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松华 通讯员 王岑 汪佳静)9月13日,一场特殊的“中秋思乡会”在宁波市看守所举行。在民警毛卓云的带领下,19名艾滋病在押人员登台表演,共忆亲人,反省自身。气氛渐浓之际,毛卓云告诉大家:“只要努力改造,就能早日迎来团圆。你们可以把我当成亲人,遇到困难,想找我、求助我,我都会第一时间赶来帮助你们。”真挚的话语,直抵人心,一些在押人员当场泪流满面、百感交集。
用真心真情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帮助他们走出迷途,这是毛卓云一贯的做法。12年来,毛卓云始终坚守艾滋病监区这一岗位,既当监管者,又当灵魂“摆渡人”,累计管教艾滋病在押人员500多名,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他因此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等殊荣。
主动请缨
监管艾滋病监区
“老毛胆大心细、有责任心,工作专挑‘硬骨头’。”在同事眼中,毛卓云是一名英勇的战士。
2007年,宁波市看守所设立艾滋病监区,承担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羁押任务。这些人多数与毒品犯罪有关,因吸毒感染上艾滋病的他们脾气暴躁,抵抗心理强烈。
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面对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很多人顾虑重重。谁来接手这个“烫手山芋”,看守所领导犯了难。毛卓云却主动站了出来,还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给我半年时间,管得好,让我干;管不好,我主动退下来。”
“老实说,没有思想斗争,那是不可能的。”回忆起第一次进入监室的情形,毛卓云坦言,自己的内心是发怵的。因为害怕被感染,那时他常常自费去做HIV检测,却连检验报告都不敢去拿。“可风险再大,也总得有人干,何况我是党员,应该冲锋在前。”
为了克服恐惧,干好这份工作,毛卓云下了狠功夫,不仅自学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学习心理学、病理学,掌握了疏导艾滋病患者心理的办法。渐渐地,毛卓云成了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真心真情
感化在押人员
尽管在艾滋病监区工作,可毛卓云不穿防护服,也不戴口罩、手套,面对面与在押人员谈话、交流,有时还免不了发生身体接触……举动看似“另类”,实则大有深意。
因为毛卓云发现,这些艾滋病在押人员内心很敏感、脆弱,情绪也极不稳定,他们害怕被冷漠和歧视,渴望被关爱。聊聊天、拍拍肩、握握手,或者一个拥抱,对在押人员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尊重和安慰。
有一次,一名在押人员得知自己的判决后,情绪失控,在监室内自伤自残。“当时他脸色发白,双手冰凉,对人生充满了失望、怨愤。”毛卓云用了很多办法安抚,效果都不明显。最后,冒着被攻击,甚至被传染的风险,毛卓云走上前去,把他拥入怀中,才令他的情绪渐渐平复。
毛卓云还想方设法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引导他们重拾自我;向他们传授病理学等知识,帮助在押人员正确认识艾滋病,并为他们申请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教导他们提高身体素质……曾经的一位在押人员陈某回忆:“自从我得艾滋病后,连亲朋好友都躲着我,可毛警官却像父亲一样教育我,我怎能不认罪悔过,好好改造?”
善意,温暖了冰封的内心,感化了盼归的心灵。12年来,毛卓云的监区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学思践悟
探索管教新方式
毛卓云是工作中的有心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毛卓云一边摸索钻研、一边归纳总结,撰写了10多万字的心得体会,积累下数十个代表性案例。
他梳理了艾滋病在押人员管教工作的“五心法”,包括走近内心的“近心法”、用知识净化心灵的“正心法”、合理宣泄压抑的“劳心法”等,填补了监管业务研究的空白,并在全省公安监管系统推广。
在工作之余,毛卓云还建了一个“关爱会”微信群,与曾经的艾滋病在押人员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状况,分享治疗艾滋病的新信息,坚定人生的信心。
在毛卓云看来,现代医学技术或许还无法对抗绝症,但精神上的救赎和治愈是可以实现的,而这就是他的初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