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午,在越城区城南大道与亭山路交叉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9岁小女孩被公交车碾压身亡。目前,事故责任仍在进一步调查中,但交通安全的警钟再次敲响: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路口时,最好与机动车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监控还原悲剧
从视频监控看,当天11时30分左右,一辆开往安昌的118路公交车,途经越城区城南大道与亭山路红绿灯口,右转弯进入亭山路时,右侧一辆由东向西直行、带着两个小孩的电动自行车倒地,电动车后座一小孩被公交车后轮碾压,经抢救无效死亡。
“大车的视野差盲区大,司机很可能根本看不到车旁边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据交警介绍,这是一起典型的大车“内轮差”酿成的惨祸,电动自行车进入了公交车司机的“盲区”,驾驶员观察不到车身侧面一定范围内的情况。目前,该起事故责任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其实,类似的悲剧,在绍兴就发生过好几起,只不过肇事车辆以大货车和工程车为多。交警说,这些事故有一个共性:肇事车车身长、内轮差大,容易让驾驶员判断失误。他提醒,“汽车视野盲点加上内轮差”是杀手组合,行人和非机动车一定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一般情况下,大货车和工程车,由于车身高大,右转时容易产生视觉盲区。因为驾驶员坐在左边的驾驶座上,仅凭后视镜观察右后方,可视范围有限。”据交警介绍,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体积小,司机可能根本没有看见他们,一旦步入内轮的视觉盲区范围,就面临危险。
这个盲点的出现,还跟前后车轮间存在内轮差有关。“内轮差被太多人忽略了,在马路上时常会见到电动自行车骑车人或行人遇到转弯大货车时,紧贴转弯车辆停车或行车,以为车头通过就安全了。其实,转弯的车子,前面部分过去了,后面部分照样可能带倒你。”
交警解释说,内轮差是车辆转弯时,前内轮转弯半径,与后内轮转弯半径之差。如果从高处垂直观察车辆转弯时的状态,就会发现,转弯车辆是以内侧后轮为支点进行移动的,前后车轮划过的区域其实是不同的。车身越长,转弯幅度越大,形成的轮差就会越大。
如何防范事故
怎样防范内轮差导致的安全隐患?交警提醒,小型车最多产生接近0.6米的内轮差,而大型车则可达到1.5米到2米多。
“作为驾驶员一定要非常小心,行人和非机动车也得有防范意识,‘汽车肯定不会来撞我’的想法千万要不得,不要拿生命当赌注。在自己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当大车转弯时,最好还是离得远点。行人如果过马路,最好与机动车始终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
事故发生后,涉事的公交公司也发出一份事故通报并总结教训,要求驾驶员在路口、岔口靠站、变更车道时,一定要控制车速,严禁超越电动自行车、其他非机动车、行人等。驾驶员在转弯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两侧反光镜,特别是高峰期时段,车内乘客较多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到多观察、必要时要做到停车观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通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