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城市
在宁波横河模具,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全自动影像仪对产品进行轮廓扫描。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
听瓷
春游
海涂飞鸟
岁月如梭,70年弹指一挥间。在新中国70华诞的重要历史节点,回望历史,慈溪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书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史诗;展望未来,慈溪激情满怀、勇往直前,将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这70年,是慈溪探索创新、奋发实干的70年。60多年前,慈溪县治迁至浒山,三北大地崛起一座产业新城;40多年前,慈溪人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在改革开放前沿率先作为,摸索出国有、集体、乡镇、个私“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慈溪模式;30多年前,撤县设市开启发展新篇章,城市能级不断提升;10多年前,大力实施“百亿大桥经济应对工程”,一座现代化中等城市傲然崛起。杭州湾南岸新拓的产业新区,更是跻身国家级一流开发区。
慈溪,是特色中国的显要一员,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画之乡、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四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慈溪正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我市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全面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湾区经济新机遇,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二次腾飞’,加快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慈溪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艰苦创业 经济发展创造“慈溪奇迹”
70年间,慈溪从一个种棉晒盐为主的农业县,蝶变为杭州湾南翼新兴的工业强市,成为连接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节点城市。
70年来,在无区位优势、无资源禀赋、无产业基础的严峻挑战面前,慈溪坚持党建引领,依靠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精神,探索出“农村工业化、主体民营化、市场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创造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慈溪奇迹”。
1978年,慈溪乡镇企业首次超过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产值之和。慈溪的民营企业家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前沿率先作为,呈现十万供销跑市场的场景,摸索出国有、集体、乡镇、个私“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慈溪模式。慈溪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搞活了一方经济,致富了一方百姓,创造全国县域经济的“慈溪现象”。目前,慈溪有16万多个市场主体,创业之城名扬中外。
工业立市,工业强市。近年来,慈溪的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日益壮大,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家电、五金、汽配等特色产品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18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中,慈溪市以综合指数0.6815的成绩位列全省第一位、全国第六位。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口”,慈溪制造业再次自我革新,实现制造向智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三大飞跃。近年来,该市深入实施智能制造“个十百千”工程,推进“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高质量先进制造业基地。对标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慈溪着力打造滨海经济开发区“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等5个百亿级产业平台建设,为智能家电、关键基础件等千百亿级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是慈溪的“金招牌”,农业则是慈溪的“金名片”。尤其是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慈溪模式”被认定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七大模式之一,慈溪现代农业开发区跻身“国家队”,海通食品、三星农业等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将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送上全国乃至全球家庭的餐桌。
创新驱动 活力之城不断奋进转型
进入9月,慈溪接连传来好消息。
9月16日,慈溪首所大学——占地800亩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正式开学,实现了百万慈溪人民翘首以待的“大学梦”,将对慈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而重大影响,将有力提升慈溪城市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实力;9月19日,中科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和中科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正式开园,这两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将助力慈溪经济转型升级。
栉风沐雨,勇立潮头。慈溪人身上流淌着创业创新的血液,他们敢为人先的精神,为慈溪这座活力之城的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次次破旧立新,一次次奋进转型。这片唐涂宋地,化身为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成为200万新老慈溪人的幸福居所。
70年来,慈溪阔步前行,以创新推动品质,以智能革新制造,纳五湖四海人才共建创新、创业、智造之都。如今,慈溪以全国1/7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550的生产总值,一步步将原本荒凉的盐碱地建设成杭州湾南翼新兴的工业强市。
近些年,慈溪迈开由“慈溪制造”向“慈溪智造”转型升级的步伐。慈溪建立“大数据云基地”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自动化、数字化加信息化升级装备、工艺和技术,全面建设“智能工厂”。
11年里11次摘得国家科技大奖,“上林英才计划”成效显现,中科院院士牵手慈溪……战略性新兴产业贵在创新,慈溪通过建设专业产业园、打造创新“孵化器”、加强政策支持等方式精准滴灌,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慈星股份打造全球首个针织品快速个性化定制平台,“公牛”“天生密封”的两个产品被列入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全省首批“隐形冠军”慈北医疗有限公司占领国内颅颌面外科固定系统市场30%的份额……慈溪企业一次次出现在聚光灯下。
科技创新激发了慈溪制造业新动能。复旦大学等18家知名高校院所与慈溪深度合作,成立慈溪·环杭州湾政产学研联盟,探索技术转化从原理到产品的“最短距离”。加上中科院、宁大科技学院、诺丁汉大学航空学院等助力,慈溪人才高地的“海拔”节节攀升。
城乡融合 杭州湾畔崛起魅力之城
根植于此,生长于斯,一座城市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70年来,慈溪把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发展始终,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乡统筹水平持续提升,产业之美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城乡携手前行、共创美好生活的城乡新画卷。
从峙山公园、景观大道到上林坊、三北大街,从慈甬路、人民广场到新城大道、新城河畔;从胜陆高架、文化商务区到北三环、高新园区……一个个新近崛起的地标,成为慈溪城市能级不断跃升的“标签”。70年间,慈溪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小县城一跃成为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该市加快布局高铁、高速等重大跨境路网,开展道路交通治理、停车场建设和造绿建林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质持续提升。近期,慈溪博物馆新馆初展英姿,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赏宝”。该馆所在的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不仅是慈溪的创业高地、新商业中心,也是当地的“城市客厅”和“文化地标”。目前,这片区域内已崛起一座总面积3800亩的城市生态园;爱琴海购物公园开门迎客;各楼宇入驻企业超过2000家。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70年来,慈溪公路增至160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全市建制村公交通达率100%,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投资8.3亿元新建的市客运中心站成为宁波市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宁波到上海的陆地距离缩短120公里,慈溪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和宁波的黄金节点,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地位优势愈发突出。慈溪走进大桥时代,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城市繁华,乡村美丽。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又为慈溪新农村建设开辟新境界。从和谐和美的全国文明村徐福村,到一颗蜜桃盘活全村产业的古窑浦村;从乡风文明世代传的傅家路村,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福合院村……三北大地上,美丽乡村“如诗如画”。
民生改善 文明之花绽放幸福之城
70年来,慈溪“慈孝、围垦、移民、青瓷”四大特色地域文化,铸就了以“慈孝、包容、勤奋、诚信”为核心的市民共同价值观,孕育了一座幸福之城。
作为原慈溪观城镇幼儿园园长,方水英见证了慈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70年来,慈溪城乡面貌、百姓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她告诉笔者,20世纪70年代末,通往观城镇幼儿园的路是条机耕路,周边都是矮平房。这条路从机耕路变成石子路,又从石子路变成水泥路,两侧矮平房也变成了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
正如方水英所见,70年来,慈溪居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去年,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04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6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27元。抽样调查显示,截至去年末,慈溪居民人均拥有房屋面积68.8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量67辆。
一座让群众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城市,不仅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更要实现“健康扶贫”与“幸福兜底”。70年间,慈溪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市的立体社会保障网,为百万市民撑起坚固的民生“保护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补助政策,将原本缴不起费、看不起病的贫困人员与弱势群体纳入医保体系。去年,慈溪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人员全覆盖,发放低保资金8551万元,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421万元。
温暖人心的,还有那传承千年、内涵丰富的城市文明。作为慈溪的文化之根,慈孝的内涵引申至“慈孝”“慈善”“慈爱”。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慈溪推陈出新,大力打造“慈文化”地域道德品牌。董黯墓等大批慈孝古迹修葺一新,学校孝德教育基地、慈文化主题公园等拔地而起,道德模范工作室、民间慈孝公益大讲堂等润物无声,慈孝品德已成为新的道德风尚。
四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在全省率先启动“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近年来,慈溪奋力推进“创新活力之城 美丽幸福慈溪”建设,设立“市民幸福体验日”,壮大志愿服务团队,深化市民对“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实践体验,推动城市文明向更高水平迈进。
党建引领 高质量发展再续新传奇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70年来,慈溪党建工作通过创新创强,始终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走在慈溪天元古家具小镇步行街,在古色古香的古玩店铺中,悬挂党徽标志的“慈溪先锋驿站”尤为醒目。在这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不仅有医药包、充电器等物品,还有为游客和附近商户定期开展的便民服务……这间小小驿站的“主角”,正是佩戴党徽的党员们。除周巷镇这个古香艺宝号“先锋驿站”外,慈溪在全市逐步推开市级示范性“先锋驿站”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党员志愿者感受党建“脉搏”,使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感到党的温暖。
党建引领点燃企业发展“红色引擎”。自2011年以来,慈溪市万能电子有限公司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年产值实现稳步增长。探究企业发展“秘籍”,总经理余孟达归功于“三导向三促进”非公党建模式。“‘三导向三促进’非公党建模式具体是指‘以党建驱动企业发展为导向,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为导向,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以党建增强企业责任为导向,提升企业影响力’。”余孟达说,“万能电子”有多个以党员为核心的管理创新团队,其中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就有7个课题小组。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10多年来,崇寿镇傅家路村抓党建促发展,以党建惠民生,从无资金、无资源、无特色的“三无”村蜕变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按照“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事要干、有利于大多数村民利益的事要干、有利于公益事业壮大的事要干”的标准,该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新老村民共同参与村庄治理。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苏嘉甬铁路经停设站、宁波前湾新区规划落地推进……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慈溪要以怎样的新姿态抓住机遇、干出实绩?近日,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拉开帷幕,慈溪94家单位全部完成动员部署。从市级机关到镇(街道),上下一致、闻令而动,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慈溪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积蓄磅礴动能。
图片由慈溪市委宣传部提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