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松华 顾霄扬)宁波市北仑区是浙江改革开放的前沿沃土,5个国家级开发区活力迸发,现代化港口城区欣欣向荣。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环境等要素资源制约日益显现。如何破解核心发展要素的困局,以有限的空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加速、质量效益提升,成为北仑乃至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
今年以来,北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面推进低效空间提升专项行动,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土地集约化利用长效机制,打出漂亮的攻坚“组合拳”,为实施“双城”战略,建设“三个北仑”,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示范区,腾出了空间,积蓄了潜能。
“寸土寸金”的北仑,演绎出新的“热土传奇”。
向内挖潜 激活存量空间
低效空间提升,绝非是可以慢慢解决的“成长烦恼”,而是迫在眉睫的“第一诉求”。
北仑山海相交,陆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在宁波各县(市、区)中,仅排名第七,并不算大。建区35年来,大批省市重点项目纷纷进驻,临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当前北仑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36%,可以提供的成片可利用的土地空间已经很少。
由于土地捉襟见肘,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要落户,或增资扩产,经常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宁波微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电梯光幕行业的“隐形冠军”,去年实现产值接近3亿元,亩均税收超过200万元。可这家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厂房仅1.3万平方米,只能精打细算,“螺蛳壳里做道场”,不断调整生产线,优化核心部件的生产流程,即便如此,空间仍十分局促。“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前不久我们又争取到21亩土地。为了实现产能最大化,我们将新厂房的容积率提高到3%以上,计划建设7层楼,将近4.7万平方米。”董事长邱志伟表示,明年下半年,新厂房投入使用后,企业产品线将进一步扩展到工业自动门光幕、电梯安全救援装置、轨道交通系列产品等新领域,他们对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一边是好项目“求地若渴”,一边是部分企业土地利用低效,亩均产出不高的问题依旧突出。在北仑城区东北方向,毗邻港口的一个物流园区,各类货运车辆往来不断。这是某大型控股集团在2006年取得的一块土地,共计138亩,长期租给其他公司作为仓储、物流使用。13年过去了,除公司收入一点租金外,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税收贡献十分有限。这并非个例,今年8月,北仑对全区范围内的土地、楼宇、厂房等利用状况展开排查摸底,仅工业企业方面,就排摸出低效用地企业167家,涉及土地4800余亩,同时还排摸出一批占地面积大、产出效益不高的物流仓储用地。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空间的高质量利用。北仑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前,北仑甚至整个宁波都面临空间资源的约束,要打破这一制约,就不能单纯停留在“等、靠、要”上,要多元化理解“空间”概念,向内发力、激活存量,让土地高效能、高产出、集约利用,回归其应有的价值。
北仑低效空间提升“攻坚战”由此打响。“我们将按照‘一年大提升、两年建长效’的总体目标,争取到今年年底,低效企业实现提档升级50%以上,有效促进空间结构调整,进一步满足高质量企业以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北仑区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精准施策 强化正向激励
低效空间提升,要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政策创新,充分调动政府、市场、企业三方面的积极性。
今年9月,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宁波市北仑区加快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实施办法(试行)》颁布实施,其中,明确将北仑低效产业用地优化处置的适用范围,设置为“年度综合亩均税收低于7万元/亩”的标准。一批产出低效且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由此被纳入改造提升的范畴。北仑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解释说:“我们希望通过衡量标准的设定,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企业,缓解低效用地提升改造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利用政府‘有形的手’加快区域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进程。”
创新不止于此。为了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自主开展低效产业用地优化处置,《办法》围绕开展内部挖潜、实施产业更新、依法依规有序流转等方面内容,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打破陈规、大胆尝试,切实发挥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的正向激励功效。
在开展内部挖潜上,《办法》不仅允许企业在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容积率,可享受不增收土地价款、免缴增加面积城建配套费的政策优惠,还明确将土地容积率提高按1.5到2.0、2.0到3.0、3.0以上3个等次,分别给予每平方米180元、250元、300元的补助。同时,对于机械加工、装备制造、金属成型等特定行业企业实施厂房功能改造、等级提升的,将按5个等次给予建筑成本10%~50%的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
在实施产业更新上,《办法》鼓励“退二优二”,发展高端制造业,对淘汰现有低效产业项目,用于发展符合用地目录导向的产业,优先享受产业扶持政策及专项补助资金;鼓励“退二进三”,对经批准临时用于现代服务业的低效产业用地,可在5年内,享受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同时,用地对象新引进的优质产业项目,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将按认缴注册资金的1%,最高10万元,给予奖励。
符合一定条件的用地对象,被允许分割转让土地使用权,提速开发进程。《办法》规定,分割转让的最小用地单元,不得小于5亩;30亩以下用地,允许分割为两宗;31亩以上至100亩用地,允许分割为三宗;100亩以上用地,分割后每宗用地面积不得小于25亩。
不久前,经相关部门牵线搭桥,宁波慧桐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接下了通途路北仑段附近的一处面积约300亩的老厂区,计划打造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公司董事长陈先荣坦言,若由一家企业整体开发运营,需要投入约7亿元资金,而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以后,“慧桐光电”可与新引进的企业共同承担园区的开发费用,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眼下,“慧桐光电”已着手完善园区改造方案,力争明年启动实施,5年内建成并产出效益。
此外,《办法》还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兼并重组、连片开发、联合开发、建设小微企业园等创新模式,进一步盘活存量用地。
精准施策,激活了企业提质增效的信心与活力。截至目前,全区167家低效用地工业企业中,已有127家企业初步明确了转型提升的方向。
示范引领
推行“亩均论英雄”
向低效“开刀”,最终目的是让企业实现提档升级。今年,北仑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结合“三服务”活动,从全区低效用地改造提升目录中,梳理了一批土地利用率亟待提升、用地面积较大的企业,成立专班,挂图作战,跟进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提升改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示范引领,为全区低效空间提升趟出新路径。
发挥优质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腾笼换鸟”。今年7月,申洲集团决定在北仑增资扩产18个大项目,总投资72亿元。为了更好地盘活存量资源,北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加大政策服务,引导企业通过收购当地破产企业、盘活低效产业用地等方式,解决项目建设用地。至今已累计向申洲集团提供了3宗330亩的低效产业用地信息,并依法解决了土地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获得了企业认可。眼下,申洲集团已有在审、在建项目7个,总用地面积约240亩,新建建筑面积约22.6万平方米。
在低效用地上改建“园中园”,引进成长型、龙头型企业入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解决进港路上一处物流园区产出低效的问题,北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多次与该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帮助企业明确和落实整治提升方案。目前,该企业经过市场调研,已决定结合北仑区域产城融合发展的趋势,将这个占地138亩的物流园区,打造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装备等先导产业为主的都市核心智能智造产业园。据测算,未来这里将入驻高科技企业100多家,年产值将达20多亿元。
部分低效用地企业也增加技改投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位于北仑大港工业城的某户外休闲运动用品研发、制造企业,占地约330多亩。为帮助企业提高亩均产出,今年以来,北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多次与该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督促落实整治提升方案,该企业也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600万元,研发电动车头盔等新产品,赢得市场好评,效益显著提升。预计企业实缴税金可以从去年的857万元增加至今年的2500万元左右。
高标准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整治“低散乱”。今年,北仑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小微企业园建设专题推进会,把脉园区建设问题;各部门、各街道也全力配合,高效联动,抢抓时间节点,全力保障各个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区20个需要改造提升的小微企业园,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规划新建的小微企业园中已有3个动工开建,还有3个将在12月集中开工。“在政策引导下,已有不少于4家企业明确表示,打算利用原先的低效用地,改造建设小微企业园,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北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北仑还将在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低效用地跟踪机制,通过“一企一档”系统梳理资源信息,为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的长效管理打好基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