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智能+”。这是继“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智能+”第一次出现在总理报告中。作为国家战略的人工智能,正在逐渐与产业融合,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
智能+医疗,医院会思考
就在上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人工智能(AI)物联网医院一期工程交付,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是人工智能与医院在宁波本地的一次深度融合。
由AI与物联网联动的一整套系统可以感知整座医院的电子系统、水箱、压缩空气机房的运行状况,同时还能监测每一层楼每一个诊疗室的空气状况。量化的空气数据可以指导医院更好地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室内空气条件。当二氧化碳、温湿度或者其他空气指标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自动打开新风系统或者进行除湿等操作,不仅能让人体的体感更舒适,更能有效降低一些呼吸道或者心脑血管病人的负担。
宁大附院信息中心的沈主任介绍,当量化数据不断上传积累,通过分析,院方或许还能为临床治疗营造一些好的气象条件。“比如,一般我们做手术最好的季节是在秋高气爽的时候,细菌滋生慢、感染风险小,患者手术后康复快;但病不等人,有了量化的数据体系,我们就能得出一套模式,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为患者服务。”
智能+人脸识别,“看脸”节能
而当AI结合人脸识别等工具后,会变得更加聪明。
“比如今天某个行政科室主任到住院部参加医疗查房,办公室的照明或空调没关,AI检测到办公室没有人后,它不会快速做出反应,将电器关闭,而是进行推断。当AI在住院部楼层捕捉到这位主任的人脸后,就开始学习这位主任查房的行为习惯,综合15天以上的学习,它会得出结果。这位主任在每周二、四、六上午前往住院部的平均时间为1个小时,AI就会短暂关闭办公室空调,1小时后再开启。而当这位主任从停车场开车出门,AI会跟踪判断是否关闭办公室内的电器。”承担这个项目的小盒科技公司总经理郑元杰介绍。
智能+港口,30毫秒识别集装箱
宁波舟山港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每天有数以万计的集装箱车辆进入各个港区、堆场,装卸货物。
而当每辆集装箱车进入堆场时都要做一些常规的检查,比如集装箱体是否破损,箱号是否与报关的数据对应、是否与运输车辆对应,车队是否允许进入闸口等。这一工作以前靠工作人员进行一一检查,每辆车辆过闸时间需要2分钟左右。如今宁波鑫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为招商国际码头提供了集装箱码头智慧通道闸口系统,只要30毫秒,人工智能就能识别这些信息,大大提高堆场车辆的进出效率。
这套系统首先是依靠成熟的AI视觉系统,在集装箱过闸时,依据车速,通过连续拍照,自动拼接出箱体的完整照片,AI这时候能够分辨箱体与背景,以及识别邻近车道的箱体。同时,判断箱体是否破损。同时后方的摄像头识别箱号、箱体、车辆牌照信息,并判断是否是标准箱。同时,迅速与数据库的过关数据做比对,判断是否允许进入。这一切都在30毫秒内完成,并在2秒内上传数据。
在这个转瞬即逝的时间内,AI视觉、计算机深度学习与算法一同发力,使一个原本再小不过的细节发生质的改变。
宁波发力四大智能终端
上述这些都只是在个别行业的“智能+”应用,而在宁波市的顶层设计中,人工智能将“+”在更深更广的领域,改变宁波的产业与生产方式。
根据规划,到2020年,宁波市将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家居)、智能电子产品、智能装备等四大智能终端的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数字技术在智能终端中应用推广成效明显,智能终端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扩大,基本建成国内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高地,使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宁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