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员和志愿者对住户投放的垃圾做检查。通讯员供图
“一季度发一次垃圾袋,每户93个,编号和住户都对上了吗?对上了,咱就去发吧。”
“好了,都存在电脑了。”
这是来自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的两名专管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对话,自从将村里发放给住户的每个厨余垃圾袋与住户的信息对应后,垃圾分类工作一下子就顺利许多,两个多月里,抽查合格率提升到了85%以上,这样的效率让工作人员有了很大的获得感。
21日,记者对湾底村的垃圾分类情况做了详细采访。
有人负责
1名志愿者管住1个单元
湾底村有一支98人的志愿者队伍,由老党员、村民代表和村内的妇女等组成,自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这支队伍成了“主力军”。
98人中,每2人一组,每1名志愿者负责一个单元的住户,每幢居民楼则配备2-3组的志愿者,并建立了一个“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微信群,用来实时督导、情况反馈。
在垃圾分类宣传前期,志愿者每周一次上门进行宣传、垃圾分类检查,检查厨余垃圾是否和其他垃圾分开放。
志愿者毛桂香说:“刚开始阿拉去检查的时候,大家的分类都不是很好,有些还会分错,不过现在垃圾分类做得很好了。”
湾底村还将垃圾分类写进了村规民约,志愿者每次入户宣传和检查,都会记录在册,进行积分,并形成数据汇总,每个月村里都会形成表格。一旦达到一定的积分,可以领取小奖品,来提高和激发村民的积极性,积分情况较差的住户,志愿者会重点关注,增加入户检查的次数。
并不只是自住房的住户,湾底村对出租房人员,也有相应的措施。
志愿者检查出租房时,若发现有垃圾分类不到位的现象,会将情况反馈给村里,村里的工作人员会联系房主,由房主出面进行劝导。
明确责任
每个垃圾袋都有编号
到目前为止,湾底村垃圾分类督导已持续开展了两个月,除了每周一次的志愿者上门督导,小区内还配备了3名专门的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其中2名为桶点督导员。
而这3人使用的,对厨余垃圾袋编号、根据编号判断对应住户是否做到位的这一招,真正将村里的这项工作带上了正轨。
湾底村妇女主任章雪萍告诉记者,今年5月底,其中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对发放给住户的垃圾袋上的编号进行录入和统计,“每个住户每一季度一共能拿到93个厨余垃圾袋,我们根据他们的房号进行编号,比如101室的编号是1-93号,那么102室就是94-186号,以此类推。”
这样一来,当天早晚不定时抽查垃圾桶内的垃圾是否分类到位时,桶点督导员就会知道,哪个袋子分错了,对应的是哪一户住户,并拍照记录垃圾袋内分类情况。
“随后桶点督导员会将垃圾袋的照片发送到我们‘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微信群里,负责这一户的志愿者了解情况后,会重点关注,并增加上门检查次数。”章雪萍说。
“垃圾分类的工作一定要落实到实处,村民的观念一定要改变。村里的志愿者入户督导,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一定会保持下去,努力形成垃圾分类‘湾底做法’。”湾底村党委书记吴祖楣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