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5月8日讯 有震感就往楼下跑?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其实都做错了!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而本周是“防灾减灾周”,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如何构筑生命安全防线?其实,有些小细节值得大家留意。
地震时冲出门去不是最好选择
宁波不在地震带上,发生较大地震的概率非常小。历史上,宁波也较少发生地震。
据记载,宁波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523年,镇海口海域发生了5.5级地震。这也是浙江省发生的最大地震之一。尽管不是地震的多发区,但“震感”这个词对很多生活在宁波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就拿最近一次来说,4月18日13时01分05秒,中国台湾花莲发生6.7级地震。包括宁波在内的省内不少城市都有震感。“一口气从17楼跑下来”几乎在朋友圈刷屏。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地震科普体验馆馆长裘妩君说。
裘馆长带记者在馆内的“模拟逃生演练”体验了一把——
“7.5级地震”突然来袭,脚下的地面剧烈颤抖;尽管记者早已有心理准备,用手紧紧握住一旁的扶手,还是冷不防晃了个趔趄。
整个晃动过程持续了近1分钟,光是用来保持身体平衡,就已经耗尽所有力气,压根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如何逃跑。
此时,屏幕场景切换到写字楼里的一间会议室,正在开会的人们被晃得措手不及,是躲在墙角、会议桌下、柜子旁、室内空旷处,还是夺门而逃?
裘馆长和记者分别选择“躲在会议桌下”和“冲出门去”。出人意料的是,“冲出门去”这个很多人习以为常的做法是错误的。
“原因很简单,当地震发生时,慌忙逃跑很有可能被硬物砸中。”她说。
馆内可了解到更多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记者 崔引 摄
同样的墙角、柱子,安全感大不同
“当地震发生时,总体原则应该是先躲后撤。”裘馆长说。不过,在不同的场合,躲法也各有讲究。
屏幕上的场景已经切换至“教室”。地震来袭,选择“躲在课桌下”、“躲在讲台下”都是安全的,而“躲在墙角”却被认为是错误的选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当场景切换至“商场”,“躲在墙角或拐角”却被视为安全的选择。
同样的墙角,带来的“安全感”为何会有天壤之别?
“躲在墙角安全与否,并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看周围有没有玻璃。像教室,墙角附近多有窗户,玻璃在地震发生时极易破碎,对人造成伤害。”
时下,不少的大型购物中心往往喜欢采用玻璃架构,尽管视觉效果、采光效果很好,可一旦发生地震或有强烈震感,这些玻璃就很容易成为“凶器”,大家在躲避时,要尽量远离。
此外,大型购物中心常常会有很多柱子,“躲在柱子旁”原本也是个安全的选择,但大家在选择柱子时也要多留一个心眼。
“像那种大理石柱子,就不是好的选择,因为大理石贴片很容易破碎掉落;像靠近商场入口处的柱子也不是好的选择,容易被吊灯等重物坠落砸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