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生态沟渠"拦截氮磷污染 宁波打通农业面源治污"最后一环"
2019年08月14日 15:12:25 来源: 中国宁波网   余建文 毛龙飞 林心译

  生态拦截沟渠。(余建文摄)

  郁郁葱葱的水生植物繁密而挺拔,清澈的渠水缓缓流淌,堤坝两边波斯菊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走进奉化区江口街道三迸桥村的麦浪农场,新建成的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把农田变成了小型“湿地公园”。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一项新技术,去年入选浙江省“五水共治”五大亮点工作,建成200条,今年又列入“五水共治”一类考核目标,新建100条。

  去年,我市新建、提升了22条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今年还要建10条。“可别小看了这拦截沟渠,它既可截污净水,又能美化生态。”市农技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这种新型沟渠,是打造田园系统的一项有效途径,助力建设美丽田园和乡村振兴。

  农田“肥水”排河,必须先过一遍“筛子”

  上月底,全市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奉化召开。来自各区县(市)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职能部门负责人到江口街道麦浪农场实地考察,交流经验。

  登上农场的观景台,可以清楚看到,一块块绿毯般的稻田里,贯穿着一条开满鲜花的“彩带”,一直通到田边的河道里。这条“彩带”下就是生态拦截沟渠,长度上千米,负责“掌握”周围600余亩农田排放水的净化、清污。经过生态拦截沟渠的处理,农田排放水进入河道中的生态池塘,再经过一道净化,使得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氮、磷等大大降低,从而达到生态治理的效果。

  “生态拦截沟渠既是农田的排水通道,也是一名‘清道夫’,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末端环节,对提升水环境意义重大。”市农技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张硕这样形容。

  治水,先治污。“五水共治”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项重要内容。之前,着重治理的是“看得见”的前端污染,比如迁移畜禽养殖场,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化、低毒化,开展“美丽田园”建设,用完的化肥袋、农药瓶专人收集、统一处理等等。但另一方面,还有农田排水这个肉眼“看不见”的末端污染。一直以来,农田水都是通过灌渠直接入河的,顺带着会把农业生产中残留的化肥农药“原汁原味”地带入河道,所含的氮磷营养物质以及其他有机物或无机物污染物直接影响河道水质。

  农技专家说,前些年,农田渠道大规模建设采用“三面光”模式,追求旱时灌得快,涝时排得干,没有考虑对田间生态系统的影响,造成生态退化。

  怎样才能减少土壤中的氮磷排放到河道?这就要用上生态拦截沟渠建设了。通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拦截,吸附、沉淀、转化、降解以及吸收利用,从而对农田流失的氮磷等养分进行有效拦截,达到控制养分流失、实现养分再利用、减少水体污染物质等目的。

  据介绍,平湖是浙江省开展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的样板地区。在试点区域,检测表明,经过生态沟渠处理的农田排放水水质,总氮下降17.2%,总磷下降41.9%,高锰酸钾下降39.7%,农田的进出水水质能提升一个等级。

  生态池塘。(余建文摄)

  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景观式美丽田园

  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奉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冬宁说,“我们参考湖州长兴县一些乡镇的建设模式,再结合奉化农业实际,摸索着做起来。”

  奉化区选择在江口街道麦浪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松岙镇宁王塘畈粮食生产功能区、溪口云雾粮食专业合作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三地,完成3条规范化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总长度3200米,建设区域面积11405平方米,覆盖粮田2150余亩,共投入建设资金53.6万元。

  麦浪农场的生态拦截沟渠是在原有农田排水沟渠基础上进行扩建、改建的,共花了近30万元。农场负责人竺海龙说,别看沟渠样子简单,做起来难度可不小。沟渠里设置的3座氮磷硝化池,是一个带网格的硕大不锈钢箱子,里面填满陶粒,用于吸附农田排水中的氮磷等物质。绵延数百米的沟渠两边堤坝由泥土砌起来,种上菖蒲、百香草、波斯菊等,用植物改善沟渠生态环境。“沟渠宽80厘米,深约1米,保证排水通畅。”竺海龙说,拓宽沟渠很费工,全部靠人工开挖,前后做了9个月之久。

  经过沉淀、吸附的农田排水,进入河道后还要二次净化。竺海龙搞了个生态池塘,河面上布设水生植物浮床,两台增氧机不停地打水,激起一团团白色的水花。池塘边还种上了野茭白等本土植物,池塘里荷花盛放。农田、沟渠、池塘,构成一套自然生态循环系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

  开展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恢复和完善田间生态系统,与农田、小微水体、承泄河湖库等形成生命共同体,这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需要。奉化区农业农村局人才产业科科长丁峙峰介绍,在规划、实施中,兼顾农田排水、污染拦截和美丽田园等功能需要,建成田园景观型生态拦截系统,“技术要实用,利用了原有排水沟渠、灌溉塘、河道进行改造和提升”,以点带面,进行推广。

  作为宁波市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的先行者,去年慈溪市在坎墩街道的现代农业园区和横河镇粮食功能区,建成规范化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和高标准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各一条。两条沟渠总长度达到2100米,农田有效覆盖面积1300亩,投资总额25万元。采取生态反应堆、水体净化等技术,去除水中有机物、可溶性磷及重金属污染,连同周边水系,实现水循环,恢复农田水生态系统。

  河道设置植物浮床,净化农田排水。 (余建文摄)

  建好又管好,筑牢农田治污“最后一道防线”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作为“五水共治”项目最后一公里的末端工程,也被称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毛细血管”。

  小沟渠,大作用。我市还把农田生态拦截沟渠建设与全面开展城区内河及117个断面单元控制农业面源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生态农田建设,保护“五水共治”成果。

  “高质量实施农田生态拦截沟渠建设,既是生态建设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宇皓在现场会上说,各地要积极筹集资金,科学规划,加强全流程技术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如在粮食功能区,可在沟堤上种植香根草、芝麻等作物,强化稻田绿色防控。在农业采摘休闲园等,在保证生态沟渠的功能基础上,融入景观生态学设计的原理,在净化植物、人工湿地、浮床基质和造型等方面进行精心设置。对于村子旁边的生态沟渠,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沟渠最好用干砌石加固,搭配美人蕉等花色鲜艳的植物,使之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护。省里出台了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维护技术要点。在工程建成验收后,要制订管护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定运维主体,落实运维资金,明确运维职责,确保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行,持续发挥效益。

  竺海龙也有一丝顾虑:沟渠建好后,还需要人来管护,像沟渠内杂物的定期清理,更换填料、堤坝植物等,很费工费时,“希望政府部门给予相关资金支持,更好地发挥这套系统的作用,以便在更多农场、果园推广”。

  除了做好日常维护,市农技推广部门同志表示,还要尽快建立生态沟渠系统监测评价制度,在沟渠系统和农田排水口等设置取样位置,监测氨氮、总氮、总磷、COD等水质指标,“让数据说话,科学评估沟渠系统氮磷拦截效果”,筑牢农业面源污染“最后一道防线”。

标签: 沟渠;拦截;生态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生态沟渠"拦截氮磷污染 宁波打通农业面源治污"最后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