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良 郑培庚 县委报道组 俞临新)“选择创业,是希望砖雕非遗文化能够传承发扬,走入寻常百姓家。”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东部赛区选拔赛上,浙江省非遗项目绍兴市级传承人俞秋红讲述的创业故事,打动了全场。最终,俞秋红以第二名的成绩,闯入全国半决赛。
砖瓦,本是硬朗、粗犷之物,而女性,多细腻与柔情,这般的刚与那样的柔相融,赋予了俞秋红手中的砖瓦更多想象的空间。
沉淀百年的山黄泥化作掷地有声的“金砖”,并有了熠熠生辉的浮雕,俞秋红将传统雕刻工艺与现代艺术创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传承了古老手艺,又丰富了文化内涵,还开拓了当下市场。
俞秋红
挑重担,传承好技艺
灰墙青瓦,飞檐翘角,在新昌县七星街道的街头,一处古色古香的工坊格外惹人注目。探门而入,青砖铺地,砖瓦陈列,一幅百子图砖雕巧夺天工,一个个娃娃神态各异,嬉戏玩闹,栩栩如生。
“这幅大型砖雕,需要三四个老师傅花两三个月完成。”工坊主人、新昌县天功坊砖瓦有限公司女掌门俞秋红告诉记者。
“古建砖瓦与砖雕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其风格和表现手法受地域影响很大,凝练出的是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新昌砖雕就是其中的代表。”俞秋红娓娓道来。
俞秋红老家在新昌县羽林街道央于村,这里曾因盛产古砖瓦而闻名。她的爷爷、父亲两代人与砖瓦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深谙传统砖瓦与砖雕技艺,在县城小有名气。
“我是在砖瓦堆里长大的,小时候天天和姐姐弟弟捣黄泥、搬砖瓦、晒砖瓦。”俞秋红说,“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砖瓦打一辈子交道。”
后来,父亲俞岳良挑中了俞秋红,希望她挑起传承的重担。“也许是命中注定吧。”俞秋红说,这是父亲一辈子的心血,我不能看着砖雕技艺式微,虽然一开始并不情愿,但她最终说服自己,接下了“接力棒”。
2006年,俞秋红开始跟着父亲系统学习传统古砖瓦与砖雕制作技艺,从选泥、制坯、雕刻到进窑、烧窑、窨水等,小时候的记忆在此刻全部唤醒,俞秋红竟滋生出几分欢喜。
一千多度的烈火高温,经过半个多月的煅烧,再一周的闷窑,方得一砖。烧窑过程中,技术、耐心、眼力都是关键,弄不好就前功尽弃。为了掌握这门绝活,俞秋红跟着父亲守在窑前不眠不休,时常一守就是大半个月,窑火也让俞秋红的皮肤发红起泡。
砖雕的雕刻技法很多,有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镂雕、平雕等。技艺靠口传心授,需要学习者的天赋,也要下得了苦工。俞秋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指间力道将几把刻刀磨得光滑,一刀一划力求精致细腻、尽善尽美。
“古建砖瓦与砖雕俗称‘秦砖汉瓦’,它不单单是一块朴素的砖,它蕴藏着很大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俞秋红说。
变思路,迎来新生机
“‘秦砖汉瓦’是会呼吸的,空气潮湿能吸收水分,气温升高水分又易蒸发,具有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而且干燥不易霉烂。”俞秋红说,先辈们留下来的传统建材,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充沛的生命力。
2009年,俞秋红正式“出山”,成立了新昌县天功坊砖瓦有限公司,并获批成为浙江省特许古建砖瓦生产企业。“接棒”后,俞秋红一直思索如何让传统手艺传下来、活下去。“产业反哺是必由之路。”俞秋红坦言,这就得转变思路,开拓更大的市场来支撑。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俞秋红捕捉到古建筑文化的春天来了。“在经历了美式、欧式风格后,现代建筑的装修开始返璞归真,具有文化底蕴的中式风格越来越受追捧,‘秦砖汉瓦’应用得也越来越多。”俞秋红说, 砖雕作为一种装饰艺术越来越受欢迎,以前父亲会参与很多新昌甚至外地古建筑的修葺和维护,我们就尝试把砖雕和古建筑艺术元素糅合起来,开发生产一些砖瓦和砖雕制品,制作出百余种规格和纹样的瓦当、滴水、筒瓦、板瓦、翘角、走兽、鱼龙回吻等古建筑构件。
同时,俞秋红还在提高产品质感、降低生产成本上做起文章,通过使用加工机械,改良传统技艺,实现了产品局部量产,有效解决了雕刻技师不足、老龄化等问题。
高品质又形式多样的砖雕产品颇受市场青睐,为了获得一件好的砖雕作品,有的客户不惜等上大半年,天功坊的年销售额也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俞秋红欣喜于这门传统技艺的回归,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喜欢“秦砖汉瓦”。为了让“秦砖汉瓦”飞入寻常百姓家,俞秋红创新推出了练字砖、砖雕礼品摆件等产品,让老百姓在家中,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做活态,复兴老行当
“我打算在这里做一个砖雕博物馆,并把它打造成一个砖雕技艺活态展示平台,不仅展示优秀的砖雕作品,更原汁原味呈现整个砖雕的制作过程,让参观者充分了解砖雕的技艺、特点和文化等,实现对这项非遗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在天功坊砖雕非遗文化园一个用“秦砖汉瓦”打造的四合院里,俞秋红介绍说。
父辈们用百年匠心精心呵护传统砖瓦与砖雕技艺,如今在继续做好砖雕的同时,俞秋红想让砖雕技艺保持活力并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看到它的魅力。2016年,俞秋红投资5000多万元在新昌县高新园区梅渚区块着手打造一个占地20亩,集非遗技艺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交流、非遗技艺活态展示、非遗技艺自制体验和非遗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文化园。“我的目标是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活态’的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集展示、体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未来它将是新昌非遗文化的一张‘新名片’。”俞秋红说。
俞秋红说,非遗的传承要以人为本,通过非遗文化园这个平台,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将传统砖瓦与砖雕技艺传承和发展下去,使非遗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在传承手艺的过程中,俞秋红对于手艺人的培养也有着自己的思考:“首先得热爱这门手艺,有一种高度的情怀、责任感;其次还要耐得住寂寞,要有执着、坚韧的内心,因为砖雕技艺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
俞秋红一方面积极在展览馆、学校开非遗公开课,宣扬砖瓦与砖雕技艺,另一方面,在省人力社保厅的指导下,俞秋红制订了职业能力标准,对这项技艺进行科学系统梳理的同时,还完善了理论知识。
“我要做的还很多。”谈到未来,俞秋红用了四个字,任重道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