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还世界一个水乡,许绍兴一个未来
2016年11月24日 07:16:00 来源: 浙江日报 乐翠球 陈全苗

  廊桥

  曹娥江上国际摩托艇公开赛    

  上虞区一江两岸    

  新昌县左于江    

  嵊州市石璜江    

  柯桥古纤道 李其军 摄    

  梅龙湖    

  诸暨浦阳江    

  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 2013~2016年,掐头去尾整整3年。

  3年太短,我们或许改变不了历史,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身边的一些现实。

  近30年,绍兴一直为这样的一种现实所困扰:经济的高度发展,是否必然要以环境为代价?支撑绍兴经济高度繁荣的,恰恰是污染程度最高的印染、化工等产业,应该如何破解这一对矛盾?

  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绍兴悖论”。

  绍兴市委、市政府并不想回避这一窘境,而是敢于直面现实,明确称其为“产业之痛、城市之痛”,并一直试图以“清水工程”为楔入点,先人一步,走上了艰难治水的征程。

  早在2007年,绍兴就在全市开展了名为“清水工程(三年计划)”的治水大战,而连续三轮“清水工程”也使污染的趋势初步得到了抑制。

  恰逢2013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战略部署。

  这样的战略决策,让绍兴更有了方向。绍兴市委、市政府迅速整合资源,及时作出了推进“五水共治”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决策,将“治水”与“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组合在一起,实行综合破题。

  新一轮规模空前的治水大战自此全面打响……

  绍兴向有治水、亲水的传统。纵观绍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治水史”。远有大禹治水,近有马臻治鉴湖,刘文复治浦阳江……而这3年的铁腕治水,既为重塑那一片梦里水乡,更重在破解困扰多年的这一个“绍兴悖论”。

  相信这样的破解,无论对于绍兴,对于其他地方,都将具有“教科书”意义。

  3年的艰辛,3年的压力,3年的努力,终于在2015年,不仅绍兴市本级捧来了弥足珍贵的“大禹鼎”,辖下的新昌、诸暨、柯桥等县市区也同时捧得了“大禹鼎”,可谓旗开得胜!

  曾经被“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绍兴水乡,终于迎来了多年来最亮丽的一个如花笑靥。

  现在,信心倍增的绍兴再一次抖擞精神,以翻篇归零的姿态,为再夺“大禹鼎”而奋勇拼搏……

  一号工程,攻坚克难

  治水难,在绍兴治水更难。

  别的不说,单是位居“浙江第一”的一串串数字,就足以让许多人心生惧意——6759条河道,总长10887公里;4000多座桥,大大小小数十个湖泊;总水域面积54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6%……

  同样的数字,放在过去,无疑是作为一个水乡的荣光,而从2013年起,它已幻化成了压在众人头上的一块块“石头”。

  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唯有让所有的领导干部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方有大成。

  因此从一开始,绍兴市就按照省委、省政府“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决策部署,将“五水共治”作为各级政府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勠力同心,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实作风,全面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全力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持久战和巩固战。

  2013年年底,绍兴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具体牵头负责的“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治水办主任,分管副秘书长任常务副主任,从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抽调30余人,具体负责“五水共治”各项组织、协调、督查、考核、推进工作。

  同时,推行各级领导干部“五水共治”专项述职制度,建立治水重点难点问题领导领办制度,落实任务书、责任制、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

  这是一股巨大的合力。有了市、县(区)、镇(乡)、村四级“一把手”的挂帅上阵,“四级河长制”的一贯到底,“一号工程”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之后的3年,随着一个接一个大小战役的不断组织实施,“一号工程”的能级,也在不断彰显,并最终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全市一盘棋”的治水氛围——

  2015年,绍兴在全市组织实施了治污“六大硬仗”“十大攻坚”“清三河”达标创建、百日冲刺,以及曹娥江综合治理、浦阳江综合治理等重大战役行动……

  2016年,又陆续在全市开展优化环境“八大行动”“千河清淤”专项行动、水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执法大行动、工业园区专项整治行动、“清三河”反弹隐患排查拉网行动、全市入河排污(水)口标识专项行动等等……

  在最近开展的入河排污(水)口标识专项行动中,全市共摸排河道6759条,入河排污(水)口39280个,其中需清理整治的入河排污(水)口2145个,做到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为设置可识别、可定位、可举报的标识牌,打下了基础。目前已完成整治1167个。

  3年来,从专项整治到组合拳,从巩固战、攻坚战到持久战,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动作”,硬仗一场接着一场,攻坚一次接着一次,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再加上与之配套的“四级河长制”,以及专项资金的充分保障、严格的奖惩考核、切实有效的竞赛机制、政策法规的不断推动,治污战役不断深入,成效不断显现。

  3年治水,也碰到了很多难啃的“硬骨头”。

  下一步如何走?绍兴又作出了不少的探索,成立绍兴市水政渔业执法局就是成功的一例。

  绍兴是著名水乡,有违法建筑的农庄,往往还带有水面养殖等其他违规行为。由于过去水政、渔业两个执法部门分属两个部门,执法效率较低,常常使得河道及河岸违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水(泥浆)排放等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彻底解决,成为绍兴“五水共治”的“拦路虎”。

  为破解这些难题,绍兴出台了史上最严的“五个一律”考核制度,启动了公检法环保联合执法行动,强化了依法治水、执法必严的氛围。

  今年3月17日,绍兴把水政、渔业两个机构合并,成立了绍兴市水政渔业执法局,并在当天开始了第一次执法。

  在绍兴吼山风景区旁边的一个大型农庄内,在水政工作人员的监督下,伴随着机器轰鸣声,施工人员将涉水违法建筑一一推倒;而在农庄边的河面上,渔政工作人员则驾驶着巡逻船,配合大型挖掘机,将附近水面上的箔桩等养殖设施一一清除……短短几个小时,执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这也是绍兴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执法大行动的第一场行动,更是绍兴打造全省“水环境执法最严城市”的第一次“见真章”。

  就连刚刚被授权制定地方法规的绍兴市人大,今年10月,正式发布绍兴有史以来的第一、第二个地方性法规,也锁定在了“水环境”等方面——《绍兴市水环境条例》《绍兴市大气污染治理条例》。

  大力度的“治水”,就这样一天天的改变着绍兴。

  壮士断腕,破解“悖论”

  绍兴也有“G20蓝”!

  这是今年9月初的G20杭州峰会惊艳世界之外的又一份惊艳。

  的确,峰会前后的一段时间,天高云淡,长空如碧。这久违了的蓝天白云,让人突然间发现杭州变了,绍兴也变了,变得甚至让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却不知,为了这一片碧水蓝天,绍兴为此付出了多少,又为此承受了多少……

  绍兴是江南水乡,对碧水蓝天的期待,或许比其他地方的人更为强烈。因为让绍兴引以为傲的“中国轻纺之都”,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

  纺织离不开印染,印染离不开水,3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印染产业始终稳居绍兴各大产业中的“龙头老大”位置。高峰时期,单是在柯桥区,印染企业就达到了数百家之多,年销售收入达到了650亿元,印染产能占到了全国三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以上,并催生了“中国轻纺之都”的崛起。

  试想,要对这样一个主导产业“伤筋动骨”,谈何容易!

  但即使这样,绍兴借“清水工程”实施之际,于2012年前后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亩产论英雄”理念,对全市企业的产能、产值、税收等综合经济指标进行统一考核、排名,实行差别化的用能及排污指标分配、用电保障、税费征收、财政扶持等“扶优罚劣”措施,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但对印染企业真正实施壮士断腕式的强势整治,则是在2013年“五水共治”之后。

  壮士断腕,透着无限悲壮的一个词,却也是这3年中,在绍兴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确实,没有比绍兴更能理解“断腕”的悲壮了。因为绍兴的“断腕”,不仅伤了筋、动了骨,很多时候还见了“血”。

  在2014年的“四大行业”集中整治行动中,就淘汰关停或重组整合减少了85家企业,另有337家企业实施了整治提升或迁入滨海印染园区。仅这一年,绍兴就累计淘汰了落后印染产能17.5亿米,占2013年总产能的8%。

  而在今年1至10月,绍兴市以“绿色高端、世界领先”为目标,停产整治印染企业105家,占绍兴印染企业总数的31.3%,废水排放总量同比下降13.4%;关停整治化工企业82家,占绍兴化工企业总数的30%。同时,对全市82个工业园区污染问题进行集中攻坚整治。

  其中,柯桥区关停了70家印染企业,同时对100多家印染企业进行了刚性整治,淘汰落后设备2023台(套)。如此一来,占全国印染产能三分之一的柯桥区一下子又削减了约30%的产能。

  而在集中了上百家化工企业的上虞区,几乎以同样的决心与力度,实行了或关停或重组或集中迁入化工园区的方式进行整治。

  在新昌县,医药产业,特别是胶囊产业也曾一度十分兴旺发达,但在前几年,竟也致使曾经清澈明澄的新昌江,一度成了令人咋舌的“红河”,甚至还被国家环保部“戴了帽”。最后,也是壮士断腕,实行强势整治,众多档次低、污染大的胶囊企业,最后几乎都被关停……

  壮士断腕,确实有些悲壮,如今却已成为绍兴现代治水的一种姿态。

  有道是,过犹不及。为避免矫枉过正,绍兴不为整治而整治,更不为关停而关停,而是在整治中,助推或者倒逼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重构绍兴产业”的治水愿景。

  但误解、担心,依然是决策者们不得不时时面对的一种压力。

  比如印染业,它对柯桥区的财政贡献,一度占到了20%,因此有人担心向印染业“亮剑”,是否会给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柯桥经济带来影响,进而又给绍兴经济带来影响?

  绍兴采用了多种应对措施,比如,启动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和改造提升等工作,在全行业实施“机器换人”和技术改造,大力推广气流染色机、低浴比染色机等节水节能新设备,应用生物酶退浆、冷轧堆前处理、数码印花等节水短流程工艺技术等,实现以“减量、提质、增效”为特征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大力引进新兴产业,“稀释”印染产业的比重,构建更为多样、多业态的产业体系,改变“把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的一业独大格局,有效提升市场适应性。

  整顿当然会带来阵痛,但“刮毒”是为了“疗伤”,“断腕”最终也是为了健康地活下去。

  就如新昌,并没有因整治而不堪,相反,更多的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在2015年,更因“科技创新”成了全国的一个样本。诸暨大唐袜业,也在这次整治中,一下子就关停了3000多家企业,但它们的倒下,却为更多的优质企业让出了空间、让出了资源,更为“袜艺小镇”的迅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减一加,高下立现。因为“减”的是落后产能,“加”的是新兴产业,还有环境改善带来的旅游。

  显然,对于经济与环境这一对“悖论”,只要有心去解,总会找到一个破解之道的。

  更何况,付出的,是一时的经济代价;收获的,却是人人心中的那一片碧水蓝天。

  重建生态,智慧治水

  五水共治,是一次环境的“革命”,更是一次重构山水生态,进而又重构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革命”。让水活起来,“活”的就是美丽水乡、美丽乡村、美丽水城。

  无论是对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染整治,也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绍兴水城重建,都在这一场治水战役中,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因此,从一开始,绍兴就对治水工作作出了周密的部署:充分利用水资源,用足水优势,做好水文章,以期达到治水效果的最大化,“规划先行”,就是极重要的一个手段。

  河湖密布、水域广阔,是绍兴极显著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区域规划一体化的要求,绍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水城概念性规划、水城河湖水系规划,积极打造“两江、十湖、一城”全市域水城格局,构建“四大河流、五大古城、九大湖区”中心城市水域框架,维护千年特色水城格局,重塑“水清岸绿、天蓝气净、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现代水城典范。

  为“重建绍兴水城”,绍兴组织实施了“双百双千”工程,每年滚动安排总额1000亿元百个重大基础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河湖综合整治、城市有机更新、道路交通畅通等城市建设。

  今年,绍兴又把目光转向了历史欠账严重的老城区、老城镇,重点部署开展了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三年行动计划、城镇雨污混接专项整治两年行动计划。

  而在更广大的绍兴农村,无论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还是养殖场的专项整治、河道清淤整治,都已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

  经过整治,曾经木桩遍布的[茶][犭][犭][央]湖,如今已全部得到了清除;曾经臭气逼人的诸暨众多珍珠养殖塘,今年也全部“弃养”了。

  而3年来一直秉持的“生态治水”“科学治水”理念,也为绍兴的生态重建、水城重建,提供了极可靠、科学的现实保障。

  诚如大禹治水,就因为采用了堵、疏结合的办法,才最终获得了成功。“五水共治”,同样激发了绍兴的诸多激情、诸多智慧。

  狐尾藻,是上虞在全省最先引进的一项“治污新器”,全省现场会当场就肯定了这一做法,之后又迅速在绍兴、在全省推广。

  为避免清理出来的河道污泥的二次污染,柯桥区率先采用引入设备,对污泥进行了固化处理,使其变废为宝,成为建筑新材料。目前,全市已建成6个污泥固化处置技术中心,年处置能力达到500万立方米。

  对于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四级“河长制”,今年7月,绍兴又在全市5120名“河长”中推行更为科学高效的“河长巡河APP管理系统”,实行可以实时传送图文的电子化巡河……

  全民共治,红利共享

  治水,竟还治出了许多的新鲜事。诸暨的“枫桥大妈”、柯桥的“乡贤回乡认领”、嵊州的“村嫂”,还有各地的“企业河长”“公益河长”,无不让人眼睛一亮,更有新昌小将镇商会34家企业不但捐赠护河资金77.5万元,还“认养河道”80多公里;116家会员企业共认养河道31条,总长约170公里。

  影响尤其大的大概要算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报道的嵊州“村嫂”了。

  还是在2013年的时候,全省“五水共治”刚刚启动。而嵊州东北部的山区小镇下王镇,正好位于绍兴市“第一大河”曹娥江的源头处,镇里的两条主要河流又流经了全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子,因此,河道保洁,就成了镇村干部极担心也极头疼的事。于是,镇村发动了部分留守村里的农村妇女,参与到河道保洁中来。2014年4月,该镇在4个村率先成立了“村嫂”志愿服务队,成为护水保洁的一支生力军。

  没想,“村嫂”志愿队的效应迅速扩散,至今年10月,嵊州全市的“村嫂”队伍竟发展到了341支,在册的“村嫂”志愿者达6580名!

  而在诸暨,由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报名参加的“公益河长”也超过了100多人。

  不能不说,“五水共治”最初只是一个“政府行为”,是一次“自上而下”之举。但政府的诚意与决心,契合了群众的愿望,最终演绎为一件上下齐心、城乡同步的“民生工程”,全市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被广泛激活了。

  以诚换诚,以心换心。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五水共治”,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大工程,最终成为政府与百姓、党员与群众的一次深情大合唱。

  有了百姓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必然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合力,治水何愁不成,水乡何愁不回归!

  于是,一口废弃了数十年的诸暨“江藻大塘”,年复一年的扮演着弃之可惜、留之又有碍观瞻的尴尬角色,借此次治水东风,竟也上演了一回“丑小鸭”与“灰天鹅”的故事。经过整治,如今它正以“雁宿湖”的全新角色,诉说着一个关于“五水共治”的“新传说”。

  于是,曾经不为人注意的嵊州剡溪北段,因为曹娥江综合治理行动,也将以“诗画剡溪”的新面目,重塑这一段长达18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风韵。

  更别说绍兴镜湖的“水城”、上虞城区曹娥江畔的“十八里景观长廊”、诸暨浣江的“亲水游步道”……

  会稽山、鉴湖水,是绍兴的象征。鉴湖水质变差,曾是绍兴人心里一块心病。整治至今,绍兴底气十足提出,将鉴湖恢复为二类水!而随着上游20条河边的污染源关闭迁走,如今的鉴湖湖畔,旧石板,古纤道,假山临水、亭台楼阁……“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古城画境,正逐一呈现。

  “治水不息,红利不止。”3年治水,改变的不仅是绍兴的城乡生态,更是越来越多的绍兴人!

标签: 治水;水乡;绍兴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1242887980262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