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5月22日讯 一个人,6条河,7800米,5年来每周至少巡查一次,每次徒步10公里。这就是鄞州区云龙镇陈黄村段河道河长叶剑飞巡河护水的日常。5月16日,记者跟着60岁的叶剑飞巡河护水,体验了半天的“河保姆”工作。
叶剑飞在巡查河道。(王博 摄)
一把小铲子,两三个塑料袋
步行巡河10公里
出发前,老叶特地带上手机、小本子、小铲子和塑料袋。用他的话说,这是巡河必备“四件套”。
8点10分,记者跟着老叶从村委会出发,一路走走停停,巡查河道水质、保洁及沿岸污水排放情况。途中,看到河岸边有被丢弃的矿泉水瓶,老叶快步上前弯腰捡起;看到河面有漂浮物,他马上拿出手机拍照记录;途经每一处雨(污)水排口,他也要走过去瞄一眼有没有偷排的情况。
8点半,走到陈黄村一处顺河而建的“幸福长廊”时,好几位村民和老叶热情地打招呼。老叶也把握时机,向村民介绍村里近期治水计划,倾听大伙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村民们提的每一条建议,老叶一条一条地记录在小本子上。临走时,他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村民,让他们以后有治水“金点子”或者发现有违法排水、在河岸边偷倒垃圾等行为时,第一时间举报。
“高手在民间,不服不行!”离开“幸福长廊”后,老叶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有一位老农教了他一个在河边种树的护河“土办法”。他把老农的话记在心底,又从书本上查阅了一些相关知识,发现种树比单纯修建堤坝更有意义。“一棵直径两厘米的树,根系深植土壤,可以锁住1吨水。好比‘蓄水池’,雨天把大量水分锁住;旱天把水分释放出来,让河道一年四季细水长流。”老叶说。在巡河途中,记者注意到沿岸香樟树、柳树成荫,微风吹来,枝叶摇摆,自成风景,而这些离不开当年老农的建议。
随后,老叶带着记者转向一条小路,在一块菜田旁停住了脚步。老叶告诉记者:“我的‘地盘’老大了!3.4平方公里的村域内有陈岐横河、叶家桥河、蔡家漕新河等6条村级河道,河道弯弯曲曲,全长7800米,都归我管。”
老叶说,陈黄村有2000亩土地,农业用的化肥会污染河道。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他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鼓励农户发展绿色农业。
巡河路上,一条条小河在绿色簇拥中婀娜多姿,岸边茶树花团锦簇,初夏胜景层层展开。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两岸植被茂盛,常年没有清理,杂草快长满整条河道,水中、草丛中随处可见塑料袋。
上午10点左右,两个小时的徒步让记者略感疲惫。此时,老叶的一句“白鹭来了”让记者重振精神。顺着老叶的手指方向,只见两只白鹭贴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翩翩起舞。老叶说,这几年,受益于“五水共治”,陈黄村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河岸美化工程,对6条河道“一河一策”进行治理,小乡村焕发了新活力。
做事雷厉风行
发动全村爱水护水
上午10点半,一阵“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传来。放眼望去,村道两旁是一排大大小小的五金厂。老叶说,陈黄村有2400名村民,加上外来人口,约有5000多名常住人口,小五金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全村有五金、汽配厂100多家。
老叶回忆,他当河长的第一个年头,就对村里的五金厂排污情况做了调研,发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排,是村里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老叶第一时间将这一特殊村情向云龙镇相关领导汇报,并提出“源头管控小五金厂的工业废水排放”的建议。建议很快被采纳:陈黄村开启截污纳管工程,将村民和小五金厂的生活污水统一纳入市政管网;鼓励小五金厂修建废水池,帮助对接将各小五金厂自行收集的工业废水装桶后运往北仑污水处理厂,从源头上把控住了河道污染。
接着,老叶又琢磨如何不花一分钱对村里河道进行常态化卫生保洁。2015年年初,他多次召集热心村民开会,共同商讨如何守护“母亲河”,“你们只管大胆监督,发现电鱼的、偷排污水的随时给我打电话,得罪人的事我来扛!”
雷厉风行的老叶,很快组建了一支由55名村民组成的护河志愿服务队。就这样,从最初一个人巡河护河,发展到有55个帮手一起管牢更多角角落落。
这几年,老叶和护河志愿服务队,几乎每周会开展卫生清扫、五水共治巡河等活动。通过大家的身体力行,村里现在在河边电鱼、洗衣、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村民的爱水护水意识也提高了。如今,这个曾经毫不起眼的“后进村”,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悄然提升,赢得了“省级森林村”“市级文明村”“市卫生村”等荣誉。
上午11点,几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映入眼帘,他们正在清理河边绿化带里的垃圾。当记者问及对村里治水工作的看法时,好几位村民竖起了大拇指。村民梁国成说:“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村里的水清了、地绿了、天蓝了,村庄越来越美丽。”在村里开汽车配件加工厂的王姓负责人称:“村里统一改造雨(污)水管网,旧管换新管,这事办得好!”
陈黄村景致。(王博 摄)
提出流域协同治理
治水不再各守一亩三分地
上午11点半,即将结束巡河,老叶说要给记者一个“惊喜”。跟随老叶的脚步,记者来到一座小石桥的中央,低头看到了一排用大块石堆砌的堤岸。“这是‘会呼吸’的堤岸,我提议打造的!”老叶笑着说,河长好比“老中医”,既要有“望闻问切”为河道治病的功夫,也要有胆大心细的干劲。
原来,在陈黄村新一轮河道堤岸整治前,老叶提出了打造“呼吸堤岸”的想法。随即,陈黄村打破传统建设理念,用大块石堆砌堤面,在块石间形成空隙,为植被在堤岸上“安家”留出空间。
对于老叶的这一“惊喜”,云龙镇农办的张姓工作人员颇有感触。他说,之前去好几个区(县、市)考察过,发现一些河道堤岸用石头和水泥堆砌得严严实实,不利于水体自净,导致河道水质变差。陈黄村打造的“会呼吸”堤岸,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旱季因内河水循环差导致水质变差的问题。
结束巡河回到办公室,老叶的电话响了。来电的是邻村的河长,正在和老叶交流治水经验。
“一条河往往流经几个村,边界之间责任不清的问题我们主动‘包揽过来’。”担任河长5年来,老叶不仅成为陈黄村村民的“主心骨”,还和邻村的河长们打成一片。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治水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协商村与村之间流域交接地带的治理。老叶说,陈黄村地处鄞州区的水系上游,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下游,上游的水治理好了,下游也跟着受益。
“河长肩上的担子蛮重的。既要负责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还要协调解决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难题。”市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宁波自2014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河长制以来,已经有近8000名基层河(湖)长在开展巡河护河工作。下阶段,将进一步加强基层河长履职实效,推动流域协同治理,针对一些流经多个区域的河道治理问题,引导河长们共同商讨、协同治理。
【记者手记】
许多像叶剑飞一样的基层河长,长期工作生活在河岸边,至少每周一次到河边巡查,看看水面、水岸有无异常,闻闻水中有没有异味,问问周边群众有什么意见建议,再找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正因为如此,基层河长履职尽责,就等于从源头上为水环境筑起了安全防护网,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更好地扮演基层河长“河保姆”的角色?首先,基层河长需要有责任心、使命感,把工作落到实处;其次,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在经费保障、考核倾斜、提供工作便利等方面,共同助推河长开展工作;最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理解,不断增强对基层河长工作的认可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