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官兵正在搬运成为“路障”的大树。(朱 策 摄)
▲昨天上午,兴宁路部分路段积水严重,鄞州区排涝抢险工作人员一边用抽水设备向外排水,一边清理路旁排水口。
(丁 安 摄)
柴桥花田受到重创,昨天,花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虞媛 陈盛竹 摄)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员干部在巡查保障中,协助园林养护人员清理倒伏树木。(城管部门提供)
记者 厉晓杭 王晓峰 黄合 何峰
“利奇马”肆虐宁波。山洪暴发、房屋倒塌、道路被毁、农田受淹、群众被困……其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狂风暴雨对我市水利、电力、交通、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造成较大破坏,农林渔业也受到严重影响。
风雨无情,人间有情。灾情发生后,我市各级各部门第一时间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全力争取尽快恢复城乡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干部群众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众志成城、不等不靠,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力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遭受暴雨冲刷的四明大地,正上演着干群齐上阵、有序忙自救的繁忙景象。
冲锋在前
党员干部协力抢险重建
连日来,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把抢险救灾、重建家园作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场。
奉化西岩村有60多名村民,长百余米的西岩桥是村子连接外面村庄的唯一通道。桥被淹后,西岩村成了“孤岛”。不少行动不便的老人被困家中,很是焦急!
昨天一早,大堰镇三防办专门安排6名应急小分队队员,用冲锋舟在河上来回摆渡,为村民架起一座“活动桥梁”。
“快点,再快点。村里的百姓等着出门,我们要又快又稳地将他们送出来。”党员蒋林杰光着膀子使劲划桨。之前,他的衣服被树枝勾到,掉进了水里,口袋里的手机也“报销”了。“没事,手机坏了可以修,可村民们不能等。”关键时刻,显示出一名党员服务群众的本色。
在宁海西店镇团堧村,村党支部书记戴而乾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昨天清晨5时,他又和派出所的民警一起在码头开展巡查,发现有一个村民正发动马达准备出海。他立马和民警一起上船劝阻。戴而乾说:“出海太危险了!”看到码头上整齐排列的15艘船,他松了一口气。
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交通瘫痪、信号中断,大面积停电停水……一夜之间,鄞州五乡镇受灾严重。辖区受淹面积在80%以上,80%以上的住户家中不同程度进水。
昨天一早,沙堰村党支部书记高正明忙着带领大家开展灾后自救。洪水冲垮了村里的小桥,溪坑对岸的村民通行受阻。“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方便通行。灾后重建陆续进行。”高正明马不停蹄,又赶往下一个受灾点。而他已经连续三天未合眼。
台风过后,天终于放晴,积水也逐渐消退,但是江北白沙辖区内散落的树枝、垃圾,小区门口被风吹倒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一大早,白沙街道红管家服务队就出动了。家住正大花园小区40号的张阿姨是红管家服务队的一员,一早就忙活开来。她说:“大家都在为恢复小区整洁而努力着。”
北仑柴桥花田过淹面积约1.2万亩,给花木经营户带来严重损失。昨天,柴桥街道第一时间组织花木专家下村指导灾后自救,尽可能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昨天早上6时,在柴桥紫石片区四合村,尽管水位已经降了,但花田还积着不少水。现场一片忙碌景象,不少花农背着喷洒壶,拿着水枪等农具正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柴桥街道花木协会党支部书记孙安国告诉记者,台风过后是苗木病害高发期,即便积水退去,受淹的花木表面带有泥浆,会堵住苗木的呼吸孔,尤其是台风过后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如不及时清洗,苗木将难以存活。他说:“这两天,农技专家会在一线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有针对性地防治各种病虫害。”
郑涌森是慈溪市桥头镇的农业大户。台风“利奇马”袭来时,他因车祸住院动弹不得。让他寝食难安的是,家里200亩葡萄受了灾。桥头镇开展的“先锋领航,助力灾后帮扶”救援行动,则让他松了一口气。
昨天一大早,桥头镇党建联盟党员志愿者来到郑涌森的农场,帮他妻子抢收葡萄,并开展助销联络,当起“义务经纪人”。其间,暖心消息不断传来:慈溪市农村商业银行桥头支行党支部的党员们购买100箱,慈溪市力天建设党支部的党员们购买60箱,桥头镇“女能人”联谊会购买80箱……
党建联盟成员单位还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一对一帮扶,为农村贷款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桥头镇党建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台风过后,消毒防疫、道路清障、抢排积水等一系列的帮扶救援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开展着。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引导帮扶广大群众开展灾后自救。
守护家园
军警民合力谱写动人赞歌
“风停雨退,台风已过,但我们一直在。在每一次需要出手的时候,我们不抢镜,我们走心!大灾面前,为您守护;岁月久长,我们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一位民警发在朋友圈里的抗台抢险感悟。
手拉手进入深水区救援被困群众,伤口被缝了五六针仍坚持在抗台一线,驮着男孩在齐胸的积水中艰难行进……台风中,我市军警民同心合力,谱写出一曲曲众志成城的动人赞歌。昨天,尽管台风已成“过去式”,但余威仍存,感动也依然在——一张张驻甬部队官兵、公安民警、消防队员小憩的照片刷了屏,被誉为“最美睡姿”。
昨天凌晨,坚守在鄞州东吴抗台第一线的武警宁波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纪良武忙完手头工作,终于有时间给家里的妻子打电话报平安了。“满满当当的一天,也没时间顾得上你,家里地下车库积水还好吗?”“都好着呢,没事没事!”“那好,你早点休息。我还得去看看,明天还要善后呢!”
天亮了,水已退去,纪良武再次和官兵们上“前线”,清淤泥、搬垃圾、消毒杀菌,帮助群众恢复美丽家园。在天童寺景区内,因为停水停电,配置消毒药水的工作量很大。“一上午,光接水灌水就已经跑了上百趟。”负责卫生防疫的卫生员王二虎告诉记者。
“以前,我不理解妈妈,因为小时候每次遇到这种天气,放学接我她总会迟到!现在,看过灾后破败的情况,参与过救援工作,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理解她。”武警宁波支队排长小潘默默地给母亲发送了一条“妈,您辛苦了,这次我与你一同战斗!”的短信后,再次登上运兵车,前往下一个救灾点。这也是小潘军校毕业后第一次参加抢险救灾任务。
小潘的母亲是我市某街道的一名基层党员。她也一直坚守在抗台一线,收到儿子发来的短信时,正在落实水泵排水事项。抽空,她也回了一条:“儿子,注意安全,能与你一起抗台是妈的骄傲!”
大灾面前显大爱,风雨同舟映初心。就像有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连日来,不仅是驻甬部队官兵,公安民警、消防员以及来自各界的志愿者,也活跃在抗台及灾后重建的一线。
海曙横街派出所民警张强在台风来袭期间一直在当地的“重灾区”万华村驻点坚守,累得几近虚脱,教导员强制命令他休息,但他稍微眯了会,又穿着已漏水的雨靴跑去查看水位、清理摇摇欲坠的树木。他的“优雅”睡姿也被同事摄录下来。
据悉,从8月9日12时至11日18时,我市各级公安机关接到近3300起抢险救灾警情,投入警力4.2万人次,成功转移群众近13.5万人次,营救群众1700多人次,排除安全隐患超过3500个。
天灾无情人有情,人间处处有真爱!北仑大碶王云明烈士的80多岁老母亲家中进水严重,一片狼藉。闻讯后,部分参战老兵及“百灵鸟”团队第一时间赶往烈士母亲家,一起帮忙打扫、清理,使老人能及时恢复正常生活。
守望相助
擦亮大爱宁波温暖底色
“利奇马”带来了疾风骤雨。四明大地,人们同舟共济担风雨,心手相连筑屏障。
9日下午,“利奇马”渐行渐近。风雨就是号令!镇海庄市万市徐村的救援队员带上工具奔向村委会集合。进行简单布置后,30多位队员各司其职行动起来:发现路边大树固定不牢靠,立刻找来支架,捆绑、加固;组织人手转移受困户,让后勤安置队员安抚情绪、照顾食宿……
“风雨中,我们是村民的守护人。”救援队的60余名志愿者都是本村村民。台风来临,这些“平民英雄”全力保障村内人员、财产安全。
风雨一夜不停,队员一夜无休。不停清理被大风刮倒的树木,保障道路畅通。10日清晨5时,大家已疲惫不堪。此时,队员王海杰接到村民电话,说杨家河沿线道路的树木被风刮倒。放下手头的抽水泵,他赶紧和几位抢险队员赶往现场清理树木。“我扛住了。经验不够,努力来凑!”10日晚7时,已奋战36小时的他一踏进家门,便这么对妻子说。
8月11日,积水已经退去。但海曙区鼓楼街道文昌社区“百岁粥坊”的志愿者还是准时把粥送到受困居民朱赛珠家里。捧着热腾腾的粥碗,朱赛珠心疼地说:“你们昨天既要抗台又要送粥,累了一整天,今天应该好好休息呀。”
由居民和爱心企业众筹的“百岁粥坊”,平时只在工作日“开门”,但每每在台风来临时,为了让老人喝上一碗热粥,志愿者“加班”送粥上门。
10日凌晨4时,风雨交加,道路积水最深处超过60厘米,但“百岁粥坊”的志愿者周惠英和社区老党员滕永妹蹚水前行,准时来到粥坊熬粥。“积水严重,早餐店关门的肯定不少,不能让老人们饿肚子!”周惠英说。6时多,风急雨大,更多的志愿者加入送粥队伍,为永寿街、宝兴巷等地的60余户受困居民送上爱心早餐。
风雨之中,细小处见真情。奉化莼湖镇中心小学的食堂和报告厅安置了万洋众创城建筑工地的近300名外来工及家属。学校政教主任朱晖发现,虽然大家“衣食无忧”,但很多小朋友在避灾点无所事事。于是,他从校图书室拿来童话书籍,现场办起故事会,给孩子们讲《金公主》童话。
昨天,台风过后艳阳高照,酷暑卷土重来。“大家加把劲,干起来,今天争取把这一段塘坝补回去!”宁海县一市镇曹家村养殖户曹伟宏一边给大伙打气,一边麻利地挖土、装沙包,修补在台风中受损的塘坝。
海水退去,养殖基地一片狼藉,塘坝出现缺口,装饲料的竹筏散了架,增氧机被冲得七零八落。但在养殖基地,大伙挖土的挖土,装沙包的装沙包,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这次台风威力太大了,一市镇九成的海塘被淹没。”曹伟宏痛心地说,旗门塘4000亩青蟹、对虾养殖水域一夜间全部被淹,200余户养殖户受灾。
快速恢复生产才能减少损失,抢修养殖基地刻不容缓。“仅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来不及,我们村民‘抱成团’,互帮互助,修复基地、恢复设施,进行生产自救。”曹伟宏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