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外来人口服务管理 宁波基层治理亟待破解的课题
2018年10月24日 08:21:55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大碶头8公里”秀美山川欢乐摄影跑活动,吸引了当地不少外来人口参与。(王建峰厉晓杭摄)

  背景透析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产物。外来人口流入地区,多为经济活跃区域。在不少发达城市,外来人口比重日益上升,甚至超过户籍人口。

  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将达到2.91亿,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农业人口2.2亿人,计划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的移民比例为56%,他们逐渐成为城市中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户籍管理、治安、教育等问题,更关乎社会经济发展。

  新时代下,服务和管理好外来人口,是推进人的城镇化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沿海发达城市,宁波有400多万外来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在近郊涉农街道,外来人口尤为集居,由此产生的管理难题不断凸显。

  北仑大碶街道是浙江省陆域面积最大的街道,工业企业集聚,本地人口约6万,外来人口12万。面对新一代城市移民,如何为其有效提供优质服务和管理,促进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大碶街道率先破题探索。

  人物名片:俞宏侃,1991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仑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

  本期,我们邀请大碶街道党工委书记俞宏侃作为受访嘉宾,就外来人口服务和城市基层治理这一话题,进行分析探讨。

  记者:新一代城市移民,与老一辈的价值观有较大的差异,年龄结构更趋于年轻化,其对个人价值实现、公民权益享受、社会地位提升等诉求更为明晰。区别以往,外来人口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有何变迁?

  俞宏侃:北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对区域综治管理出了一道“考题”。大碶地域广阔,企业有近4000家,外来人口呈现面广人散、流动性强的特点。我们12万外来人口,八成集中在企业。

  80后、90后已经成为企业里的主力军。以前,老一代人以家庭经济利益为主,就业期望值低、文化学历低,而现在,新生代学历水平相对较高,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权益保护意识强。从前是生存,现在是生活。两代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外来人口的服务管理,是“六争攻坚”城乡争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管理的必答题。外来人口已逐渐融入大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口群体。外来人口的流动模式也从“候鸟式”逐步转向“家庭式”,这就意味着政府不仅要更新理念,更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机制。

  就门槛而言,20世纪90年代,外来人口来到北仑,需要交100元至200元钱,办一个暂住证,那时候这个证办得不容易,而现在只要一进入北仑,就可以免费办理居住证。进入新时代,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模式,也从以前简单粗放的管理服务,转为精细、多元化的管理服务。可以这么理解,以前政府重管理,现在更重服务,政府顶层设计方面也更为完善了。

  去年年底,北仑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流动人口“积分入户”户改新政。新政的积分、核准等体系发生了改变,当流动人口积分达到100分以上,就可申请办理积分落户,享受跟本地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这意味着,我们的新北仑人有了更多安居乐业的机会。

  记者:大数据时代,政府对外来人口进行管理和服务更为便捷,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对外来人口进行有效服务?

  俞宏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府服务也要同步跟进。比如政府推出一项新政策,需要通过多种媒介去传播,让更多人知晓。我们急需寻求途径,破解“政热民冷”的困局。目前北仑区打造了“e乡北仑”平台,这是一个覆盖网站、微信、政务APP的综合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涵盖了政策解读、招聘信息、积分查询等等。只要外来人口进入北仑,下载注册APP,便完全融入新的天地。现在这个APP在大碶的外来人口中使用很广,也很便捷。我觉得这一点,北仑区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比较领先。

  站在“互联网+”风口,大碶也做了尝试。从2015年开始,我们以大数据为支撑,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尝试解决多元化社会发展下产生的社会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网格化的管理服务,实现工作团队、工作平台、服务内容、民情数据的融合,实现精细化优质服务。比如,我们街道专门设立了综合信息指挥室,负责信息对接、流转、研判、跟踪、统计等工作,实现统一的调度指挥。

  大碶街道组织模具园区企业的员工参加读书活动,探索提升职工素质新途径。(厉晓杭虞凌芳摄)

  记者:大碶民营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寻找工作机会。实现外来人口管理有序、服务到位,需要摸清底数、补齐短板,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你们有何成功经验?

  俞宏侃:近郊涉农街道多是半城半乡区域,也是外来人口的集聚区,村与社区、村与村之间往往存在盲区,管理难度很大。像大碶有12万流动人口,3万多间私房出租,走访排摸工作异常繁重。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大片区、小网格”的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把38个村11个社区划作11个片区,构建流动人口网格管理服务架构。

  我们设立以网格长为组长,流口协管员、志愿者、老党员、楼道长、物业、业委会为网格员的一级服务平台;以社区书记、主任为片区长协调处理、汇总、上报为二级平台;街道以综合指挥室牵头,各职能部门管理、查处、打击、取缔出租屋,流动人口各类违法违规,集中实施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综合管控的三级平台。事实证明,这个模式还是比较有效的,基本可以实现“一网统筹、无缝覆盖”。

  为了累积经验,我们先在高田王片区进行试点,尝试实现流动人口“属地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这个片区有1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一名,流动人口专管员2名至4名、计生专管员1名、志愿者5至10人、居民代表、党员若干名组成信息员。我们每个网格信息员的职责就是对本单元“网格”内的流动人口私房出租进行全面登记,准确掌握人口流入、流出、婚育情况等,在排摸中发现问题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出租户,及时上报,这样基本可以做到“人员到位、职责清晰、信息畅通、便捷高效”。

  记者:外来人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因为整体素质的有待提升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如何有效提升人口素质?

  俞宏侃:人口素质提升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外来人口。我觉得我们需要发挥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

  八小时之内,我们的外来人口大多集中在企业。现在北仑区在推的就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这项工作是全省首创。这个主体责任,涵盖了外来人口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增强企业对员工的服务管理意识,落实企业对员工的服务管理责任。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家长”作用,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

  八小时之外,外来人口就散落在社区和村。这就要属地政府去服务和管理,落实到最基层,就是社区。这时候,软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像我们灵峰社区,就在大碶高档模具园区里面,是一个新型工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非常高大上,有30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包括教育培训、健身活动、休闲娱乐、心灵港湾、智慧服务等,还配套了6000多平方米的室外健身休闲区块。八小时外,社区以文化和法制教育为切入口,让企业员工可以按需点单,休息时间可以阅读、健身、心理疏导等等,大大丰富了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要呼吁全社会对外来人口给予尊重和关怀。大量的流动人口为北仑加快现代化、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新北仑人,我们全社会应给予更多关怀,让异乡人不再是“异客”。

  记者:你们如何创新城市基层治理,促进外来人口加速融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使其成长为城市新市民?

  俞宏侃: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部分。而让外来人口融入本地社会,促使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现在基层不断在探索的课题。我认为,党建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像富春社区有2.2万人,4个小区是为宁波保税南区做配套的,几乎全是外来人口,企业白领较多。针对这样的实际,富春社区开展“跨区域党建”,建立功能化党小组,整合组织建立商圈流动党员服务小组、流动党员自治小组、党员爱心救护队、党员爱心顺风车等七个功能化党组织,大大提升了党员的凝聚力。

  横杨社区情况就比较复杂,辖区内有300多家企业,同时有5个小区和3个村,人员结构复杂,矛盾冲突多发,大量外来流动党员没有党组织可以挂靠,没有党组织生活可以参加。为了促进区域融合,早在2009年,我们街道成立社区党委,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推、事务共商、发展共谋等方法,盘活了组织资源,减少了村企摩擦,也留住了流动党员,让大家有“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归属感。

  此外,我们还建有11个融合性社会组织,聘请素质高、有威望的新北仑人作专职副会长。平时有矛盾、纠纷,专职副会长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

  记者:当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是否还存在空白点和盲点?

  俞宏侃: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给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带来了大量的压力。现在,我们仍有小部分外来人口并未登记在册,他们散落在各处,处于监管盲区,有可能居住在不合规的群租房里,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或许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去年,我们整治了331户存在问题的群租房。近期,我们正在加大群租房的整治力度,今年已下发违规群租房整改通知书共152份。针对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我们也加强巡查和排查辖区内各个集中居住点的消防安全问题,特别是针对10人以上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的农村私人住宅,我们加大了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力度。

  “小候鸟”在北仑生态文明教育馆参观学习。(乐琪波摄)

  基层音符

  Babylook俱乐部义工叶珍珍:我是一名全职妈妈,也是一名85后党员,来自福建。现在亲子阅读非常流行,毫不夸张地说,Babylook俱乐部是北仑最火的社会组织之一,我们开设的定点公益课程场场爆满。

  最初俱乐部是“故事妈妈”沈庆发起的,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到了现在。义工从几名增加到了20多名,全都是义务为孩子们讲故事。我们办了“小板凳”故事会,走进农村,走进社区,给孩子们讲故事读绘本,就是专门为外来人口子女服务的。

  刚来北仑时,我觉得自己不适应,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但是加入俱乐部以后,结识了很多有爱心的妈妈,大家一起做公益,精神上更有满足感,自己也变得更开朗了。

  学苑社区党委书记张国庆:我们是一个纯住宅社区,居民自五湖四海,常住人口3万多人,其中流动人口近2万人。我们社区重点工作就是做好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的融合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党组织、小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为依托,不断做大“朋友圈”,把大家聚到一起,商讨问题、解决矛盾,鼓励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我们在小区、商圈、企业、社会组织中建起支部,在楼宇、楼道和外来人口群体中建党小组,把党建工作落实到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

  我们坚持“社区事、大家办”理念,不断拓宽各类群体,特别是外来人口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目前我们建立健全重大事务党组织提议和首议制、党员包片联系制、民主恳谈会、党群议事会等制度,引导社区党员、各类群体代表、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首席记者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陈盛竹 通讯员陈红萍

标签: 人口;北仑;流动人口;网格;社区;服务;管理;大碶街道;治理;管理...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