没有垃圾桶,王女士解释,因为这个卫生间用的是可溶性卫生纸,可以直接丢入马桶,“也算是我们家对环保的一次新尝试吧。”
而主卧卫生间的垃圾桶里,垃圾有点杂了,有卫生纸、易拉罐、衣服的标签牌、头发、塑料袋、尿不湿等等,“主卧是女儿一家的房间,因为离客厅有点距离,所以也懒得多走几步出来扔垃圾,全都扔在这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对于可回收垃圾分类,她倒是践行了几十年了,“家里一直有订杂志报纸的习惯,所以这类垃圾我每个月都会整理打包一次,包括纸箱纸盒,也都会卖给收废品的人,上个月刚卖了40多元。”
说到有害垃圾的分类,王女士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搞不太清楚,像电子产品能卖就卖,卖不了的一般都扔到其他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支持肯定支持的,意识也是有的,但有时为了省事,贪图方便,确实没有做得很到位。”王女士说道。
“垃圾分类早就该施行了
这是利在千秋万代的事”
孙师傅是文教街道翠东社区柏树花园的老居民,上个月刚被社区评为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孙师傅的家三室一厅,一个卫生间,虽然房间多,但垃圾桶总共也就两个,用的就是社区发的两色垃圾桶,绿色的厨余垃圾桶摆在厨房,黑色的其他垃圾桶摆在客厅。
“早上老伴洗了菜,切下来的菜头烂叶刚丢进去。”孙师傅指着厨房里的垃圾桶告诉记者,“刚开始时,我担心垃圾会把发给我们的厨余垃圾袋弄脏,就用自己的垃圾袋装,再套上厨余垃圾袋,后来听社区说,这样是错的,直接丢到厨余垃圾袋里就可以了。”
再看客厅里的黑色垃圾桶,里面是用过的纸巾、一个塑料袋, “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人,垃圾不多,发的垃圾桶和垃圾袋,我们用用正好。”孙师傅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我家订着牛奶,过去也回收啊,我会把塑料的瓶盖和瓶身上的包装纸拆下来,再把玻璃瓶放回牛奶箱,举手之劳嘛,现在无非再多分一下厨余垃圾,习惯了就不麻烦了。”
孙师傅是名老党员,平日里社会责任感比较强,乐于为老百姓服务,所以还申请了社区里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天傍晚都会守在垃圾桶旁,帮助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大多数人说了还是会听的,但总还是有一小部分人,不理解也不接受,有时候还会骂我们。我老伴也会劝我,为什么要做被人骂的工作呢,我觉得啊,垃圾分类是正确的,是好的,是利在千秋万代的事,要我说,我们国家早十年就该做这个事情了。”孙师傅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柏树花园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度已经达到了85%以上。
前阵子,孙师傅刚用垃圾分类积下的积分换了一瓶花生油,“我们小区有第三方驻点,有专人扫码,每次分对了就能积分,把可回收物送过去也能积分,每户家庭都办有一张卡,随时可以查询自己家的积分,这个方法蛮好的。”对于垃圾分类,孙师傅很乐观,“既然国家花那么大力气在推广垃圾分类,后面的处理设施肯定会逐渐跟上。现在推广阶段大家的意识跟上了,等到硬件上来的时候,整个分类工作就会施行得很好了。”
垃圾分类有序进行着,但很多问题也由此暴露,居民不按规定投放垃圾、清运单位混装乱装垃圾、管理单位未尽管理督促义务……
连日来,记者兵分几路,走进紫郡花园、上上城、金域国际、金地东御、四季云顶、白鹤新村、黄鹂新村、国泰花园、青林湾等小区,调查眼下垃圾分类施行的真实情况,请继续关注记者调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