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吴女士的上海亲戚来家里做客,餐桌上,吴女士用绍兴本地产的河鲜做成了咸菜蒸白条、剁椒鱼头,成了最受欢迎的两道菜。“伢绍兴是鱼米之乡,这几年治水后,你看鱼的肉质多么细嫩,味道多么鲜美。”亲戚们吃了赞不绝口。
禁养清养治理河水,为生态环境“让路”
“起鱼咯……”在越城区官渡河上,伴随着一声浑厚有力的吆喝声,渔民们合力将一张渔网拉出水面,一群群受到惊吓的肥美鲜鱼,在网里乱窜乱跳。“这批鱼质量不错,有花鲢、白鲢、白条,个头大的一条十五六斤,小的也有七八斤。”渔场养殖户谢师傅说,“水质如何,鱼儿最清楚,鲜鱼丰收要得益于这几年的‘五水共治’。”
据绍兴市水政渔业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的一些渔场多分散承包给渔民,日常监管难度大。江河水面上箔桩林立,不仅影响水乡景观,还妨碍河道排涝、通航和清淤工程实施。一些养殖户为提高产量,盲目扩大网箱养殖,再加上养殖不规范,水环境也遭到破坏。为此,去年3月起,市水政渔业执法局开展禁养区养殖设施清理整治的“清网”行动,重点整治网箱、河蚌、围栏养殖设施。“对外荡水域实行全面清迁治理,是为了改善水质水貌,实行‘以渔治水’‘以渔养水’,杜绝水产养殖的无序行为。”该负责人说。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区水域已完成水面清养14.8万亩,清理网箱、河蚌3万余亩,围栏29.8万米,全市清养工作已基本完成。
禁养清养是“堵”,但从利于水环境出发,还需要有“疏”的措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让水环境进一步活起来。市水政渔业执法局通过开展“放鱼日”活动,全市累计放流鲢鱼、鳙鱼、黄尾密鲴等鱼苗1.53亿尾,其中放流甲鱼、螃蟹、大鲵等高品质鱼种28.5万尾。
水质向好,鱼类增多后,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电、毒、炸等非法手段偷捕增殖放流鱼类的事件也多了起来。“去年8月,我们查处了一起渔业暴力抗法案件,当事人苏某某无证捕捞不说,还气焰嚣张,动手打执法人员,经调查,苏某某在绍兴曾多次非法捕捞,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市水政渔业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非法捕捞尤其是禁渔期捕捞等行为,将始终保持“顶格”处罚的高压态势。去年全市累计开展执法检查1383次,查处渔业行政处罚案件421起,与公安部门联合查处涉渔刑事犯罪案件253起,涉案468人,涉渔犯罪案件数和涉案人数再创新高。
“渔老大”转念“技术经”,清水养出高价鱼
治水的成果有多大用处,关键还要看老百姓能从中得到多大实惠。“禁养清养并不意味着渔场不存在、不生产水产品了,而是我市的淡水渔业养殖从高密度圈养向高品质散养、田间生态混养发展,市民以后可以吃到更多生态养殖的水产品了。”绍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戚正梁说。
渔业养殖要增收,同时又要保护水环境,怎么做?“总体来说,去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中有增,主要是新技术的推广,带动了稻田养殖水产品如甲鱼、泥鳅、青虾、鱼等面积增长较快。”戚正梁介绍,通过渔业转型,我市部分水产品养殖单位或养殖户增加科技投入,改变传统养殖模式,不仅提高水环境质量,还提高亩均养殖数量和养殖效率,实现了渔业养殖增收和治水两不误。
在诸暨市王家井镇沿江新村的周恩平水产养殖基地,有一件新鲜事,渔业养殖户在鱼塘中间建起了5条长28米、宽5米、深3米的养鱼“跑道”。“跑道”东面是“推水增氧”装置,推动鱼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让鱼苗能在水流推力下摆尾,像是在“跑步健身”;西面的吸污装置收集的鱼粪残饵不断被推送到鱼塘集污区,让水体保持清洁。“这种养殖模式叫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也叫‘跑道养鱼’。由于运动量大,养出的鱼线条优美、品质更高、价钱也更高。”养殖基地负责人周恩平说,5条“跑道”预计每条年产鱼可达20吨,而且通过集中养殖、集中吸污、集中处理,这种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尾水零排放,推动渔业产业更绿色、更高效。
“大部分养殖池塘都会在农历年底前清塘捕捞上市,通过水环境清养治理,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同时,品质有了较大提高,价格稳中有升。”戚正梁介绍,银鲫价格8.4元/斤,比上年7.5元/斤增0.9元/斤;黄颡鱼、白鲦、鲈鱼等名贵鱼类价格提升比较明显,平均增幅在10%左右。
“把治水作为渔业发展的杠杆,绿水青山就成了致富的金山银山。”绍兴市水利局副局长徐国牛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