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各地一直在探索将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的有效路径。在常山县,自从提出了“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乡”的目标后,今年8月,该县借助乡镇“四个平台”建设,在球川镇试点探索将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五类营业执照注册登记服务下沉至乡镇。
这一试点改革成效如何?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后百姓反响怎样?记者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9月8日上午,在常山县球川镇“四个平台”综合窗口前,红旗岗村村民祝华明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祝华明准备在集镇上开一家杂货店,放以前,他必须跑到县里办证,光来回两趟车就得一个多小时,“现在,营业执照在镇里就可以办,真方便,”祝华明说,“但是,办理的速度能否再快一点呢?”等待了近两个小时才拿到一本证照,祝华明有些急了。
事实上,常山县市监局审批权下放试点开展一个多月来,办证时间较长是暴露出来的最主要问题。窗口人员说,主要是材料审核花了较长时间。原来,营业执照办理所涉及的材料较多,审核具有一定专业性,乡镇的窗口人员只负责接收和初审,最终需要上传至省工商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由县市监局的专业人员复审,多了一道关口导致时间拉长。
在常山县市监局,对营业执照审批相关业务熟悉的只有六人,都已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下沉到审批窗口,且全县有14个乡镇(街道),“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相较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同类窗口,原本10多分钟就能完成的材料审核,因上传、等待等因素,乡镇窗口一般需要半个小时以上。
症结也已明朗,接下来该怎么办?
“让农民更多更好地享受‘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便利,除了增加在‘数据跑腿’等硬件上的投入,还需要加大在人员素质等软件上的提升。”常山县市监局长姜利成说,针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常山县出台“一揽子”措施来应对:在设有基层所的乡镇,优先安排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驻窗口;建立“培训+实训”模式,对于新进派驻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同时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实习岗”,分批开展顶岗实训,提升业务能力。
10月份,随着乡镇审批权的下放,部门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也将在常山县全面推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