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带大家走近四合村探幽访古,领略浓浓的古风、古韵,感受时光流转、乡愁依依的情怀。
这里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保留完整,是浙东地区不可多得的一份历史文化遗产。
四合村由原群力、里隘、朱家漕、麟角湾四个村合并而成。村民大多在清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迁入,因此这里遗留的古民居多为清代建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阡陌交错间,融自然山水、传统道德、乡风民俗、建筑理念于一体,尽展江南传统建筑的魅力。
四合村古建筑
区级文保点——虞家后新屋
木栏圆柱,檐牙高啄,院内石板铺地,窗棂雕花精美……这可是位爱美的“老者”,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袭,她仍然挺立,端庄如此,大气依旧,名曰“虞家后新屋”,是北仑目前发现保存得最好的畚斗楼。
据介绍,该建筑建于清代晚期。虞家后新屋格局规整,总体保存较好,是北仑区典型的清代晚期畚斗楼式宅第民居,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2009年6月30日被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区级文保点——乾房连三进
乾房连三进建于清代中期,为四合院式建筑,建筑共有三进。第一进为门房三间,梁架为穿斗式四柱四檩。二、三进正房皆为三间两弄,梁架皆为七柱七檩穿斗式。
清代末——乐家大屋
乐家大屋建于清代末期,为四合院式建筑,原有正房一进,东、西厢房,现仅存正房一进和东厢房。正房为硬山顶重檐两层楼,前后出廊,七间两弄,穿斗式九柱九檩,山墙为硬山顶马头墙。
古宅民居四处散落
魁斗桥连三进
育房里大屋
四合村的古宅民居规模宏大,且散落在四处,想一天之内走完看完是不太现实的。这些古建筑各具特色,有连三进、四合院、一字屋等类型,徜徉其中的滋味还是必须要亲自来一趟才能细细体会。
时代变迁,古宅在岁月的流逝中也在慢慢地陈旧,就像饱经沧桑的老人们在向人诉说流传多年的故事……
断瓦犹存,残砖仍在,印证着昔日的繁华,沉淀着历史的沧桑...
古宅随日出日落明暗交替,随一年四季变换容颜,在岁月中沉积故事。
这么多古建筑完好地保存在一个村里,在北仑确实挺少见的。
话说柴桥可是个千年古镇,除了四合村散落的清代古建筑,其实还有很多哦,等你来发现!
钟观光故居
钟观光故居,位于柴桥街道大溟村姚江岸29号、32号至38号,由祖传屋和自建屋组成。坐西南朝东北,四合院式,共有正屋前后二进、左右厢房各一进。主体建筑是一座带有西洋风格、西阔五间、五柱五檩楼屋。
钟观光故居集清代晚期传统民居和带有西洋风格的民国建筑于一身,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和晚年。2008年5月8日被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核定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位于柴桥街道大溟村大溟中57号,由明永乐年间(1403~1424)从宁波江厦迁入的黄姓建于清代中期,四合院式,共有前后二进、左右厢房各一进,均为硬山顶、平屋。历史悠久,格局规整,保存较好,建筑用材粗大,做工考究,文物价值较高。2009年6月30日被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核定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三代经师堂
三代经师堂,位于柴桥街道前郑村。马头山墙、硬山顶以及祖堂内的捷报上依稀可见“中式第三三名举人”等字样,讲述着这位建于清代晚期的“老者”经过风雨、火焚的洗礼,依旧挺立。
名曰“三代经师堂”,作为我国清代晚期重要的经学家黄式三、黄以周、黄家岱的故居,仍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后郑松柏房
后郑松柏房位于柴桥街道后郑村。院子青砖院墙围绕,院内建筑用材较精,以条石为基,块石铺地,布局规整,保存较好,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后郑松柏房建于清代中期,为一三合院式建筑,厢房一层檐与正房前檐相接,厢房二层屋顶向北延伸至正房屋面檐柱上方,扎入正房屋面形成夹层,形成当地特色的夹厢楼。
胡家连三进
胡家连三进,位于柴桥街道高村,建于清代中期,距今400余年。共有正屋前中后三进、左右厢房各一进、中进厢房东侧客厅一进、后进东西两侧余屋各一进,为五马头山墙、硬山顶平屋。大门朝南,四周建有青砖围墙。
胡家连三进格局规整,总体保存较好,是北仑区典型的清代中期连三进式宅第民居。
走近这批历尽沧桑、风雨侵蚀的古建筑,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恢宏与精致。
请不要忘记它们,因为它们也会寂寞。
期望一种文传承在现代文明中不被湮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