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的戏曲,除了可在台上表演,很多还通过辑录成书而传播。昨天,“梨园掇英”——绍兴图书馆馆藏戏曲文献展,在绍兴图书馆历史文献馆开展,展出的一本本纸张泛黄的古旧之书,正是一出出用文本演绎的“才子佳人”“出将入相”。据悉,这是这个百年老馆首次举办该主题的展览。
展览共展出戏曲典籍30余种,类型涵盖南戏、杂剧、传奇、弹词、话本、词调、工尺谱、俗曲唱本等,版本则囊括了刻本、套印本、石印本、铅印本、稿抄本等各种版本,时间上迄明朝,下至民国。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既有大众非常熟悉的经典剧本《西厢记》、《长生殿》、《李笠翁十种曲》等,也有至今在舞台上作为保留剧目演出的“人气剧”《珍珠塔》、《碧玉簪》、《梁祝》等。让人意外的是,这些穿越历史留存下来的戏曲典籍保存完好,不但文字娟秀清晰,连配的插画都鲜润如昨,栩栩如生。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绍兴图书馆共有各类戏曲文献500多种,这次是精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中间不乏明、清的珍稀版本。”绍兴图书馆历史文献馆资深馆员唐微说,比如《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其校注者王骥德是徐渭弟子,而且是他本人校注本人刻,版本价值非常高,已入选省珍贵古籍名录。
还比如清乾隆时期的刻本《清容外集九种》,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清戏曲大家蒋士铨,它还是绍兴图书馆前身古越藏书楼的藏本。“徐树兰先生的藏书中,多为新学类的普本,这种比较早期的戏曲文献,品相完好,书中又有多枚藏书楼钤印,非常难得。”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出典籍中,还有不少是跟绍兴地方戏曲有关的,涉及绍剧、越剧、平湖调等。而在唐微看来,这些历史典籍,记录了绍兴地方戏曲的发展源头,是绍兴地方戏最好的见证。
“比如越剧最早不叫越剧,叫‘绍兴文戏’(《新编绍兴文戏蜜蜂记二卷》,民国),鹦哥戏最早也有其他名字,叫‘滩簧’(《新印校正滩簧二卷》,清末)。而绍剧至少到民国时期,还没有出现这个叫法,而是被称为‘越戏’(《越戏大观十二集》、《越王台剧本二卷》,民国)。”
“本次展览,既是对百年绍图在戏曲文献收藏方面成果和特色的一次展示,也是为了展现戏曲典籍这一‘戏曲艺术活化石’的独特魅力,引导广大读者对戏曲文化特别是地方戏曲有更多了解。”绍兴图书馆历史文献馆夏飞凤主任说。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0月3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