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芸 区委报道组 续大治 通讯员 尤文军 王谢雪)秋日傍晚,走进宁波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文化家园小区,只见道路干净清爽,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居民三三两两结伴漫步于停车场中央的小道上,笑声不断。这个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小区,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微改造”试点工程后,重新焕发生机。
“‘微改造’,主要包括公共空间更新、建筑无障碍化、疏导交通和激发社区活力等。以这种模式进行老小区改造,解决居民家门口难题,在宁波应该尚属首次。”宁波市规划局海曙分局高级工程师励素敏说,整个过程中,居民直接参与规划设计,具体怎么改由居民说了算,而规划部门的工程师则扎根各自负责的小区,全过程指导公共空间更新。
哪些需要改造?
优先解决民生难题
596辆车争抢236个停车位,晚上回家转上几十分钟也找不到车位……说起小区停车难题,在文化家园小区随便碰上一个人,都有聊不完的话。
文化家园建成至今已有20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旧小区,共有居民800户,紧邻两所学校和26家企业单位,人多车多,早晚高峰寸步难行的场面让居民叫苦连连。
如何才能盘活有限的资源,把车辆有序管理起来?2016年初,针对老旧小区设施陈旧、停车困难等诸多现状,宁波市规划局海曙分局和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起“微改造”项目,并选择在万安社区进行试点。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刘慧军说,文化家园小区的“微改造”充分考虑小区特点,从“人车分流、整改景观”等方面入手,在小区一期、二期两个入口增设门禁系统,对内部停车场地进行硬化及划线,并拆除小区西面闲置10余年的废弃瓶装煤气供应点,平整出1500多平方米空间新建停车场。一系列改造后,小区新增车位百余个。
“做社区项目和以往做商业项目不同,要满足居民多元化的诉求。”刘慧军介绍,考虑到居民休闲生活的需要,设计团队整修了坐落于停车场中央的废弃喷泉,栽上绿植,并开辟出一条50米长的小道,种上樱花树,供居民散步。
细节如何敲定?
工程师带方案上门
城市改造不能只着眼于大拆大建,细节的“微更新”更能让老旧小区提升品质。
“以往老小区改造,一般都是住建部门选点,改造内容大多集中在房屋外立面粉刷、管道疏通清理、绿化补种等。而小区居民对于改造方案的确定过程并不清楚,更别说亲自参与了。”万安社区党委书记徐剑英介绍,“微改造”试点工作启动后,规划设计工程师深入社区现场踏勘,对亟待改善的小区内部公共空间、交通系统等进行全面摸排和分析,充分听取居民、物业等各方意见和建议,选取可实施的更新项目。
在历经一个多月的调研后,刘慧军及其团队6名成员带着“微改造”的初步方案终于与居民见面。120多位居民围坐在一起,在听工程师讲解改造计划、现场翻看规划图后,各抒己见。
几易其稿后,“微改造”最终备选方案向社区居民公示。在方案中,每一个改造项目都有现状图和效果图对比,并加以文字说明。居民们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出自己最迫切希望改造的项目,社区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改造顺序,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同意,就确定进行改造。
截至今年9月底,社区公园更新、停车场改造等各项“微改造”施工工作基本完成,并相继投入使用。
民意怎样收集?
每月都有头脑风暴
不久前,万安社区的居民们又一次聚在一起,共同为社区服务中心“装修”出谋划策。20名代表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后,再对方案进行“路演”。“改造家门口,居民最有发言权。像‘微改造’这样居民全程参与的项目,能使大家在社区事务中,从旁观者变成亲历者。”徐剑英说。
“进门的服务平台要改成综合平台,我们建议再增加档案查询等功能、添置老花镜等工具,方便居民办事。”20分钟后,第四小组率先开始“路演”,组长何群刚一开口,就得到其他组员的附议。徐剑英当即表示,社区老年人口较多,这些需求都会得到落实,社区还将制作全新的服务手册,方便居民按图索骥。
两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徐剑英收获了不少好建议。接下去,他们将综合居民的意见,将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得更好。这也将是万安社区服务中心的第三次“微更新”。
社区的每一次改变,都汇聚了居民的才智。“我们每个月都有这样的头脑风暴,大到社区硬件提升,小到环境整治,人人都是规划师。”徐剑英说,一个好的社区规划应该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紧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