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诸暨烈士长眠异地70载 山东刘氏为他乡英雄三代守墓
2016年11月07日 07:33:00 来源: 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黄珍珍 通讯员 王玮 陈伯渠

  浙江在线11月7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黄珍珍 通讯员 王玮 陈伯渠)方刚没有想到,他居然真的找到了小太公远在他乡的烈士墓。更让他惊讶的是,山东临沂的刘氏三代人,因为当初的一句承诺,为小太公方益品整整守墓七十载。

  前不久,方刚终于在诸暨为小太公方学选好了墓址。这意味着时隔70年,小太公终于回家了。70年前,诸暨烈士方学在山东牺牲,长眠异乡与家人失去联系。今年8月,远在诸暨的方学后人方刚通过一则新闻,找到了小太公远在他乡的烈士墓。

  诸暨烈士他乡牺牲

  家人苦寻70多年

  今年48岁的方刚,家住诸暨市浣东街道汤家店村。“从小,奶奶跟我讲了不少小太公的热血故事。”方刚说,小太公方益品是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九一八”事变后,方益品与同学们因游行被追捕逃到宁波。1937年,21岁的方益品回到老家诸暨。3个月后的一个雨夜,方益品与3个同伴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出了门,便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家里陆续收到小太公从延安寄回的家书,才知道他去了抗日军政大学读书。”方刚说,书信中家人得知他参加了新四军,并娶了一个名叫於青青的姑娘。但因时代动荡,通信没多久,方益品便和家人断了联系。

  最后一封信,方家人等了很久,一直等到1951年。漫长的等待却换来一纸噩耗,信封里装的是方益品的烈士证。烈士证如今还保留在方刚家中,纸张泛黄边角已被磨损,但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上面的字样——“方益品同志1947年元月因劳成疾牺牲”。信封外落款姓名是丁非,方家人猜测可能是方益品的战友。

  除了这一纸烈士证,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寻得方益品的消息。方刚的奶奶卞小珍是童养媳,比方益品小4岁,同他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卞小珍念叨了半个多世纪,直到2014年,94岁的她与世长辞。弥留之际,卞小珍嘱咐方刚,叫他一定要找回小太公的遗骨,接他回家。

  “可是我们连小太公葬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找?”方刚一筹莫展。

  宁波遗孀前来寻亲

  烈士墓锁定山东

  其实在宁波,有一家人与方家一样,也在寻找方益品。

  2013年的一天,一个叫刘永禄的男人来到汤家店寻亲,说是要找烈士方学的家属。询问一圈后,得知村里只有方益品一个烈士,刘永禄在村委会留下联系方式后悻悻离开。

  “那天我不在家,回家后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有可能跟小太公有关。”方刚赶紧从村委会要了电话号码,拨通了刘永禄的电话核对细节。“除了人名不一样,参军时间等细节都对上了。”两人在电话中约好,几日后当面核对。

  几天后,刘永禄再次来到诸暨。刚下火车,一旁等候的方刚便迫不及待与他聊了起来。

  “你知不知道一个叫丁非的人?”方刚想起当初寄烈士证的小太公“战友”,想从中找到线索。

  “知道……”刘永禄愣了一下回答道,“我丈母娘就叫丁非。”

  原来,方学、丁非,是方益品与他的妻子於青青参军后用的姓名。方益品离家后的故事,开始慢慢拼凑起来。

  95岁的丁非,是方学的遗孀。他们早年在宁波相识,定下终身。1942年,丁非追随方学参加新四军,两人婚后育有一女。时任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的方学,因劳成疾得了肺结核。1946年,方学病情加重,离开妻女前往山东临沂部队医院看病。1947年,有人找到丁非,告知她方学因病去世的消息,并带她去了墓地祭扫。

  “方学牺牲后,丈母娘带着我妻子改嫁了。”刘永禄说。30年前,丁非曾告诉过女儿她的身世,但没提起更多往事,将过去的照片与回忆收藏于心。直到前几年,她终于释怀,委托女婿刘永禄去汤家店寻亲,找回方学遗骨。

  近几年,根据丁非老人先后回忆,方刚知道了一些新的线索。“小太公的坟墓就在部队医院附近的小山坡上,墓碑上刻有‘方学’、‘股长’字样。”方学说,因年代久远,丁非老人提供的线索比较模糊,还错将墓地所在地记成山东临沂莒南县土山村。根据新线索,2013年、2014年,方刚曾先后三次前往山东临沂莒南,寻过多个相似村庄,但都失望而归。

  山东刘氏三代守墓

  等候烈士后人

  明知希望渺茫,方刚却一直没有放弃。近两年,每天上网搜索山东烈士新闻,成了方刚雷打不动的习惯。

  今年8月25日,方刚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沂南县后土山村一家三代守烈士墓,希望能将墓地迁往当地烈士陵园,让烈士有个“家”。他像往常一样点开新闻页面,看到相似的地名后不由得心里一动。“新闻图片上有那座墓碑,放大照片后,一眼就看到墓碑上‘方学’、‘股长’字样。”方刚按捺住激动心情,通过当地媒体联系上了守墓人刘长涛。

  刘长涛家在沂南县后土山村,这里曾是新四军野战部队的驻扎地。方学被送往当地野战医院救治后,因医院床位紧张住进了村民刘长涛家中养伤。方学墓地离刘长涛老家只有800米的距离。

  自刘长涛祖母开始,三代人一直坚持为烈士守墓,70年如一日。

  “埋葬烈士时,我父亲还是16岁的少年,现在已是86岁的老人了。”50岁的刘长涛感慨万千。

  “烈士牺牲后,他夫人曾经来上过坟。我记得那年冬天,烈士坟前积雪很厚,她一直趴在雪地里哭。”至今,刘长涛的父亲刘乃成想到那一幕,心里依旧泛酸。1948年,方学墓前立碑时,丁非再次来到后土山村。丁非发现,墓碑上错将方学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科长”的职务写成了“股长”。这次,丁非在刘长涛家中住了几天,临走时嘱托刘长涛的祖母,希望她能每年给烈士添土。应下这个承诺后,老人便一直守护着烈士墓。

  从祖母到父亲再到刘长涛自己与哥哥刘长增,三代人每年清明节、春节,都会前去扫墓祭奠。

  “烈士不能孤零零地在那儿,他应该跟战友们在一起。”刘长涛说,他们想把方学墓迁到烈士陵园去,所以才有了方刚看到的那篇新闻。

  “但现在更好,烈士终于找到家人了。”刘长涛说。8月31日,方刚、刘永禄一行人从绍兴诸暨出发,驱车800多公里来到山东临沂后土山村。刘长涛与刘乃成早已在此等候,车门刚打开,他们颤抖地伸出双手紧紧牵着方刚和刘永禄。三家人终聚方学墓前,深深鞠躬,扫墓祭拜。

  从山东回来后近一个月,方刚一直四处搜寻权威证明小太公身份的资料。前不久方刚终于在相关材料中找到了详细记载。“方学,浙江诸暨人,又名方益品。”方刚终于松了口气,到了该接小太公回家的时候了。

标签: 烈士;山东临沂;守墓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1072894527616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