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百万年薪的岗位无人应聘?政企合力解决招聘就业"三大难"
2019年04月11日 16:40:00 来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记者 周琼 通讯员 任社 王超

  中国宁波网4月11日讯(记者 周琼 通讯员 任社 王超)大量的一线岗位缺人!百万年薪的岗位无人应聘!

  在今年春节后招聘旺季的宁波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如此尴尬的“两头”难题。

  痛点究竟该如何应对,从求职者到用人单位乃至就业管理服务部门,分别拿出了什么样的招数?

  一线工人难招难留怎么办?

  企业打“同乡牌”,政府推进农村劳力转移就业

  今年春节过后,从吉林老家返工的田艳拿到了企业颁发的一笔额外奖励,原因是她从老家一口气“拉”了100多个老乡,来到她所在的君禾泵业入职务工。这是她在君禾泵业工作7年来,带动同乡来务工最多的一次。“拿到奖励,非常开心,干劲十足。”田艳乐呵呵地说。

  田艳是君禾泵业的水泵安装工。在这里,像她这样的一线安装工人有700余名,占员工总数的近一半。“水泵安装工是最基础的工种,用工需求量大,流动性也很高。”该公司负责人叶红波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用工矛盾开始出现。一方面是适龄劳动力减少,另一方面是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一线生产。8年前君禾就已经面临很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招工难”一度让企业很头疼。“后来我们就转变思路,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来看待,充分发挥已有人力的作用,‘以老带新’招工引才。”叶红波说,企业创新提出“同乡中介”概念,把每一个在企业务工的人员看作“中介”,通过他们在全国各地建立同乡联系网为企业招人,“招工”成功的员工可以拿到企业的奖励。“这一方法一经推出,员工参与热情非常高,我们为此还专门在劳动力密集的河南和东北三省等地设立了中介点。”叶红波说。

  打出“同乡牌”的不只是一些企业,镇海区通过人力社保部门牵头,在对口帮扶地区就业人员中发展了不少“招工红娘”。“招工红娘”梳理了来自本乡本土的就业人员信息,人社部门则帮着将求职者信息和企业招聘要求进行匹配。通过“招工红娘”的牵线搭桥,已有150多名贵州普安的务工人员入职镇海企业。

  同时,记者注意到,在一线工人紧缺的大环境下,从招聘到留人,企业也动足了心思。在海曙区金氏实业,尽管员工人数只有数百人,但公司还是投入上千万元建造了公寓式的员工宿舍,装修标准参照星级酒店,并配套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观影厅等娱乐活动中心;位于象山的宁波荣志服饰有限公司向106名一线职工发送红包,奖励他们春节后按时返岗;在江北的赛克思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有这样一个传统:每年开工第一天,只吃团圆饭不干活,工人坐满六七十桌,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拉家常……

  在许多企业各自亮出招人留人“绝招”的同时,相关职能机构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宁波今年专门推出“甬上乐业”计划,集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于是,今年年后,大量招聘活动搞得越来越“接地气”,从区县(市)一直开到乡镇、街道层级,挖潜开发稳定性更好的本地求职者。记者注意到,今年春节过后的一个月里,仅余姚、慈溪、杭州湾这3个中国宁波人才市场的分市场,就举办了47场招聘会,每场有近百家企业设摊招聘,进场求职人数及意向达成数分别比去年增长34.61%和24.85%。同时,越来越多的短信岗位发送、微信招聘、远程招聘等,也在努力帮助农村劳动力和企业进行有效对接。

  高技能人才缺失怎么办?

  企业坚持自主培育,政府进行专项支持

  除了基础劳动力,在宁波众多走向高端的制造业企业中,更加需要“懂技术、有技术”的“工匠”。技能人才的短缺在今年的毕洽会上也有所显现,在900家用人单位推出的2万多个岗位中,机械、制造、汽车行业的用人需求并列首位。

  在凹凸重工,企业坚持自主培育的方式,为破解“工匠荒”难题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如今的凹凸重工已经形成了专业互补、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工匠”云集。“在凹凸重工,早些年拥有工程师职称的员工很少。”凹凸重工副总经理冯雅飞说,面对这一问题,优化员工的学历结构成了企业实施自主育才的第一步,“跟踪式”职业规划开始在企业内部实行。

  朱良军如今已是企业里名副其实的“工匠”,他不仅评上了机械工程师职称,而且拥有16项专利,还被评为“宁波市港城工匠”。30年前,朱良军还只是个高中都没毕业的毛头小伙,但在进入企业之后,他成了“跟踪式”职业规划的首位受益人。参加技能人才培训,到大学进修,一系列的“提升”让他成长成才,也让他在企业里越做越好。“员工个人的成长最终会带动企业成长,这几年,我们已经新增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近10名,他们都是企业培育的精英。”冯雅飞说。在拥有了众多能工巧匠之后,凹凸重工更加注重技能人才之间的“传帮带”,让每个员工都能成为“工匠”。2015年,该企业成立了朱良军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出大量为企业所用的人才。如今,掌握各类技能的高级工人已占这家企业一线操作工的60%以上。

  将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牢牢系在一起的企业并不少。在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针对员工的技能成长,公司制定了专门的规划,提出新入职员工三年成熟、五年成才的目标。为了帮助新员工尽快提升技能,每位员工入职之初,“石化建安”都为他们安排专门的导师进行手把手带教。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公司投放在员工培训上的经费有数百万元。对于一些技术培训中的优秀课件和技术资料,公司还搭建了专门的平台供员工共享。

  自主培育,锻造工匠,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做出这一选择的同时,还有相关的政策利好支持这些做法。

  今年年初,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就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技能强市联合发文,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一批“杰出技能大师”“拔尖技能大师”“优秀技能大师”,同时,宁波每年都将选拔一批优秀技能人才和职业(技工)院校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人社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注意到不少企业近年来为培育青年技能人才下了大本钱,对此,我们将进行专项支持!”据介绍,宁波每年将择优遴选优秀青年技能人才赴国(境)外参加技艺技能研修培训、交流,参加国际技能竞赛。对于这些青年技能人才的研修提升费用,宁波将按照单位实际支付费用的50%给予补贴,每人最高可获10万元的补贴。技能人才的自我提升也将得到一系列支持,记者注意到,宁波正通过各种途径,拓宽终身培训渠道,鼓励劳动者参与和重视培训;对于列入宁波紧缺急需技能岗位(工种)目录、符合相关条件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宁波还将发放每人最高3.6万元的岗位津贴。

  好工作难找怎么办?

  市场提供更多职位,政府助力“更高质量就业”

  工人不好找,人才很难寻,在许多人力资源主管为此终日烦恼的同时,难以找到一份合心意的好工作也让求职者发愁。

  记者注意到,除了人岗适配这一“硬核”,一些求职者的就业观念也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部分学生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求职就业,主动当“被啃族”。在每年毕洽会的现场,以“把关”名义陪同孩子求职的家长不在少数。不少家长在现场安慰自家的孩子,“找不到好的工作,爸妈就再养你几年。”宁波一家建筑企业的分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告诉记者,他们曾录用过一名大学毕业生,上岗没多久,小伙子就辞职了,原因是其父母觉得建筑施工岗位太辛苦,怕孩子受不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好,宁波的就业市场提供了较多的职位数量,算得上国内“最容易就业”的城市之一。从今年年后人才市场的求人倍率来看,市本级人才市场求人倍率(有效需求人数/有效求职人数)是2.16;区县(市)分市场求人倍率是2.24,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市县两级人才市场的有效需求人数均是有效求职人数的2倍多,这意味着每位入场的求职者都有超过2个岗位可供选择。但在年后的人才市场中,记者注意到,很多求职者盯着行政、营销、金融、互联网这类岗位和公司,对一些制造类企业和技术操作类岗位缺乏热情,这也造成了不少人眼中好工作难寻的局面。

  “很多时候,好工作其实是自己拼出来的。”我国首家创业项目专业管理支持机构飞马旅集团“飞马之翼”的总经理纪忠杰在宁波发表的一次主题演讲中,曾专门提到过这个问题。在同记者的交谈中,他建议年轻人应该趁着时间成本较低的时候,尽早去寻找和规划自己的岗位方向,带着创业的心态去各个岗位上历练,自己打拼出一份好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为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托底的一揽子就业援助措施的同时,宁波也为“更高质量就业”拿出了不少招数:通过引导1000家优秀企业与市内外100家以上学校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大学生就业实践实名制管理,实现1万名学生在甬实践就业,提前进行人岗适配。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打造各类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载体,营造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助力青年学生通过创业实现人生梦想。

标签: 年薪;岗位;招聘;应聘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