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蕺山高风,在苑诸公,万世师表,百代儒宗;前贤楷模,后学尊崇,越民仰止,合郡有荣……”每年清明节,绍兴市蕺山中心小学的师生都要登上蕺山,向蕺山书院创始人刘宗周先生画像敬献花篮,朗读祭文,缅先贤。
百年老校历史悠久
据了解,蕺山中心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宋乾道年间,山阴学者韩度及其孙韩性在蕺山讲学,创立蕺山相韩旧塾,元代大画家王冕也曾在此蒙学。学校自此发轫,经明代证人书院、清代蕺山书院,辗转递嬗,弦歌相继,至今历经八个世纪之久。
蕺山名声大噪,则始自明末“浙东大儒”刘宗周在此讲学。刘宗周,字启东,号念台,学者称蕺山先生,山阴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正直敢谏,万历末年罢官讲学,创立蕺山学派,被后人誉为“千秋正学”。当时慕名前来蕺山求学的人络绎不绝,有清代史学开山之祖黄宗羲、著名戏曲理论家祁彪佳、绘画大师陈洪绶、思想家陈确、文学家张履祥等一代名士。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曾赞誉“江浙名人大半出于门下!”
清初,正式改名蕺山书院,成为官学化培养科举士子的著名学府。辛亥革命先驱徐锡麟早年亦常到蕺山书院参与会文活动,在此发表过不少有见地的策论,给学生播下了爱国的种子。清光绪二十八年冬(1902),经山阴县署核准,蕺山书院改建为山阴县学堂,实施小学教育,成为近代绍兴城区公立小学之先河。
祭拜先贤志在继承
据了解,自2007年4月5日蕺山中心小学“蕺山名人苑”揭碑开园以来,该校始终把每年清明节祭拜先贤暨“名人精神代代传”活动作为一项传统活动,旨在继承先人遗风,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蕺山精神的发扬者和传承者。
该校负责人叶燕芬介绍说,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上山祭拜蕺山先贤,主要出于以下目的:
一是蕺山是绍兴一座文化名山,历代文人都视其为“主郡城文风”的发祥地。蕺山书院更是明清时期著名书院,主持者学富五车,他们因卓越成就、精深修养而成为世人敬仰的杰出人物。学校每年举办缅怀先贤这一仪式,就是希望学生仰慕追思先贤精神,感悟蕺山深厚文化底蕴,在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中立身、正心、明理,继而把先贤的崇高思想与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二是蕺山学风向来以“学术与名节并重,文章与道德兼修”著称,提倡“慎独、诚意”,强调在闲居独处之时,需要特别保持自我警惕和审慎之心,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和道德自律,努力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如今“慎独”精神依然散发着思想光彩,希望蕺小师生能铭记这一道德准则,遵循先贤教诲,做一个诚敬谦和的人。
三是让名人文化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名人的形象和精神会影响一代学子,希望利用其特殊内涵与魅力给师生以精神、品格上的熏陶,能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成为先贤精神的追随者和实践者,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