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衢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鸟类“稀客”频频到访
2021年02月03日 10:25:43 来源: 衢州日报 记者 陈明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候鸟把衢州作为南下栖息地,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更是频频现身我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已连续三年到龙游县越冬,这个冬天还首次出现在江山市和开化县。

  这几天,记者连续采访了多位和鸟类打交道的专家,他们都认为衢州的生态环境良好和市民的保护意识增强,是吸引这些“稀客”大驾光临的重要原因。

  江山白水坑水库的中华秋沙鸭 。

  一块湿地  吸引了120多种鸟

  1月17日,在龙游县小南海镇翠光岩村船厂自然村的湿地,龙游县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方六平首次监测到一只黑鹳亚成鸟。

  龙游的鹗从候鸟成了留鸟。

  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悉目前在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

  据方六平监测,这是近期继黑脸琵鹭、卷羽鹈鹕、东方白鹳后,又一珍稀鸟类在迁徙途中选择那片湿地作为中转站、补给站。

  方六平是船厂自然村村民,之前一直在外打工。船厂自然村在一个2700多亩的江心洲上,与龙游县城只隔了一条衢江。在方六平的印象中,以前村边河滩种了花生、小麦等农作物,还有人挖砂,一些河滩裸露在外。自从禁砂退耕后,那里长满了野草,成为一片水草相间的湿地。

  湿地和村里的树林,成了一些南下候鸟的天堂,它们纷纷在此栖息,其中就有灰天鹅。

  2012年,方六平看到村边的那片湿地和来来往往的各种鸟,决定留在老家养殖灰天鹅。

  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方六平的用心养殖,不仅让灰天鹅顺利繁衍,还吸引来了白天鹅。看着水面上灰天鹅和白天鹅悠闲嬉戏,方六平把那片湿地命名为“天鹅湖”。

  卖天鹅和天鹅蛋给方六平带来了收入,促使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最多的时候有近4000只灰天鹅。

  平时方六平喜欢拍照,看到有鸟飞过就拍下来,发到微信朋友圈,渐渐地,“天鹅湖”有了名气,省内外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4年前,方六平开始转型,只保留200来只灰天鹅用于观赏,其他的都“清仓”,专心做起了“鸟导”。虽然以此为职业,方六平却有一条规定,那就是拍摄者不许干扰到鸟的生活。

  方六平在拍鸟。 记者 陈明明 摄

  方六平用心学习鸟类知识,现在,只要天上有鸟飞过,他都叫得出学名。他说,那片湿地有120多种鸟,列入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的有十多种。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已经连续三年来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鹗更是因为迷恋那里的美景,从候鸟变成了留鸟,还在那里孵化出了小鹗。

  “大家都说候鸟变留鸟比较少见,说明我们这里生态环境良好,大家对野生动物友好。”方六平说。

  这样的变化来之不易。方六平刚回老家的那段时间,经常有人夜里来猎捕野生鸟类,他听到声响,就要去查看、劝阻,为此他还自费安装了9个摄像头,用于监控偷猎者。让他欣慰的是,大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逐年提高。“现在我的摄像头不是监控偷猎,而是用来观鸟了。”

  一个组织  让受伤的野生动物“回家”

  1月12日,开化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开化野保协会)先后接到两个求助电话:晚上7点多钟,有人称在郊区工地发现一只长嘴“怪鸟”,张着嘴巴,扑腾着翅膀,疑似受伤;晚上8点钟,有一只“萌鸟”闯入一户人家里,在屋内墙上不停碰撞。

  开化野保协会的工作人员在救治受 伤的鸟。 资料图片

  开化县林业局南华山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及开化野保协会的工作人员马上赶到现场。“怪鸟”没有发现外伤,但喉咙里不断发出沙哑的“啊啊”声。经请教浙江自然博物院专家,认定“怪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南鳽。这是开化县首次发现海南鳽。经现场辨认,“萌鸟”为小鸺鹠,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只鸟被带回野生动物临时收容所观察和救治。

  救助消息不断。1月26日,开化野保协会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凤头鹰。这只凤头鹰开始的时候连头都抬不起来,经工作人员喂食药物和食物,已经慢慢康复。

  “我们经常接到类似救助野生动物的电话。”开化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开化县林业局创新实施“1+2+N”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法,全力发展县级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公益组织参与救护,同时强化多种形式宣传,有效提高了广大市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实行科学化、专业化救助。

  近几年,开化野保协会在县林业局、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履行相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救助、协调、巡查及社会监督等职能。

  “凡发现受伤、迷途或群众电话告知及救送的野生动物,野保协会都将及时启动救助措施,帮助野生动物‘回家’。同时,对报告者个人登记详细信息,按照《钱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举报奖励暂行办法》进行奖励。”开化野保协会会长叶发门说,仅2020年,协会就已参与救助野生保护动物267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6只、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0只、“三有”保护动物168只。每年4月到7月是幼鸟学飞季节,经常发生幼鸟跌落等损伤事件,2020年救助的猫头鹰幼鸟就有52只,从不会进食到能独立生活,开化野保协会工作人员每天给它们喂食,清理卫生,最后放归大自然。

  叶发门介绍,放生分两种情况:一是发现时正常的野生动物,立即选择合适的环境进行放生;二是发现时受伤的野生动物或者动物幼崽,林业局及协会将把野生动物救助至指定场所,安排人员对其进行治疗及人工饲养,待野生动物具备或重新具备适合野外生存的能力后,进行放生。

  一次调查  生态环境保护得好

  1月初,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称南京环科所)生物多样性调查组再次来到江山市白水坑水库调查,连续两天在水库里发现了中华秋沙鸭。此前,2020年12月21日,调查组在白水坑水库南部库尾(周坑口)附近水域发现中华秋沙鸭9只(2雄7雌),2020年12月23日,调查组在白水坑水库东部库尾(白沙村)附近水域发现中华秋沙鸭10只(3雄7雌)。

  “估计白水坑水库起码有2个中华秋沙鸭越冬小种群,种群数量为19只至28只。”调查组专家说,具体种群数量还需后续开展专项调查与监测确定。

  2020年5月,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江山分局邀请南京环科所来江山市开展为期一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南京环科所是生态环境部直属的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院所之一。

  调查组第一次到江山市,就在塘源口乡拍摄到全球近危物种丽星鹩鹛的高清鸣唱视频。丽星鹩鹛因其生活习性隐秘,堪称鸟中“隐士”,极难被发现。此次被调查组发现,为江山市的首次记录。

  中华秋沙鸭也是江山市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末期遗留下来的古老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历史,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全球仅存不足5000只,被誉为“水中活化石”和“鸟类中的大熊猫”,又因带有“中华”之名,人称“国鸭”。中华秋沙鸭以清澈的河流、水库为栖息地,是直接反映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素有“生态环境风向标”和“水域生态环境的生态试纸”之称。

  调查组专家介绍,中华秋沙鸭是候鸟,越冬期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只生活在它们觉得安全、适合的地方。“第一年来了,第二年还会来。”

  到目前为止,调查组先后8次到江山市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跋山涉水,调查陆生高等植物、鸟类、兽类、两爬动物、昆虫、水生生物等生物类群。调查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麂、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和白颈长尾雉,还有白鹇、林雕、鹰雕、赤腹鹰、凤头鹰、红隼、领鸺鹠、领角鸮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三宝鸟、画眉、寿带、红尾伯劳、凹耳臭蛙、大绿臭蛙、天目臭蛙、棘胸蛙、斑腿泛树蛙、崇安草蜥、金裳凤蝶等浙江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目前调查还在进行中,结束后会形成调查报告,但从现在的调查情况来看,调查组专家认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做得不错。“这么多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说明这里的栖息环境好,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得好。”

标签: 责任编辑: 庞舒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衢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鸟类“稀客”频频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