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衢化爱心群体情系农村学生23年
2016年09月18日 15:42:58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晚报 记者 姜安琪

  浙江在线9月18日讯 在衢化,有群爱心人士一直牵挂着山区的学生。“每到开学季,我们都会去山区学校看看孩子们。”昨天,衢化爱心人士王乐燕告诉记者,9月新学期开学时,他们又一次来到衢江区太真乡中心小学,为贫困学生送上助学金。

  事实上,从1993年至今,这群衢化人已情系农村学校23年。

  历经8任校长的爱心助学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太真乡中心小学迎来了一批客人,他们是巨化“三胞”眷属联谊会、衢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红叶微公益工作室、统战人士等爱心群体代表和衢化爱心人士代表。

  巨化工人胡问明已是第15年参加太真乡中心小学的助学了,“捐助人数每年都有变动。”胡问明说,新学期,有7位此前结对的孩子毕业离校了,又有4名一年级孩子成为爱心人士捐助的对象。

  胡问明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来上学,又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但他助学的热情始终不变。

  2002年,巨化“三胞”眷属联谊会经人介绍,和太真乡中心小学3名困难学生结对时,胡问明就参加了助学。15年来,学校的校长换到第8任,学生人数也由原来的400多人变为现在的90人不到,衢化爱心人士的助学之路还在继续。

  “刚开始义务教育还没推行,我们不仅资助学生的生活费,还为他们缴纳每年的书本费和住宿费。”胡问明说,和他一起来助学的基本上是巨化的普通工人,为了尽己所能地给予孩子们帮助,最早来助学时,他们中有的人甚至带来脸盆、布料等日用品。

  在助学过程中也收获感动

  陈利民也是最早来太真乡中心小学助学的爱心人士之一。

  太真乡中心小学是一座山区小学,距离城区38公里。学校里学生不到90名,其中70%为留守儿童。

  陈利民最早结对的孩子小林(化名)现在已经工作多年了。小林没有父母,跟着当时已70岁的爷爷生活。第一次见到小林时,他的爷爷对爱心人士们说:“这个孩子谁要谁就领走吧!”小林则站在他身边一声不吭。陈利民从小林的老师处了解到,这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成绩差,性格非常孤僻。

  “他太悲观了,不能没有人管,我想尽力去帮助他。”陈利民说,当时他一个月就80元左右的工资,要把小林带回家是不实际的,于是决定和小林结对。

  小林小学毕业后,陈利民等爱心人士继续资助着他,还在他初中毕业后介绍他到巨化技校学习。

  陈利民记得,有一年春天,小林的爷爷从山上挖来竹笋,从太真转了两个多小时车,送到陈利民位于衢化的家中。陈利民反复劝他不用送东西,但等到秋天,地里收获了玉米,他又转了几趟车送到陈利民家中。

  “在助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感动,但我最希望看到的是我们的一点爱心能够给这些孩子一些温暖,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陈利民说。

  爱心团体继续壮大

  太真乡中心小学因为地处山区,留守儿童多,备受爱心人士关注。这些衢化爱心人士就是最早关注这个学校,坚持助学时间最久的一个团体。

  现在,这些爱心人士仍延续着当年的传统:每学期初到校看望孩子们,并资助每位结对孩子200元到300元;每年“六一”儿童节为学校捐赠篮球设施、电脑、打印机等基础设施。有的爱心人士还坚持每年多次带着生活、学习用品到学生家里探望。

  事实上,这些衢化爱心人士早在23年前就开始助学了。“1993年资助柯城区石梁小学贫困学生时,我们这个团体就萌芽了。”胡问明说,之后他们资助过不同学校的学生,参加助学的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越来越多,2014年起,衢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红叶微公益工作室等也相继加入进来,爱心触角不断延伸。

标签: 助学;爱心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