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诸暨直埠镇紫草坞村党总支书记吴国校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都是过来看房的!有要租房子的,有要出租房子的,还有来自别的乡镇的考察团,甚至连诸暨市里的领导都来看过啦!”一直说自己口才不够好的吴国校在说起这件事时显得格外兴奋,连说话都是咧着嘴笑的。
一个村书记,怎么带起了“看房团”,看的是什么房?
建设:
村集体改造民房,“啃下”出租房安全管理这个难题
“看的就是村里改造后的出租房,在这之前,出租房管理和消防安全一直是镇里的难题!”直埠镇政法委员沈国东坦言。
直埠镇是鞋业之乡,镇上聚集了不少鞋厂,而鞋厂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来人口较多,主要居住在集镇周边的紫草坞村和直埠村。
去年,诸暨全市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其中就包括出租房的安全整治。
“那次,我们去检查了直埠村老街的出租房。”检查的情况让沈国东心有余悸,“老街里都是木结构的房子,上下两层,有一家楼下开着熟食店,用明火在加工熟食,楼上住着人,且不说油腻的居住环境,光是用火用电的安全,想想就够怕的!”镇政府下决心,一定要“啃下”出租房安全管理这个难题。
镇里讨论后,拿出的解决方案是,由村委会出面,向农户租下房子并进行出租房改造,改造后由村委会出租给外来务工者。于是,就有了村书记带起“看房团”的事,紫草坞村是镇里选的第一个试点。
运营:
3年回本5年盈利,5年后和房主五五分成
棋路有了,落子很快。
吴国校大概花了10天左右,摸排了村里闲置房的情况,选了3幢条件较好的砖混结构闲置房,并与农户签下了5年租期。经过4个月不到的时间,也就是今年4月底,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标准改造的房子完工了。这几日,不断有租客入住。
张友苗的房子就是这次改造的。
“就是这幢3层楼的出租房。外墙全都刷过一遍了,原来杂乱的防盗窗也拆除了,看上去整洁多了。”这几天吴国校几乎每天都要来张友苗家,“你看,每一层都配了报警设备、消防栓,每个房间还安装了烟感器、逃生应急包,楼道窗边放置了应急逃生绳。”这些,都是按照消防最高标准统一改造的。
考虑到用电安全,村里改造了整幢房子的电力线路,全都入墙入地,并在户外设置了一个电瓶车充电区,有10个充电插座,可以扫码充电,并且装好了雨棚,下雨天也不受影响。为了禁止室内“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村里还给每幢出租房配备了开水房。
“住宿区有卫生间,男女分离的淋浴房,公共厨房设在独立的一间平房内。”吴国校说,这样的住宿条件,平摊到人头上也就一两百块钱一个月,即便这样,村里也不亏本。
吴国校算起了账:这幢房子村里是以每年12000元的价格租来的,改造花了11.8万元,共14个房间,每间按平均400元一个月的租金出租,3年能够回本,5年盈利。5年后另签合同,村里不再向农户付房租,但收益与农户五五分成。
张友苗说,更实惠的是他。房子不花一分钱改造好了不说,村里给的租金还翻了一番,自己出租那会,整幢楼加起来也不过6000元一年。
“就算是租金没给我翻倍,我也宁愿租给村里,这样省事太多!”张友苗的儿子在杭州一家医院当医生,他和老伴也住在杭州帮忙带孩子,平时很少回诸暨,“以前房子租出去要是有点什么事还得特地赶回来,现在可以做甩手掌柜了。”
管理:
村干部当楼长,租户代表成管理员
紫草坞村农贸市场旁也有一幢改造后的出租房,3层楼的房间都已预订完了。
一楼的租户周怀雨正和员工在厨房吃着饭,5月2日他们住进了这里,“可以说是拎包入住,带了行李和被褥就行。”周怀雨经营着一家小鞋厂,今年他把厂从萧山浦阳镇搬到直埠镇。
周怀雨租的一楼总共3个房间,还有一个厨房和卫生间。这一层,每月的租金是800元,离工作的地方步行2分钟。
租户搬进去了,作为楼长的张立锋每天都会去巡查。
“楼长都来自村干部,村党总支书记则是总楼长,负责出租房的安全管理以及平时的卫生检查等。除了楼长,分层设管理员,每层一名,都是从租户里选出来的,是最直接的管理者。”
“这些出租房我们把它命名为‘红心租’,就是要把党建的元素融入进去,除村干部管理外,还将推出以减免部分房租的形式,鼓励外来流动党员共同参与农村管理。”吴国校和村委会有了更长远的打算,计划动员流动党员参与村内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与此同时,紫草坞村还在筹划另一件事,就是流转一些集体土地,交给外来务工者种植,就像老家的自留地一样。“这也是‘红心租’的第二层含义,用爱让他们真正融入到村里,成为我们村的‘新村民’。”
记者
手记
真正为百姓着想
紫草坞村的“红心租”如今成了香饽饽,村民们排着队想把闲置房交给村里出租,企业和务工者也抢着来订房间。就在前两天,吴国校就接到了几个“大单子”,都是来自企业的。
“厂内建员工宿舍不但占了大量的生产用地,管理起来也很费精力,‘红心租’的出现既可以让企业轻资产运作,又解决了管理难题。”直埠镇镇长石海斌感慨,现在当干部,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必须要有经营的理念、创新的思维。
通过“红心租”把流动人口集中起来,大约能缩减3/4的出租房,而且分层管理,让租户也参与到管理中来。对管理服务来说,高效了;对农户和村集体来说,增收了;对租户来说,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归属感也更强了。石海斌信心满满,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愁“红心租”的模式推不下去。
从前不久,本报刊发的《诸暨孙郭村一则村规:积分兑换失地农民保险指标》,到紫草坞村试点“红心租”,两次到直埠镇采访,只要一谈到乡村建设,石海斌总能条理清晰且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情况。在他和他同事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群基层干部投身建设的激情和改革的智慧。
正如石海斌所说,干部得懂经营会创新,才会产生更多适合基层的好点子。但他们的这些创新中也有着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凡事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红心租”丰富了“枫桥经验”,也实践了“十九大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间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