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丰惠镇通明村的钱氏大宅,先后走出了50多名教师。而钱氏大宅所在的通明村,人口1700多,教师数量达到110余人,成为当地的美谈。
一个小村为何走出这么多的教师,原来与一条族规和一条私塾规定有关。
钱氏大宅为明清建筑,距今三百多年历史,由朝西屋、朝南屋和老当等处组成,占地在20亩以上。在最新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榜上有名。据《上虞钱氏谱》记载,明朝末年,吴越王钱镠二十五世孙钱德晋(字子俊)从浙江临安(今杭州)徙居上虞通明村。钱氏家族由此繁衍生息,薪火相传,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之一的通明村,古村落保护工作面广量大,主要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期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以钱氏大宅保护修缮为主。”通明村村委主任梁芦根说,2014年、2015年,有关部门对钱氏大宅进行了一期整体修缮,不仅将古建筑抢救性保护了下来,也使古村落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目前钱氏大宅里住有42户人家,除了钱氏后人外,还有部分来自余姚的移民和一些自购房者。
就是在这一钱氏大宅里,先后走出了50多位教师,尤以女教师居多。而钱氏家族的耕读传家之风,也深深地影响了周边村民,特别是恢复高考后,村里一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当教师,如今整个通明村单教师就有110多人。
住在钱氏大宅朝西屋的钱宗善一家,在1990年曾荣获绍兴市政府颁发的“教育世家”称号。获此殊荣的家庭,必须一家三代都是教师。而钱宗善、俞丹凤夫妻是教师,他的父亲钱华卿,儿子钱建雄、女儿钱建英,女儿钱惠英和女婿陈彪也都是教师,一家7位人民教师。
“我们村有历来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读书育人是件光荣事。”梁芦根说。
退休教师金慎言近年来一直在整理钱氏大宅的相关资料。他在族谱中发现了这样一条族规:不入学者不能入族。而为了这条族规能够落实,钱氏私塾还有一个开明的规定:女生入学,免交学费。
钱氏族人不仅出教师,也出贤人。在《上虞名人录》中,钱家入录25人,通明村钱家就占了20人。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晚稻店王”钱俊人,常在稻子青黄不接之时,开仓救济。更有每年过年时,德高望重的族长,把肉奖励给爱读书的孩子的“三丁肉”、“五丁肉”规矩……
一条族规和一条私塾规定的作用,就这样“哺育”出了了一群教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