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虎羽 翁云骞)这个秋天,宁波科技界有两件事备受关注。作为中科院在浙建立的唯一一家经中编委批准的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日前发布建所15年重大科技成果,抗风御浪的重防腐涂料、超高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引领新一代工业革命的石墨烯材料……围绕“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一初心使命,宁波材料所在耕耘中收获;另一件,是宁波正在酝酿一系列聚焦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的制度文件,从建设发展管理办法到专项行动计划再到绩效评价细则,这些文件不但确定了宁波引进建设大院大所的总体方向和具体目标,更为进一步提升研究院创新能力、引领支撑该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
成绩总结过去,计划展望未来。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坐标点上,宁波以归零翻篇再出发的气魄,描绘下一张蓝图——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开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征程!
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强大动能。70年来,宁波科技创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磅礴“原力”。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立志重塑竞争优势、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的宁波,充分研判地方产业发展实际以及科技资源长短板,做出了引进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迅速行动,一批高站位、大手笔平台院所项目纷至沓来。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瑞凌研究院……仅去年一年,宁波就密集引进1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近650名。目前,宁波全市已集聚各类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60家,成为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集聚创新资源,与此同时,产业技术研究院也要与地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重点研发项目引领,高端人才团队搭建以及精准、多元的技术成果产需对接渠道的开辟,近两年来,宁波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建设持续提速,研究院科技成果产出、产业化的市场化良性运营发展模式日趋成熟。一条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宁波路径”清晰可辨。
宁波将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引进建设视为一项“栽树工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事关宁波未来,是宁波在新起点上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战略选择;“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不仅是高端人才项目的“蓄水池”,也正成为宁波以创新能力建设再造城市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聚才引才 再造动能
60家研究院集聚各类人才超3万名
在舟山金塘岛、册子岛上,各有一座380米高的输电高塔,它们刷新了世界纪录——比法国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出50米。作为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的重要一部分,这两座高塔维持着最佳状态,为升级后的海岛电网提供可靠的“臂膀”。
高塔始终如新的秘密来自于包裹塔身的那一层“盔甲”。这身“盔甲”轻便、防腐,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组成。研发这种涂料的,正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和“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王立平等领衔的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
引进海外人才250多人,博士学位占40%,平均年龄32.5岁,以新生代为核心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累计发表论文4460篇,申请专利3000余件;产生17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拿下科研制高点,少不了高层次人才的支撑。”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黄政仁说。作为较早落户宁波的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科技创新“头雁效应”正不断凸显!
奉化区近郊的宁波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总部大楼——瑞凌大厦完成规划设计,同时,瑞凌辐射制冷超材料产业园2期厂房和生产线动工在即。看着创新与产业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宁波瑞凌辐射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博士感慨不已:“这是高铁之外的另一种‘中国速度’!”
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是一项颠覆性新技术,2018年春天,杨博士团队正式落户宁波,当年12月,首批应用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的降温薄膜批量下线。
顶尖项目需要顶尖人才。去年落地以来,瑞凌研究院优质人才迅速集聚。“目前,公司拥有一支超过50人的创新研发团队,包含国家、省、市、区级高层次人才8名,博士15名,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深化研发创新与人才培养,此外,科学家工作站也已汇聚国内外专业领域权威专家10名。”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海曙,由自动化领域“大咖”褚健团队领衔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内,参观者络绎不绝。作为研究院孵化项目、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80后“海归”吴嵩波正加紧一款流程监控人工智能模组研发。“毕业后我去过很多城市,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还是家乡宁波。宁波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企业遭遇的技术瓶颈、发展痛点,就是我们的创新出发点。”
去年5月成立以来,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展迅速,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supOS工业操作系统”更让其声名鹊起。目前,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旗下已有蓝卓、中控微电子、国利网安等多个优质项目,集聚各类研发人才超过170人。
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成为宁波吸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蓄水池”。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宁波6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聚集各类人才超过3万名,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这里头国内外院士就有16名,其中全职院士7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50余名,博士2000多人。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为宁波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承担专项 攻坚难题
赋能宁波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段时间,一个由宁波聚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等共同承担的重大专项正在快速推进。这个名为“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数据高速采集及分析中间件研制”项目聚焦方兴未艾的工业物联网领域,希冀通过一系列新型网络软硬件平台的搭建,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强大的科技学术背景和建制完善的团队研发力量,产业技术研究院正成为宁波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先头部队。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已通过评审的100多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中,由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或参与承担的项目就有50余个,占据“半壁江山”。
“瞄准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我们鼓励院所聚焦关键优势领域开展持续的、集中的投入,争取在优势细分领域形成关键技术、瓶颈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真正把成果体现在生产力上,多出高质量、高水平成果。”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同时,也是各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紧贴地方发展、深融地方产业的良好契机。
“立足宁波,面向世界;立足科技,孵化产业;立足创新,服务中国。”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褚健甫一到甬,就为团队的未来设定了路线图。截至目前,由该院孵化项目蓝卓开发的“supOS工业操作系统”已拥有石化、水泥等领域行业诸多客户,中控微电子则与柯力传感、菲仕电机、海天集团、慈星股份等本土明星企业开展了合作。
放宽视野,更要接牢地气。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依托“搞机床出身的草根团队”,打造出了备受制造业企业欢迎的“爆款”产品。依托30多年机床设备深度服务经验,该院主打产品“智云端”已助力宁波30余家企业实现设备联网和生产管理上云。此外,研究院还为雅戈尔等多家企业量身定制整体数字化工厂顶层设计方案。
“我们还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单位共同成立了宁波智能成型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智能成型装备、智能模具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供给,打造协同创新体系。”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总经理肖勇介绍。
一边搞建设,一边谋创新。对瑞凌杨博士团队来说,如何将具有突破创新特点的零能耗辐射制冷技术及降温产品推向市场,是未来的最大挑战。
“时不我待,目前,我们已经形成降温薄膜、降温涂料及衍生的近10种降温产品,与重点行业和领域的3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宁波范围内,与宁波城展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等开展工程应用合作。未来要与上下游企业一道,力争打造百亿级的节能环保新产业集群。”团队负责人介绍。
当前,制造业大市宁波正积极谋划推进“246”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在产业提质扩量的同时,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数据显示,宁波已有的6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里,主攻方向与该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相吻合的就有52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超过100项,已进入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个。
制度建设 贴心服务
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见效
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宁波团队,一个是初次来甬的北航代表,两个团队因项目结缘,迅速融为“一家人”,这是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落地宁波的生动写照。一年多来,该院以六个创新研究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首席科学家和责任教授核心团队力量,加快推进科学研究,服务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目前,为六个中心定制的6幢共4.8万平方米科研实验楼已开工建设。精密仪器与磁悬浮中心已与宁波当地企业签订无磁加工设备等合作项目8个,航空发动机中心、先进机载机电和飞控中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启动在即。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获批设立,一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青年基金,近百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正在集聚。
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来以后,怎样将其建设好、运营好、发展好,不仅对院所本身来说是个挑战,也是宁波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面临的全新课题。作为市县共建的典型案例,北航的发展正迈上快车道,但每家院所定位、水平、发展目标不同,如何通过成文的规定、规范,为院所建设发展提供制度遵循,使宁波这一“栽树工程”在实践上更具示范效应和可操作性?
“我们正在酝酿一系列政策文件,目的就是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超常规地推进宁波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增强重大创新成果供给。”宁波市科技局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说。
笔者了解到,这些政策文件涵盖研究院所引进建设的方方面面,目标具体,指向明晰。其中,《宁波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管理办法》对相关工作的主体责任、引进落地管理的流程规范以及建设运营的制度建设等作了规定;《宁波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则从增强研究院服务供给能力、推进研究院体制创新等维度,为研究院更好与宁波地方产业发展相融合指明路径。
以成效倒逼研究院发展成长,《宁波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对于建设期的院所,聚焦科研团队建设、基础设施保障条件等创新资源集聚、科研活动实施,以及体制机制建设情况,对于成长期研究院,主要聚焦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培育等运营成效,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及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发布研究院发展绩效“榜单”,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支持研究院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制度建设蹄疾步稳,科技部门也提供贴心服务和精准帮扶。宁波市本级科技部门成立局长带队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小分队”,定期进院所调研座谈,了解所思所需。宁波各级科技系统深入全市6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挖掘科技成果,梳理出“片上控制模块(CMC)控制芯片”等领先成果百余项,在今春举行的首场研究院成果推介会上,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轻量化锻造轮毂绿色智造中心”等8个项目与现场企业达成技术合作意向,意向合作金额逾千万元。
“接下来,我们还将建立宁波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联盟等载体和工作机制,通过审批事项简化、财政补贴放宽、优化人才落户服务等手段,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见效。”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