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外籍人才眼中的宁波是怎样的?友好 开放 宜居 重才
2019年04月17日 08:09:49 来源: 中国宁波网-现代金报 通讯员 勇祖轩 记者 林伟

  本周六,我市首个专属于人才的节日——宁波人才日即将盛大启幕,这座青年友好城将敞开更大怀抱,欢迎海内外英才与宁波共成长。

  那么,在那些生活在宁波的外籍人才眼中,宁波是怎样的?作为集聚了来自全世界70多个国家教师学生的国际化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集聚了大量外籍人才。在朝夕相处中,他们眼中的宁波形象,是友好,是开放,是宜居,是重才。

  这里的环境很宜居

  今年31岁的玛丽娜(Marina)是俄罗斯人,博士毕业后,她带着6个月大的儿子来宁波诺丁汉商学院就职,如今已经快3个年头了。

  地理位置好、空气质量好、绿色生态好、子女教育好、饮食味道好、地方治安好……在玛丽娜看来,生活在这个中国城市令人非常满意。

  每个周末,她会带着儿子到周边有足球场的公园散步,到小区附近的游泳池游泳,或者到附近商场的溜冰场去玩。这里有不同类型的运动休闲场所,让作为妈妈的她非常满意。

  “一方面,我觉得这里可以让孩子有充分成长的空间,光国际学校我知道的就有4所,有利于孩子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宁波这座商贸城市也和我本身从事的专业非常贴合,让我在教学之余还能获得很多调研的机会。”玛丽娜说。

  她还特别提到了自己在不久前碰到的一件暖心事。有一次,她急着来上班,但是因为没有安装打车软件,迟迟叫不到车。有一个20来岁的宁波姑娘看见了,主动分享了自己叫的车子,还专程绕道将她先送到学校,让她非常感动。

  “我有一些外国朋友去了其他中外合办大学,老抱怨说不能很好地融入本地生活。在宁波则完全不是这样,我常建议他们来这里,因为这里真的很宜居。”玛丽娜说。

  这里的文化很开放

  去年年初,英籍华裔张小玲离开了学习工作了20多年的英国诺丁汉,来到宁波诺丁汉大学工作。张小玲从事的是传媒专业,研究的主要是国际传播、媒体比较领域。

  会不会担心宁波的学术圈子不够大?面对这样的问题,张小玲坦言,或许10年前这会是一个问题,但现在不是了。“因为依托于互联网,大家可以充分开展国际网络合作,开展学术交流非常便捷。再加上宁波诺丁汉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也让我感觉非常顺畅。”

  张小玲说,宁波这座城市之前来过,感觉这里的环境和城市建设都不错,而且也很开放,自己很是喜欢。去年年初,她单枪匹马地再一次来到宁波,虽然连中文表达都是结结巴巴的,但顺利入选了宁波“泛3315计划”,得到了经济、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得到了更多产学研相结合的机会。

  目前,她已经发展了一支20多人、涵盖多个专业的研究团队,已经和新华社、CCTV国际频道等媒体就中国形象的构建、文化软实力、公共外交等方面进行课题合作;同时考虑到宁波的实际情况,她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特长,让各方面“都挺好”的宁波能够对外展示得更好。

  “希望下一步能和宁波各方面有更多互动的机会,让自己有机会反哺这座城市。”张小玲说。

  这里对人才很重视

  对于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尼克·迈尔斯来说,在其中生活了近10个年头的宁波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宁波的变化之快超乎我的预料,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因其对中英高等教育作出的积极贡献,迈尔斯还获得了英国女王颁发的大英帝国官佐勋章、浙江省政府颁发的“西湖友谊奖”、宁波市政府颁发的“茶花奖”。

  和尼克·迈尔斯一样,一大批来自英国诺丁汉本部的优秀外籍教师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专业教师构成了宁波诺丁汉的师资队伍,为提升当地的产学研转化能力、服务宁波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与此对应的是,宁波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尊重,也让外籍人才们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友好和温暖。

  “宁波对人才的支持,涵盖了创业创新、生活安居全过程,不仅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而且还有住房申请、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支持,感觉非常贴心。”玛丽娜说,作为年轻教师,自己可以在这里一边积累教学经验,一边享受快乐生活。

  截至3月中旬,宁波诺丁汉的外籍员工占教师队伍的七成,其中95%以上是硕士以上学历,65%以上是博士,分布在商学院、人文社科以及理工三大领域。

  

标签: 宁波;人才;外籍人才;成长;生活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