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7日讯(记者 白丽媛 尤畅)近日,记者走进宁波慈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展厅,一台3D缝纫机器人正忙得热火朝天:随着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装载着缝纫机头的机械臂就开始360度“飞针走线”,短短90秒,一张汽车中控台蒙皮的缝纫作业就完成了。
“这台机器人足足有1.5吨重,虽然块头大,但做活的工艺精度可达一根半头发丝的粗细,同时还能根据加工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缝纫机机头,完成三维曲面的精细缝纫,满足飞机舱门、整流罩、风力发电机叶片、轻质碳素纤维结构件等众多领域的复杂缝纫需求。”项目经理吴焕森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的这台“大家伙”,正是由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船重工716所,历时两年,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制的应用于汽车内饰自动缝纫的3D缝纫机器人。业内人士认为,3D缝纫机器人的出现,为我国的汽车和飞机内饰制造提供了先进的工艺手段。
“以汽车内饰件为例,座椅、中控台蒙皮类的皮革,有着非常复杂的三维曲面造型,制造起来尤为困难,其中大部分需要人工缝纫完成。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将皮革细心地送入缝纫机,生产效率和缝合效果都严重依赖工人的熟练程度。”吴焕森说,3D缝纫机器人则不同,不仅生产效率能提升30%以上,产品在线迹一致性、3D成型一致性等方面均有95%以上的提高。
实现自动化立体缝纫,一直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和厚料缝制行业亟需解决的“痛点”。2013年开始,深耕针织行业20多年的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进军智能装备领域。该公司与中船重工716所联合组织了一个由2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科研团队,专门针对3D缝纫机器人进行研究。两年下来,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机器人缝纫低延时高精度控制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缝纫轨迹追踪技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