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四明山区的海曙区横街镇大雷村是个被竹海围绕的村子,这里的山水风光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但大雷村名气最大的,莫过于每年清明前后出产的春笋了。春笋鲜嫩带甜的味道让人难以割舍,也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春去春又回的美好。
在宁波,食笋时节,菜贩们都以拿到正宗“黄泥拱”为豪,大嫂们也以买到上好“黄泥拱”为荣。
俗话说:“尝鲜无不道春笋。”大雷人对笋的叫法有很多讲究,冬季埋在土里的毛竹嫩茎叫冬笋,清明前挖出来的笋叫春笋,清明后的笋叫毛笋,而立夏以后的笋叫过头毛笋。春笋生长的前阶段完全在地下,春风吹起,经过阳光雨露的滋润,笋尖破土而出,大雷的“黄泥拱”是大雷众多笋中的精华所在。
每年清明前半个月左右,穿村而过的望童线上,约300米的道路会显得特别拥堵。山民会把从山上刚挖来的春笋摆放在马路两边,交易声不绝于耳。旺季时,每天约有5万斤左右的销量。在近50天的春笋和毛笋收获季中,村里会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来疏导交通。
来大雷买笋的大多是闻名而来的内行人,他们大多是开车过来,也有搭乘公交车来的。对他们来说,专程到大雷买笋不只是图个便宜,更多的是想买到属于大雷山间散发出的那种味道。
大雷出产春笋的历史悠久。据《鄞县志》记载:大雷村的始祖叫汪本仁,是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本仁在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担任教师多年,宋大中祥符五年,他与朋友到四明山游玩,见这里处处风光秀丽,于是从安徽黟县石岗山下迁居南雷。这位汪氏太公从黟县来大雷发脉已有983年,历传三十五代,其后代勤于耕读,开山垦田,种下了很多竹子。
89岁的汪蓝田老人说:“过去大雷在未通公路前,交通非常闭塞。每年春笋开挖时节,当地人叫‘动担’,就是说用双肩挑笋的季节到了。春笋讲究新鲜度,挖出来的笋不能过夜。村民会在天尚未放亮时就上竹山,然后进行采挖。当挖出上百斤春笋后,村民就成群结队挑着沾着露珠的春笋,爬过江村岭和藤岭,来到凤岙市航船埠头,卖给商贩。1962年村里通了汽车,村民也就告别了翻山越岭双肩挑笋的日子。”
大雷村的村民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竹山,但村里仍保留着一个很好的风气,每年立夏一过,那些没有竹山的村民都可以进入别人家的竹山挖“过头毛笋”,竹山的主人不会有任何说法,主要是让大家共享自然馈赠的美味。
笋季的后期,大量山笋堆积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大雷人会将这些笋晒成笋干,或用柴火烧焅成咸笋或油焖笋。宁波晚报记者胡龙召文/摄 通讯员徐璐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