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月湖水域闪现游泳大军"续:期待政府、企业和民间多维介入
2019年08月01日 07:59:25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马涛

  每天清晨,月湖成了天然泳池,数以百计的市民在这里游泳。昨天,媒体刊发了《禁不住的月湖“泳池”,“无处安放”的游泳热情》一文后,引发了市民较大的关注,大多数人认为:游泳健身是好事,可如今许多河道都不让游泳了,那该去哪里游?(宁波月湖水域"闪现"游泳大军 能不能游双方各执一词

  更多人关注到了野泳的危害性。“都去游泳池是不现实的,很多人就近下水,容易出事。”对于划定专门水域的建议,不少市民认为:“是一个好的方向,如能有政府引导、企业和民间公益力量的介入会更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相关政府部门也意识到这一“供需矛盾”的存在,也在结合本地实情作出探索性的改变。同时,应急部门也在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救生力量向水域救援有所倾斜。

  期待政府、企业和民间的多维介入

  “就安全性来说,月湖游泳算是好的,最危险的是野泳,尤其是乡下河道、水库。”市民陈先生曾是余姚大隐的一名体育老师,也是游泳爱好者。他说,独自下水、水性不好、毫无防护装备、陌生水域……是容易出事的几种状况。

  陈先生也有野泳的经历,不过他都做足了功课:“天气不好就算了,下水前要热身,下水初期也可以泡一下,适应水温了再开始游……”同时,他也抱怨,游泳池馆一般都在市区,村镇的老百姓要游泳,不可能到市区收费的场馆去。

  “只要不是‘发烧友’,游泳就不是非去不可的,但游泳早就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了,可以想想,那些村镇的学生是不是都去了游泳场馆呢?”陈先生说到这,也寄望于能有专门的水域可供游泳,既安全又文明,还能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

  网友“么么图”在评论中也提出了建议:“现在‘五水共治’后,很多地方的河道可以下水游泳了,是不是由政府划设一块水域,财政适当支持,再招募有潜水、救援经验的民间志愿者进行看护,哪怕购票进场,只要票价合适,应该还是很有市场的吧?”

  这一想法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点赞”。“现在很多领域都是企业运营、政府补贴、群众付费的形式,游泳也并不是不可以,只是暂时没有人做出规模和成效来而已。”另有网友表示,即便不能将所有的野泳者囊括其中,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发概率了。

  成年人溺水事件中野泳居第一

  数日前,在余姚网红景点龙鳞坝下游溪道,一名租住在附近的男子在水中游玩时不慎溺水。据称,龙鳞坝莫名走红,让当地相关部门很有压力,“安全防护措施都不够,并没有打造成景点的想法”。

  据记者了解,频发的溺水事故,一直都在警方的关注视野内。资料显示,冬夏两季是溺水警情高发时段,特别是7月份会达到峰值。梳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的数据,可知在成年人溺水事件中,野泳高居第一位。

  “这其中,村镇河道、城区江河是成年人溺亡高发水域。”警方相关人士透露,与此相对应的是,慈溪、余姚、鄞州、北仑、象山等地溺水事件多发,与这些区域的村镇区域较大、流动人口较多有关。

  另有资料显示,节假日是溺亡高发时段,在所有溺亡的学生中,发生在假期的占比达85.7%。其实,现在各级学校无论是在课时还是放假前,都会加强防溺水教育,但很少有模拟演练、操作练习的实践,让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警方表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农村人口、中老年群体大多对野外水域的危险性认识不到位,对自身的游泳技能和体力盲目自信,对水体缺乏敬畏之心,遇到突发状况就不知所措。

  基层部门和救援机构也在探索经验

  针对频发的溺水险情,许多基层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方案。比如,海曙古林镇礼嘉桥村,就在过河桥梁两侧和临河道路一侧都安装有1米多高的护栏,共有61个埠头以后会被护栏与河面分割出来,防止人员溺水。

  镇海区九龙湖镇则用上了人工智能,防溺水“专员”24小时在岗,及时提醒市民远离危险水域。该镇武装部长吴甬明说,他们与移动公司合作,利用一款智能声光警戒摄像头对人脸进行AI识别,可以辨认人体动作,只要有人下水,就会被警报声“打断”。

  “如果自动警报没有用,后台监控室还可以对现场进行人工喊话。如果还是没有效果,就会派人现场处理。”吴甬明说,监控后台直接连接到当地派出所监控室,一旦摄像头发出警报,值班人员会第一时间发现,保安、巡逻人员等数分钟内即可到达现场。

  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消防部门也在今年开始着力加强对水域救援的针对性训练。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司令部战训科孟参谋说,除了对一些适合水域搜救的装备进行升级换代外,也挑选一些水性好的队员进行专门的训练。

  “主要是静水和急流两方面,水域救援的话,不仅要有动力艇、橡皮舟,潜水服、救生绳等肯定要更专业了。”孟参谋表示,为了朝实战看齐,许多队员都是在丽水进行训练,那里有更合适的水情复杂的水域坏境可供适应。

  提醒:

  切勿独自下水

  还要携带救生装备

  无论是设施保障,还是应急救援,其实都是一种外力的“加持”。业内人士表示,最根本的还是市民自身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识,或者有足够扎实的游泳技能和自救经验。否则,亡羊补牢总会显得慢一拍,结果往往是令人遗憾的。

  “很多人都说,这条河我游了好多年,太熟悉了,没事的。”宁波市水上救生协会理事会成员、负责救生培训的指导老师陈海涛说,这句话无论从理念还是实际情况看,都是有问题的,水下情况是会变化的。

  陈海涛举了个例子,比如经常在千岛湖举行的公开水域竞赛项目,每次比赛前,都会有专人摸排水下情况,不可能说去年水下看过了,今年就不会看。再说了,在一些公开水域,阳光充足,气温一高,藻类滋生,市民被水草缠住的事并非没有发生过。

  “即便是月湖水域,也是出过事的。”陈海涛说,这还是在市区内湖,如果是那些偏远的水库、江河,危险性更大。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水下情况不熟悉,又很难被发现,救回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一定要在户外游泳,最好有同伴,不要单独下水,还要携带救生器材和通讯设备。”业内人士介绍,有时候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水浮,也能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一定要挑选安全的地点,提前关注天气状况,不能贪图一时爽快而贸然下水。

  

标签: 水域;游泳;基层部门;救援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月湖水域闪现游泳大军"续:期待政府、企业和民间多维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