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加速落子布局长三角“大棋局”
2019年11月08日 09:31:15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易鹤 通讯员 叶翔

一桥飞跨融入长三角。(采访单位供图)

甬企在上海设立研究院,依托创新快速扩大市场。(金鹭 唐皓 摄)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检测。(金鹭 高晓静 摄)

海铁联运为长三角腹地带来便利。(张燕 摄)

进博会上,外商与中国伙伴一起点赞宁波。(单玉紫枫 摄)

  长三角从来都是一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

  这片区域的面积、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26和约1/6,却创造出近乎全国1/4的经济总量,构成了中国最庞大的城市群,也形成了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宁波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如何绘好“长三角一体化”大写意中的宁波“工笔画”?如何在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点上体现“宁波先行”?过去的一年,宁波用一系列行动交出了高分答卷。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急不得,战术中慢不得。一年来,从提出打造南翼综合交通枢纽、产业科创协同高地、亚太重要门户城市、便捷优质同城服务构想,到多次往返沪甬两地谋项目、谈合作、引项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亲自挂帅,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宁波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就在3天前,郑栅洁再次赶赴上海,会见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客商,并考察上海前滩能源中心,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洽谈推进双方合作。

  一年来,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蓝图设计”越来越完善。市发改委牵头组建宁波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印发《宁波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通过清单式、项目化推进机制,明确了未来3年6大领域120项具体工作。

  一年来,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项目合作越来越深入。8月16日,甬舟两市联合召开甬舟一体化推进会,签订两地政府合作框架协议和14个重点领域合作协议,8个合作项目签约。8月17日上午,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84个项目集中开工。随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部署会,要求各级各部门以钉钉子精神实施好《宁波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画好工笔画,努力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目前,各大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一年来,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平台越来越给力。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甬舟一体化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写入国家规划纲要和全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目前,两大平台推进顺利。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正在深化建设方案和体制机制研究。甬舟一体化示范区工作专班加速组建。

  一年来,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专题合作越来越紧密。截至目前,沪嘉甬铁路正在加紧勘察设计,机场三期T2航站楼和交通中心完成预验收;《宁波市推进沪甬产业合作工作方案》《沪甬产业合作目录》正式印发;慈溪、奉化等与上海临港集团等重点创新平台联手开展园区合作、产业协同;沪甬共建创新平台达17个,在沪设立离岸科创中心5个;宁波市政府与上海保交所共建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示范性平台;前湾新区设立沪甬人才合作示范区……初步统计,《宁波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120个重点事项中,已有超过半数完成今年全年目标任务。

  乘着区域一体化的东风,连江通海的长三角,正以“抱团”之势,掀起新一轮合作高潮。宁波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加速落子布局长三角“大棋局”,全力全速提升交通枢纽地位、促进产业科创协同、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推动优质同城服务和重大平台建设,努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金南翼”,撑起长三角南翼的“一片天”。

  大平台孕育大发展

  记者 徐展新

  今年8月在上海举办的宁波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宁波前湾新区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如此“豪言”:“不久的将来,从前湾坐高铁出发,半小时后就可以抵达上海和朋友一起喝咖啡了。”

  半小时横跨杭州湾,这是宁波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雄心壮志”,也是前湾新区的责任与使命。

  7月获省政府批复成立时,前湾新区的发展目标就已确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通过坚持统一指挥和各地协同相结合,坚持面上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全力聚焦十大行动,切实确立前湾新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由此可见,前湾新区是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桥头堡”。“前湾新区发展的下一阶段,就是立足宁波、辐射长三角。依托多条跨区域大通道,助力宁波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沪浙合作的大框架内发挥作用、凸显价值。”曾参与前湾新区规划制定的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杨兵杰表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框架下,前湾新区还承担着创建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的具体任务。记者了解到,前湾新区指挥部将充分发挥前湾新区在长三角地区的区位、空间、产业和沪甬人文传统交流优势,推进产业、科创、人才三大平台对接,实施教育、医疗、旅游三大领域同城,深化规划、政策、机制三项工作协同,持续推动新区成为在长三角范围与上海同城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到2022年,两地投资合作项目将超过100个,吸引上海投资资金超过1000亿元。

  很快,我们会见到一批交通建设项目加速推进、落成竣工,前湾新区将被纳入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四大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一批合作平台将在此“安家落户”,建设产业园区、创新中心,吸纳长三角地区的优质研发平台、金融资本、高端人才。此外,前湾新区指挥部还计划建立对沪合作专班,完善日常工作联系机制,为浙沪两地深入合作“保驾护航”。

  除了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和南湾新区也在8月的招商引资推介会上亮相,传递了开放合作的积极讯号。

  当天,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余姚分区、长三角机器智能集团一期等39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511.24亿元,既有涉及绿色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信息技术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也有涉及产业园区、总部经济、教育医疗、“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随着这些实实在在的项目的推进,宁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底气”会越来越足,前进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借力“科技飞地”再登高

  记者 金鹭

  研发测试在上海,生产基地在宁波,应用场景则遍及全球……最近,宁波理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长三角扩大了自己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布局。

  “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不仅为我们留住了国内稀缺的智能算法人才,还吸引不少长三角地区的科技项目入驻孵化,转移到宁波产业化。”公司负责人徐婧告诉记者。

  依托这种“借智”模式,公司在短短一年内即掌握一系列人工智能诊断核心算法,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并完成智能体温贴片、数字心肺音采集、可穿戴式血氧指环、肺活量计等产品的研发。

  创新,成为宁波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州等核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和纽带。眼下,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呼之欲出,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全球创新网络”,大走廊的建设将让宁波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创业者、跨国公司紧密互动,全面参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这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对各相关产业聚集区资源要素的打通。”宁波市城乡规划研究中心总规划师赵艳莉说。目前,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体系完整、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总体来看,这份规划站位高,具备全球视野,又符合宁波发展实际。

  例如,规划提出要打造新材料中心,在该领域,宁波有研究基础,也有产业基础;在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方面,宁波有着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正发展以工业物联网为主的数字产业,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

  从甬江科创大走廊带来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到全市在长三角布局的数十家高水平科创中心、沪甬科技合作成果推介洽谈会……一年间,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思维”成为长三角越来越多公司、科研单位寻求更广域优势资源配置的基本思路。在宁波,跨区域技术联姻、技术转化正逐步走向常态化。

  近3年,宁波与上海共达成科技合作项目超800个,合作金额逾7亿元。目前,沪甬已签署了7个领域的专项战略合作协议,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复旦宁波研究院、复旦科技园(浙江)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加快推进,中意复旦(张江)科创中心、慈溪上海科技飞地等一批“科技飞地”正加紧落地。

  与“中科系”的合作也愈发密切。近年来,中科院上海分院与宁波市共建了城市环境研究所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上海分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宁波新材料创制中心、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创新中心等一批研发与转化平台。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正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下一步,宁波将借力“科技飞地”建设、大力引进和发展产业研究院,进一步强化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的示范区建设,重点推动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大院名校合作,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

  筑路铺轨交通无缝对接

  记者 张燕 通讯员 余明霞

  不久前,宁波机场6000万客流的蓝图让宁波人精神为之一振。作为浙江省“大通道”之一,宁波机场从三期即将投用到四期开始谋划,是宁波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率先主动融入长三角的缩影。

  融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一直是宁波的梦想。从1996年杭甬高速公路开通,到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从甬台温铁路、杭甬高速到宁波-绍兴城际列车,宁波积极构筑交通一张网,为与杭州唱好“双城记”、打造宁波都市圈“铺路”。

  面向未来,宁波正在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全面融入长三角的交通网络。着力构建多样化、高效率的综合立体运输大通道,有机衔接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打造宁波至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至长三角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宁波城区的“半小时交通圈”。向外推进沪甬跨海通道、杭甬高速复线、甬舟铁路、甬台温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与上海的直连互通、与杭州的城际通行、与舟山的同城一体、与台州的甬台相向。对内新建谋划余慈中心连接线、象山港二通道、甬金高速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打破区域交通瓶颈、助力重点区块发展。

  铁路建设迎头赶上。通苏嘉甬铁路,它连通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宁波等2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这条铁路的海上勘察工作已全面启动,计划建设工期5年,能使宁波到上海的车程缩短至1小时左右。它通过与京沪高铁等干线衔接,成为沿海高铁复合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沪杭高铁、沪乍杭铁路、湖苏沪铁路、甬台温铁路、金甬舟铁路等衔接,承担长三角内重要城际铁路职能。

  不仅如此,宁波已全力谋划直连上海的沪甬跨海通道,实现宁波至上海核心区的直连直通,进入上海1小时通勤圈。往南则加快谋划甬台温福高铁,提升宁波在沿海高铁复合通道和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

  港口合作不断深入。11月5日上午,浙沪合作共建的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正式拉开序幕——先期工程Ab区成陆工程动工。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项目,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作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及长三角港航一体化江海联运服务的主要承接地。该项目的动工,为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洋山港合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视为两个世界大港的“握手”。

  在主动建设基础设施、打造港口互联互通的同时,宁波舟山港开通9条服务长江经济带的长江集装箱航线,今年前10个月,长江集装箱箱量31.1万标箱,同比增长56%;大宗散货铁矿石(本港)中转至长江7580.1万吨,比去年同期翻倍。

  在集装箱海铁联运方面,我市更是发挥宁波舟山港第一大港的优势,积极开辟新线路,增加内陆港,扩大辐射面,目前开通的长三角海铁联运班列达12条,辐射了长三角18个城市。下步注重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对接。宁波将对标世界先进港口城市,将海铁联运示范工程申报交通强国建设项目,持续建设多式联运国际枢纽,积极融入浙江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稳步打造义乌至宁波海铁联运精品城际线路。

  开放门户融入大世界

  记者 单玉紫枫

  海纳百川,东方风来。这两天,宁波保税区亚昇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恨不得把自己一分为四,分别安插在进博会的捷克国家馆、波兰国家馆、波兰企业馆和捷克企业馆里。

  去年,首届进博会上,“一只水晶鞋”的故事让亚昇祥名声大噪。当时,捷克国家馆工作人员米洛斯拉夫·施奈尔刚把波希米亚水晶鞋拿出来,就被热情的观众“买断”了。施奈尔一下子犯了难:展品没了怎么办……得知这个信息,作为捷克企业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张鹏马上表示要为施奈尔解决难题,他连夜从宁波国家会展中心的捷克馆调运一批展品来充实上海的展台。

  “今年的故事,可以说是去年的续集。”张鹏笑着卖起了关子。原来,波兰万波啤酒集团董事会成员兼销售总监Gregory Jankowski听说去年进博会的故事后,对张鹏参与运营的捷克国家馆印象十分深刻。加之此前,宁波亚昇祥就是波兰万波啤酒的中国运营中心。所以,此次进博会,他专程跑来和张鹏洽谈,希望帮忙“复制一个波兰国家馆。”

  去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年来,宁波积极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在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浪潮奔涌。比如,慈溪在上海建立“研发(孵化)飞地”,上海则在慈溪建立“产业化转化飞地”,打通高端人才资源双向流动的“通道”;比如作为第一个获批在华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特斯拉的上海工厂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了10个月。200多公里外,宁波北仑的上市公司旭升股份则有着A股“最纯正特斯拉血统”题材股之称……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宁波开放与宁波制造、宁波都市圈、宁波舟山港这些关键要素相互作用,正激发出不可估量的“乘数效应”。

  市发改委负责人指出,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我市将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门户。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建设好中意(宁波)生态园、海丝航运大数据中心等功能平台,争取浙江自贸区扩权扩区到宁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深耕长三角做活“海丝游”

  记者 张正伟

  从三江口出发,追寻海丝足迹。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新民周刊》记者周洁和来自长三角的20余家媒体同行一起,参观天一阁·月湖、夜游老外滩、礼佛雪窦寺、赶海象山石浦,把宁波新近打造的“海丝游”精品线路好好体验了一番。

  “这两年,感觉宁波的文化旅游做得越来越有特色,快成上海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了。”周洁说,她现在几乎每年都会来宁波旅游。

  深耕长三角、对接大市场、走向国际化。在宁波旅游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长三角是重要的基石,而其中,上海的桥头堡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宁波与上海的旅游互动除了游客互送之外,还加大一体化宣传推广的力度。去年以来,宁波、上海携手,相继走进海口、北京和天津,举办文化旅游推介会,成为长三角南翼创新合作的“金三角”。

  今年四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吸引了长江经济带以及沿海经济带30多个重要城市参展,也是宁波融入长三角地区的一个缩影。

  宁波以港口闻名于世,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更是全国第八个外贸进出口额超千亿美元的城市。但是,宁波在文化旅游方面显得有些低调:其实,宁波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首发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还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河姆渡遗址、庆安会馆、慈城老县城、雪窦寺、保国寺等。

  “融入长三角、深耕长三角,首先要找到宁波旅游的精准定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邱金岳说,宁波即将发布宁波旅游主题形象与宁波旅游宣传口号。“我们把它概括为‘海丝古港、微笑宁波,顺着运河来看海’。”邱金岳解释道:“海丝古港、微笑宁波”是旅游主题形象,揭示宁波旅游要通过海丝文化的深入挖掘,推动宁波走向世界。而“顺着运河来看海”是宁波旅游的宣传口号,表明宁波把“大运河”与“海丝”两个目前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串联起来,既延伸“海丝古港、微笑宁波”这一旅游形象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使宁波旅游形象更加具象化、品牌化。

  一手牵着“海丝”,一手牵着“中国大运河”。宁波与南京等25个城市组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将天童寺、上林湖越窑遗址、保国寺、永丰库遗址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开展重点保护。牵头组建“海丝古港旅游合作联盟”,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共享对接平台,加强海丝古港城市旅游联系与交流。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宁波高度重视这条开展长三角旅游合作的文化纽带,在做好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深挖内涵,积极探索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实施“一馆二带三公园”工程,建设河海博物馆、西塘河运河风情带和刹子港(官山河)运河绿化带,以及压赛堰运河遗址生态公园、大西坝运河遗址主题公园、小西坝遗址湿地公园等。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们将积极打造‘海丝+运河’旅游,使之成为宁波旅游的鲜明特色,同时串起长三角文化旅游带。”邱金岳说。

  

标签: 长三角;宁波;一体化;上海;新区 责任编辑: 马轶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nbnews/201911/W020191108319278533047.jpg

宁波加速落子布局长三角“大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