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关关员开展AEO国际互认宣传活动,鼓励企业维护自身信用,用好用足AEO便利政策。(秦超群 孙佳丽 摄)
万亿外贸,一朝梦圆。
12月10日,宁波海关发布消息称:今年前11个月,宁波实现进出口额1.09万亿元。宁波外贸年内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继上海、深圳、北京、苏州、东莞之后,全国第6座“外贸万亿之城”。
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去年,当宁波进出口额最终定格在9786.9亿元时,各方就已有预期:只要全年增速超过2.18%,宁波外贸就能跨过万亿大关,达成外贸人多年来魂牵梦萦的“小目标”。事实证明,重压之下,宁波仅用11个月就提前“交卷”,扛起了这样的期待。
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想与读者一起分享我市外贸“高光”背后的故事,更想探讨“高光时刻”该如何保持下去?
强链补链成功没有捷径
万亿外贸数据刷屏的那一刻,月立集团营销中心总监厉力众正在忙着写年度总结。
通过盘点,他发现了一组有趣的数据:今年月立小家电的产量仅比去年增加了10%,但销售额却增加了20%。这当然是可喜的对比,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但是他比谁都清楚,这样的增加,没有捷径,也不存在侥幸。
疫情暴发,让外贸行业自去年起就“如履薄冰”。今年,在历经原材料价格上涨,核心零部件供应紧张,企业招工难,电力供应短缺,海运集装箱提柜难、出运难等一系列“过山车式”的挑战后,不少企业开始重新审视生产、采购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在宁波多达2.4万家的外贸企业中,盘点全年收成,确实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这本质上是因为结构调整正在逐步深化。综合来看,正是众多企业顺应变化,顶住压力,注重创新驱动,不断做好提质增效,才稳住了宁波外贸基本盘。
以月立为例,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依靠新旧动能转换,才使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预计月立全年出口额达2.2亿美元。
尽管疫情仍在发酵,但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是不少企业逆势增长的底气。
“虽是代工,但利润率做到了品牌方的2倍!”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建荣一直引以为傲。按照常规理解,代工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赚大钱的应该是品牌方。放眼全国,代工企业也呈不断萎缩态势。然而,作为全球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龙头,申洲正重新定义“代工”。2015年以来,公司毛利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
事实也证明,疫情之下,通过产业链竞争力持续强化,申洲有效抵御了疫情短期扰动。国盛证券研报预计,其全年产量增速近10%。
宁波舟山港生产场景。(朱嘉祺 孙佳丽 摄)
求新求变共迎高光时刻
疫情之下,人们发现,除传统出海渠道外,在外贸“新赛道”上,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宁波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
“随着欧美市场需求的回暖和国内运输能力的全面恢复,宁波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东南亚等国家的出口空缺。”宁波世贸通副总经理孔泽昊从平台数据中察觉出了一个亮眼的变化:1月至11月,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大幅增长80%。
除了在国外跨境电商渠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乐歌股份还看中了海外仓在未来整个外贸生态中的价值。据介绍,乐歌股份布局的海外仓目前管理面积为26万平方米,其中70%可对外租用,境外仓储物流体系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介绍,未来,乐歌股份在整
个价值链中将拥有很大的议价能力,希望为中小企业品牌出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
与此同时,我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开启新发展格局蕴含的机遇,也吸引了不少外贸企业“向内看”。
宁兴优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跨境电商进口上。“这两年,我们一边为舶来品添上中国元素,利用供应链优势将线上爆款铺开,一边将从爆款中吸取的国外品牌成功经验反哺企业自身。”宁兴优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晨佳说。
1月至11月,宁兴优贝进出口额8.78亿美元,其中进口额8.34亿美元,发货单量已超3300万单,光在“双十一”期间就发货496万单,货值高达8亿元人民币。
万亿之后
携手稳中求进
破万亿之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外贸“高光时刻”能持续多久?
“以企业为单元”“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前段时间,这些新词汇在北仑区制造企业间流行。原本看似复杂的政策举措,在宁波海关所属北仑海关的解读下得以在企业付诸实施,借着加工贸易新模式的“东风”,带动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是吉利集团旗下一家变速器及其零部件研发制造公司,受疫情影响,企业进口原料无法及时运抵工厂,资金压力巨大。在北仑海关的引导下,企业开拓了加工贸易业务,并采用“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新监管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今年1月至10月,该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值高达1.03亿美元,综合节约各项税费884万元。
“立足万亿新起点,宁波海关希望通过改革创新,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综保区等贸易新业态发展,为要素流动打开通路、疏通堵点。”宁波海关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加速,海关希望引导企业用好税收优惠等各类惠企政策,在稳住规模的同时,精准帮扶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形成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
更深一层的布局也即将落子。
“当前,宁波共有19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居全国第一,获评2020年度‘浙江出口名牌’83个,居全省第一。宁波入选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45家,居全国各城市首位。此外,我市还拥有1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市将从做好品牌出海、培养供应链链主企业,以及全方位提升进口质量、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角度,着眼于打通贸易端和生产端,推动外贸进出口和本地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稳中求进,稳增提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