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3月13日讯(记者 何峰 通讯员 勇祖轩 汪泳)正月初八,天空飘着细雨。冯德林起了个大早,从宁波市区赶到奉化大堰镇张家村。“冯指导来啦,冯指导来啦!”热情的招呼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寂静,张家村的村民一下围了上来,如同见到分别许久的亲人。
冯德林,曾是派驻张家村的一名农村工作指导员,一次次被乡亲挽留,他在这里一呆就是5年。虽然已于2018年年底退休离任,但他始终牵挂着村里的事,春节长假一结束又回到村里。
在15年的时间里,宁波先后派出11批次共3.94万人次的农指员。在派驻单位的支持下,他们从带资金下乡逐渐拓展到带技术、思路、人才等资源下乡,在广阔的农村展开了一场帮扶接力。心为基层想,人往村里跑,农指员成为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群众信访调解员、富民强村服务员、民主制度监督员、组织建设督导员,为宁波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市派农指员杨丐福向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何峰 摄)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想方设法提升村党组织战斗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指员始终把结对帮扶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人手一册“民情日记”,熟悉村民,摸清民意,建强村级组织,尤其是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持续有力,党建必须给力。“党建是柴家村发展的‘魂’,民宿也好,重大项目也好,都需要党建保障。”2012年,陈韬文担任宁海岔路镇柴家村农指员;2015年,他再次到该村任农指员,并担任村“第一书记”。“回归”后,他从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入手,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团结带领大家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民宿经济。村庄的悄然变化,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些乡贤也开始回村创业。
“改变村庄,先从改变班子的面貌开始”。市派农指员郭华庭来到象山泗洲头镇东联村后,曾这样感慨。曾是富裕村的东联村,为何成了落伍的“矛盾复杂村”?带着疑问,他拜访老党员,走进农户家与群众促膝交谈,经过深入调研,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党支部建设薄弱,班子成员缺乏凝聚力。他从强化组织观念、责任意识入手,休息天上门找村干部沟通思想、交换意见。2015年7月10日深夜,“灿鸿”台风过境,持续的暴雨造成溪水暴涨,郭华庭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村干部彻夜未眠,几次蹚过齐膝的急水看望农户,村民深受感动。村班子面貌的变化,重塑了组织形象,鼓舞了人心士气,为村庄环境大变样、产业大发展打下基础。
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选出团结、有战斗力的班子是关键。近些年,驻宁海桑洲的农指员双管齐下,一方面致力于让村组织“强健”起来,另一方面努力提升村干部的能力。2017年,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期间,驻宁海桑洲的农指员始终工作在选举一线,利用自己局外人的身份,念好“外来和尚”的“经”,摸清舆情,及时处置不稳定苗头,保证了平稳换届。“农指员是常住生,镇干部是走读生。”桑洲镇党委书记说,“在桑洲,有农指员的村庄矛盾不出村、不上交,不少成为‘零’上访村。”。
农指员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市委组织部派驻余姚梁弄梁冯村的农指员周世海,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赴宁海和象山等地村庄,深入学习了解“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和“村民说事”好经验,帮助构建村级权力规范运行机制。
农指员王友棉向养殖户了解青蟹养殖情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因地制宜为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条新路
农指员驻村首要职责是“帮扶”,协助村庄理清发展思路,促进农民增收。15年来,宁波农指员瞄准“精准”二字,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盘活资源、发展经济,为群众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条新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指员善于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优势,帮助村庄打通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的通道。市派农指员谢建定初次来到宁海黄坛镇弘杨村时,被这里秀美的风景折服,同时也为这里的贫困感到深深的痛心。当时,他对自己说,“一定要让这只金凤凰飞出大山”。他当起了“种植大户”,自费投入1万多元种植高山蔬菜,从杭州购入3000株优质红薯苗免费分给农户种植;他当起了“运输队长”,用私家车将村民种的玉米、红薯、西瓜、萝卜等农产品运到市区出售;他当起了“招商大使”,写下一首首打油诗,汇编成《浙东小西藏》出版,宣传高山特色风情,邀请游客上山感受大山的神奇魅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弘杨村已成为一个“网红村”。
“我们来到这里,带来帮扶资金,更重要的是找到能‘下蛋’的项目,为村庄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驻村期间,冯德林筹建的250KVA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为张家村集体经济带来为期25年、每年26万元的收入;根据村里土地特质,打造布福娜种植示范园;为老年人家里安装摄像头,让外出打工的子女可以实时查看家中老人的生活起居……5年来,冯德林和村民同吃同住,协助村里建设各类项目十余个,筹集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800余万元。
“为增加农民收入,农指员人人都是农产品推销员。”市农指办负责人说,特别是帮助低收入农户推销农产品,是农指员的重点任务之一。他们经常放弃休息时间,驾驶私家车来回奔波,与天气、时间赛跑。驻余姚鹿亭乡高岩村的徐友文,联系朋友,搭建平台,帮忙吆喝售卖村里老百姓的山林土鸡、美味山笋、新鲜茶叶、土鸡蛋,私家车成了运输农产品的专用车。
范容是市农业农村局派驻奉化大堰宦墈村的一名女农指员。一开始,她对没有卫生间没有抽水马桶的农村生活不适应,4年后,她一周驻村4天,完全融入了村庄;刚到村里时,她仅是自己买点农产品,4年后,她已是大堰农产品的优秀“促销员”。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她积极谋划产业发展,使当地的竹笋、茶叶、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
市派农指员陈李剑参加村庄环境整治。(何峰 摄)
“眼皮”紧贴“地皮”,当成村里的“一分子” 情真意切协助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指员“眼皮”紧贴“地皮”,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污水革命”,努力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市农科院的舒巧云来到余姚市鹿亭乡任科技特派员兼中村村农指员,在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村民致富的同时,不遗余力推动中村村的新农村建设。2018年是鹿亭乡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的关键一年,舒巧云每次到村里,总要跟村垃圾收集人员、垃圾运输人员聊聊垃圾分类的事,并且走进农家乐和村民家中,宣传和指导生活垃圾分类。“四年农指员,一生农村情”,如今,舒巧云已是中村的“新村民”。“舒指导把我们当成亲人,把中村的事当成她自己的事,她已经是农民心中的‘知心大姐’。”中村村民郑夏芬说。
对余姚汪巷,李正浩有着特殊的感情。2009年,他作为市第五批农指员在汪巷工作一年;2014年,他再次派驻汪巷,一干就是三年。他把农指员工作当作事业来干,一周五天“泡”在村里,村庄环境整治、饮用水二期改造、文化礼堂修建、溪坑小流域治理……他筹措项目资金、把关工程质量,驻村三年,人变黑了,汪巷却变美了。
四明大地不少村庄的蝶变,凝聚了农指员的心血和汗水:来自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的农指员马元海在驻村时开展自来水改造工程,新建改建蓄水池,更换全村自来水管,安装入户自来水表,解决了饮用水短缺、水质差等问题;来自市政府办公厅的农指员范艳华针对驻村存在山体滑坡重大险情的特点,帮助宁海胡陈乡胡陈村建立市级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体系,为村民生命财产架起了屏障。
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也必须与时俱进。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微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WiFi不知不觉就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2015年,驻江北毛岙村农指员徐潇疾,与相关部门对接,克服重重困难,在毛岙村实现WiFi全覆盖,极大方便了村民和游客。
农指员赵文清与种植大户探讨套种方式。(宁波市农指办供图)
扶贫先扶智,变“输血”为“造血” 竭尽全力为乡村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要留得住乡愁,必须振兴乡土文化。宁波农指员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农村文化繁荣,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市委宣传部驻宁海县岔路镇干坑村农指员陈华军组织“一人一艺”驻村服务和文艺汇演下乡,向村民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村民说,“我们在村里也能和城里人一样看上‘高大上’的演出。”
扶贫先扶智,变“输血”为“造血”,这也是农指员的重要工作之一。第十批市派农指员江定整合81个市级学会的智力资源,组织城乡规划、白蚁防治、产业种养等专家为宁海深甽楠溪、马岙等村提供村庄规划、古建筑保护等服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山深处有作为。农指员千方百计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帮扶,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帮扶村集聚。来自市公路管理局、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农指员竺石磊,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邀请全国著名乡村规划专家李京生教授团队深入棠溪村,绘制《棠溪村村庄发展规划》。国内顶级专家团队为小山村绘制蓝图,为村庄发展指点方向,让棠溪村村民很感动,他们说,“非常感谢竺指导员,他协调落实225万元资金,为村里建好了村道,改造了公厕,治理了小流域,村子面貌一新,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下地是农民,洗脚是教授”。在宁波的农指员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小分队”,他们来自宁波10余所高校。这些农指员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引导高校师资力量、专业队伍和技术设备等资源下沉到农村,成为高校资源和乡村建设精准对接的“桥梁”。
第十批市派农指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驻象山泗洲头镇金家岙村农指员沈苏楠帮助泗洲头镇建立电商平台推销农产品。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校内人才优势,组建团队为黄坛镇打造淘宝“双峰乡村馆”电商平台,推动了黄坛镇农产品的热销。来自宁波教育学院的农指员陈李剑为驻村的马岙小学和幼儿园送上急需的书籍、教辅器材、玩具等;与其他农指员一道组织“科普大篷车进乡村小学”“疯狂科学实验秀”进村活动,让乡村儿童跟城里小朋友一样享受科学世界的无穷魅力。
结对帮扶是一项暖人心、得民心的希望工程,是一种共学同做、同行共进的工作方式。驻村几载,结下乡情一路。广大农指员从带着感情做,到做出感情来;从“要我当农指员”到“我要当农指员”。“15年来,一大批农指员被乡镇、村庄和村民挽留,有的农指员一驻就是五六年。仅在第十一批市派98名农指员中,就有27名被挽留续任。”市农指办相关负责人说。
农指员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坚实脚印,写下一段别样的精彩人生。来自奉化区税务局的农指员毛茂金说:“尽管上级暂时只派我做两届农指员,但实实在在为村里做些事没有期限。”农指员有任期,但联系服务群众没有期限,促进发展、服务民生没有止境。
农指员吴理庆邀请科技人员到村把脉问诊
【新闻背景】
15年来,宁波的农指员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尽心尽力,累计讲授党课4.03万余次,帮助新建党员活动室6800多个,协助发展党员6.15万名。
15年来,农指员实现了从精准帮扶到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转变。在派驻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农指员共帮助落实经济发展项目2.8万个,水电路等基建项目2.28万个,争取扶持资金22.77亿元,争取捐赠物资价值2.31亿元。
农指员直面矛盾,敢于担当,坚守基层第一线,把好维稳第一关,为“平安宁波”建设设置了“警戒哨”,筑起了“防护堤”。15年来,农指员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3万起,劝阻集体上访、解决农村反映的突出问题1.216万起。(何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