澥浦镇中心幼儿园班级家委会成员和老师共读《如果我当教师》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见习记者 沈听雨 区委报道组 陈海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要以阅读为基础,在全民阅读盛行的当下,教师阅读更凸显其重要意义。
可各类调查表明,教师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读得最多的是教辅材料、没有时间阅读、阅读主动性不强、阅读内容过于狭窄……阅读量、阅读品质、阅读时间等状况都令人担忧。
当下,教师如何成为阅读的“领跑者”?当教师拿起书本,会给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
日前,记者在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观摩了一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分享会。在这里,来自镇海区各个学校的教师们主动挤出时间、拿起书本,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这只是宁波镇海区开展教师阅读以来的一个缩影。在镇海,教师阅读的大门已然敞开,越来越多教师正积极融入其中。
埋下“读书种子”
仁爱中学,镇海区最早推进教师阅读的学校之一。11年过去,如今学校处处可见书香痕迹。
漫步校园,记者看到每个教师办公室里都安装了一个小型不锈钢书架,上面放置着各类书籍。校长王姣慧告诉我们:“这是‘教师共享书架’,学校工会和图书馆会不定期购置一些书目供老师选读,还有些老师会把自己读过并想推荐给他人的书放进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倡导老师充分利用边角料时间来读书。”
一楼拐角处的教室门口,门框上挂着“芳馨苑”的标识牌。这里,是学校专门为教师设立的休闲书吧。推门而入,10余个书架倚靠在墙边,教室中央摆放了几组桌椅,老师闲暇之余可以来这里读书写作、交流分享。
“别看老师成天和书本打交道,前期的阅读推广却并不容易。”
2006年,宁波市教育局开展了“读好书促发展”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活动,公开推荐了50本书目。“当年的校领导觉得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好举措,为全校6个教研组配发了30多本书,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读书。”王姣慧说,有效果,但并不明显。大家的热情并没有持续太久,两年实践下来,有一次甚至发现6个老师上交的阅读小结内容是一模一样的。
如何调动老师的阅读积极性?2008年,仁爱中学做出了新的尝试。
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读书社,首批成员共10人,由学科骨干教师及学校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组成。“成立教师读书组织非常简单,但要把它变成全校老师阅读的排头兵则需下一番功夫。”王姣慧说,许多老师常常说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因此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让最忙的人先开始阅读”,由校领导带头培育这颗读书种子。
好书共读、沙龙分享、名家面对面……很快,教师读书社的“种子效应”取得了成效。受教研组成员影响,学校其他老师的阅读兴趣被有效带动,读书社成为了全校教师阅读的风向标。2010年,学校又在教师读书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教师专业写作组,不仅让老师多读,更鼓励他们多练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阅读氛围已经初步营造,下一步,学校又组织开展了“菜单式”读书活动。“每年暑假,我们会发起‘让教师读自己爱读的书’活动,每次选定不同的主题,老师们可以从学校推荐的6本书中自行选择,并进行读后感分享。如今,这一分享活动已成为学校老师的‘开学第一课’。”
据悉,在近10年举办的省级教师读书征文比赛中,仁爱中学成为了镇海区唯一一所每年都获得组织奖的学校,教师个人获奖总数为全宁波市之最。
让王姣慧更惊喜的是,在推进读书活动后,老师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2016年我刚来到学校担任校长时发现,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已与时代发展不相匹配。于是,借着寒暑期读书分享的契机,以课堂转型为主题,我们为老师挑选了相关书目,让大家在阅读中获得成长。”
随着书香气息弥散在校园每一个角落,越来越多老师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实惠”。
全域“开花结果”
在读书分享会现场,谈起自己的阅读经历,在场许多老师都向记者提到了一个人——镇海区教科所刘波。从爱书人到教师阅读推广人,刘波已成为推动镇海教师阅读的“微力量”。
刘波曾在仁爱中学当了15年的老师,亦是学校读书社社长。他参与并见证了仁爱中学教师阅读的推广之路,他还想把这条路拓展到整个镇海区。
纵观全区,各校教师的阅读状况极不平衡。2016年,刘波进入镇海区教科所后发现,校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的学校阅读氛围并不差,但仍有许多学校稍显乏力。他明白,要让“读书种子”在全区“开花结果”,还需从点燃镇海区骨干教师的阅读热情起步。
同年9月,镇海区教科所成立了全区层面的“研之乐”教科研骨干读书会,包括教科负责人、中青年名优教师、优秀年轻教师三部分成员,范围覆盖全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我们希望能保证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都有人去做推动学校教师阅读的相关事宜。”镇海区教科所所长秦新宁说,“三位一体”的区域教师读书团队,形成了组织者、示范者和先行者的队伍,镇海区教师阅读的局面被打开了。
镇海炼化小学教科室负责人刘侃飞告诉记者:“紧跟‘研之乐’读书会步伐,我们学校自发成立了‘炼之乐’读书会,共有20多名老师报名参加。”
去年11月,尚志中学以“志行书斋”为名,成立了教师读书会。副校长张海燕表示:“为了让阅读成为习惯,学校由副书记带头,要求每位老师每天轮流推荐一篇读过的好文章在网络上分享,其他老师则要发表观点进行交流。”
全区各个学校老师的阅读热情被不断唤醒,但部分学校一旦缺少责任人的监督,老师们的阅读自觉性又会逐渐下降。因此,镇海区科教所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一个持续性的阅读活动,让教师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时性的活动?
2018年,面向全区的“啃读挑战”就此铺开。
“月啃一书并写千字”。“啃读挑战”要求参加的老师全年共读12本书,其中6本共读书、6本自选书,每本书写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一旦参加了该活动,却不及时提交作业,则视同自动退出,3年内不得参加同类活动。若被发现有抄袭等不端行为,除了在读书会内部通报外,还将告知所在单位的领导。刘波记得,第一年推荐了《让教育更明亮》《中国哲学简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等共读书,尽管条件苛刻,全区仍有80位老师报名参加,最后只有7个人没有完成。
“阅读活动不仅停留在书面,还走进了校园。”刘波说,在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说》时,将线下分享会和推广精英小学的科教研经验结合,让老师们对如何利用教研促进自身成长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全年类似的活动共进行了5次,进一步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教师阅读氛围。
如今,这项看起来“自讨苦吃”的硬任务已经变成了老师的自追求。2019年“啃读挑战”活动开始后,人数不减反增,共有195名中小学及幼儿园的老师报名参加,有些学校更是校长带头主动参与。
阅读改变教育
从共性到个性的阅读引导,从一所学校到全区学校的面上推广,从引导阅读到自我写作的内生动力,当教师把阅读变成一种自觉追求,知识的丰实与内心的充盈自然水到渠成。
刘波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成立“研之乐”读书会后,镇海区各级教师参加省级教师读书征文比赛的人数明显增加,获奖人数也每年呈阶梯式递增。2016年,全区获得组织奖的学校从5所增加为11所,成立3年后达到了32所,占全省获组织奖的26.4%。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比赛得奖让老师们有了更实际的“获得感”,但他们最大的成就感是看到学生在自己影响下成长和改变。
镇海炼化小学语文老师冯雪波有近30年的教龄,她告诉记者:“本来觉得自己教学经验挺丰富,加入读书会后,才发现在对待孩子方面还有许多改进空间。”
“我们班上有个比较顽皮的孩子,喜欢跟老师唱反调。在以前,我可能会不断告诫他不要调皮捣蛋。” 冯雪波说,但看完《摆渡人》后,她明白了所谓教育者,其实也是“摆渡人”。作为老师,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使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陪伴和引领孩子健康成长。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那个孩子的生活轨迹,以理解他的世界,发现他的优点,并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现在,这个孩子跟我可亲了。”冯雪波说话间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
教师教育理念提升,影响的不只是学生。陈丹丹是澥浦镇中心幼儿园的教科室负责人,她发现部分家长缺乏对孩子成长的关注。怎么办?她尝试着将自己参加“啃读挑战”读过的书,通过家委会分享给家长。
“几次分享后,已经有家长主动来和我讨论与孩子的交流心得。”陈丹丹说,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成长,随着家长教育理念发生改变,他们的孩子同样也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今年,为了更好贯彻镇海区教育局提倡的生命教育理念,读书会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作为2019“啃读挑战”的首本共读书。分享会上,秦新宁表示:“教师生命意识的确立是学校生命教育的原点。依托读书会的平台,每位老师把在阅读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内化于心,并不断延伸拓展,成为了生命教育理念最好的践行者,这加快了生命教育在全区的推广执行。”
从教师读,到老师带着学生、家长一起读,镇海区以推动教师阅读的方式,带动了教师的队伍建设,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乘着这股阅读之风,越来越多教师推开了教育阅读的大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