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后的白云庄展厅一角。记者 周建平 摄
“城内天一阁,城外白云庄”,可以与天一阁媲美的宁波重要文化地标白云庄,因陈列改造,曾暂停开放两个月左右,经过一周的试开放后,于昨天上午正式重新对外开放。
记者了解到,幽静的白云庄不需要门票,只登记一下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参观。
提升是时代需要
白云庄位于宁波城西门外管江岸34号,建于明末清初,是四明望族万氏的产业,也是中国17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讲学地、甬上证人书院所在地、清代浙东学派的发祥地。如今,白云庄是天一阁博物馆下属文保点。
2002年底,天一阁博物馆在白云庄内设计了以“浙东学术文化”为主题的专题陈列,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市民的欢迎,成了周边中小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区居民休闲场所。但原先的陈列以静态展示为主,在多媒体展览盛行的今天,其展示手段已显单一和老旧。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27日至5月17日,白云庄因进行陈列改造而暂停对外开放。5月18日,焕然一新的白云庄于“国际博物馆日”当日对外试开放,并于昨天正式重新开放。
展示形式丰富了
记者现场看到,改造后的白云庄更“好看”了。一进大门,通道两边种满青青翠竹,寓示着里面的人物一个个具有高洁的民族气节。第一个展厅是“甬上证人书院”,展示了当年黄宗羲给弟子讲学的场景,两边墙上还挂着万斯选、万斯大、万斯同、李邺嗣等黄宗羲的“十八高弟”的简介。
看完黄宗羲讲学的“教室”,便进入放映厅,一部8分钟的《白云庄》宣传片,会形象地告诉你“甬上证人书院”是怎么一回事,从而让你明白高大上的“浙东学派”又是怎么一回事。
看完宣传片,便进入“万氏故居”,厅堂里不仅展示了整个浙东学派形成的脉络,还有黄宗羲、万斯同等代表人物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一部部泛黄的书卷,无声地告诉你,当时这里学术思想之繁盛。
传奇名画“动”起来
左厢房陈列着万氏家史,包括著名的“万氏八龙”以及“四忠三节一义”等传奇故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右厢房,里面用现代动画技术,让著名的《鄞江送别图》展示图“动”了起来。
《鄞江送别图》是清初宁波著名肖像画家陈韶的作品,描绘的是康熙十八年(1679)秋天,万斯同赴京修《明史》时,甬上文人送别的场景。该画笔墨严谨,风格写实,画中有15个文人,都是万斯同的亲友,而如今人们所见的万氏画像,都源于此画。这幅画成了浙东学派重要的实物资料,白云庄现藏有《鄞江送别图》摹本。此次陈列改造,技术人员对《鄞江送别图》进行高精度扫描,然后通过数字化技术、动画技术,让图中的静态人物都动了,犹如视频一般。“在这间展厅里,只要有游客在,这幅数字化的《鄞江送别图》就会一直循环播放,我们运用了人体感应技术。而且,通过查阅多篇论文,我们还对图中的15位文人一一标注了名字,还配了些对话。”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精神内核仍坚守
记者获悉,此次陈列改造还升级了智慧旅游导览服务平台、导游导览数据内容建设等。比如,游客在万氏墓群,只要扫一扫标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万氏墓群乃至整个白云庄的详细介绍,里面有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解说,即使没有导游,游客也可以实现深度游览。
“宁波人为什么比较务实?这可以溯源至浙东学术思想。经世致用是宋代以来浙东学派的共同特征,更为黄宗羲所继承和发扬,成为清代浙东学派学者们的治学宗旨。浙东学派的精神气质经世代相传,已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自觉。所以说,作为浙东学派的摇篮,白云庄里有我们城市的精神内核。”天一阁博物馆研究馆员周慧惠说,“此次陈列改造,就是想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白云庄的深厚文化内涵,从而引以为傲,我们不仅有天一阁,还有绵延整个清代学术史的白云庄。”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乌莹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