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实现局部重点地区及紧急情况的详细排查;搭载各种物联网传感设备的无人船能巡河也能查污,对它发现的垃圾则由无人保洁船精准定位后清理;水质溯源检测分析系统还能根据水质“指纹”以及污染源“DNA”,查找到污染究竟来自哪里。昨天,在镇海召开的全市智能治水现场会上,我市宣布以后将用这样的智能化手段治水了。
在现场会上,有关单位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展示了智能新技术在治水领域上的应用。而在会场外,还有好几个摊位正在展示这些治水新技术。
比如,遥感监测分析系统利用卫星、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实现赤潮、蓝藻、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总氮、总磷、水表温度等多参数的设定,形成直观的可视化水质监测报表,建立空、天、地乃至水下的一体化监测体系。
再如,当河道上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发现河道上突然出现污染并报警时,能智慧巡河的无人船就会立即出动,自动寻找污染的源头。它经过的水域,都会实时传回该水域的水质情况,甚至它还会水下扫描,看看有没有隐蔽的排污口。
一旦发现水面上有漂浮的异物,它还会精准传回异物的定位。这时候,无人保洁船就会出发,根据定位找到异物并清理。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无人保洁船非常小巧,几乎只有家里的茶几大小,一次可以带走45公斤重的水上垃圾。
“它可以主动寻找垃圾清理,甚至还能在没电之前自己返航充电。”研发单位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那么,如果无人船发现了污染源头,但附近有好几家污染企业,那又该怎么来揪出“元凶”呢?别急,水质溯源检测分析系统可以轻松做到。根据每家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这套系统绘出了它的“水质指纹”和污染源“DNA”。
在污染发生后,就可以把这个时段的水质和正常时段的水质进行比对,从而仅用21分钟就能判定到底污染来自哪家企业。
在昨天的会议上,副市长陈炳荣指出,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河湖数据、河长档案、巡河信息、管理制度等情况纳入信息化的管理轨道,是今后治水工作的方向所在、潜力所在。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将努力在“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升治水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造宁波治水的“智慧大脑”,积极为全国智能治水建设创出“宁波经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