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开路架桥天地宽 绍兴跃进“30强”启示录之三
2021年05月28日 09:36:03 来源: 绍兴日报 记者 林佳萍

  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跃进“30强”的道路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和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城市竞争,绍兴惟有以更大决心和毅力推进改革开放。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市持续拓展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善破痛点,直面问题抓改革

  问题是改革的缘起,解决问题是改革的目的,改革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

  产业之痛、城市之痛,曾是绍兴发展面临的两大痛点。产业之痛,痛在传统产业发展遇到了技术、环保和市场的天花板;城市之痛,痛在周边核心城市快速集聚形成巨大虹吸效应,造成“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困境。

  针对两大痛点,我市提出了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的改革发展思路,实施了一系列突破性、重塑性改革举措。

  改革,打破“坛坛罐罐”。我市锚定“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整合提升两大改革,持续推动集聚提升、加速智能化改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发展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主要经济指标走出了一条“V”形曲线。

  改革,培育新兴动能。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立足产业实际,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落实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正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化改革显成效。 

  改革,重塑城市体系。坚持以“融杭联甬接沪”引领城市体系改革,以主动服务姿态推进规则标准和政策机制改革,以错位发展理念提升城市核心功能,不断放大周边核心城市溢出效应。

  绍兴的实践有力证明,推进改革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断优化制度供给,打开新的发展通道。 

  狠抓关键点,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引作用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改革,既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又要善于提纲挈领抓住“牛鼻子”。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改革发展的竞速。绍兴抓纲带目,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政府、经济、社会等各领域改革。

  2019年11月,由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投资58.8亿元建设的中芯绍兴项目顺利通线投片,预计年产值超45亿元。作为全省集成电路“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关键项目,中芯绍兴项目从协议签署到开工建设仅用了79天,充分彰显“绍兴速度”和“绍兴效率”。

  “最多跑一次”,绍兴先行先试。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到“无差别全科受理”,从“标准地”“承诺制”到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从“一网通办”到“一证通办”……一系列创新举措、创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市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改革举措持续发力。

  7143名干部常态化下沉一线,解决解答企业各类问题7.4万个,去年以来,绍兴大力开展的“三驻三服务”活动深受好评。今年,又加码推出“三驻三服务”和“契约化”共建2.0版,全力打造闭环式全程服务、体系化联动服务、滴灌式精准服务、数字化智慧服务。目前,全市已组建91个专项服务团队,实现服务人员、服务方法、服务效能迭代优化。

  勇于试点,以点带面形成“风景”

  推动改革既要试点先行、打造“盆景”,更要以点带面、形成“风景”。回顾近年来的绍兴改革之路,我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以先行先试的魄力抓改革,数百项省级及以上试点和年度重点改革项目纵深推进,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高标准推进试点建设,河(湖)长制管理、生态环境赔偿修复等先行先试,获得“大禹鼎”银鼎,稽山鉴水展新姿。

  深化农村“五星3A”改革,取得成效后在城市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领域全面推广,形成“五星”系列创建体系。“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机制被评为“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

  创新实施“闲置农房激活”改革,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深入开展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深化“枫桥式”系列创建,大力推动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建设、信访“最多跑一地”改革、公安情指行一体化改革等试点,不断为“枫桥经验”注入新时代内涵和特色,被授予“平安金鼎”。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重返“30强”的道路上,绍兴始终坚持每年推出一批重点突破改革项目,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方位推动各领域改革,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了一批改革实践样本,在不少改革领域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找准支点,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是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着眼“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绍兴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最近,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大会暨“对话绍兴”经贸合作洽谈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在我市开幕。400余名中日韩工商界代表齐聚绍兴,就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重大机遇、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下的“中日韩+X”合作,展开探讨交流。

  海纳百川,包容大气。绍兴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理念,持续扩大各领域开放,对外开放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2018年6月,绍兴召开发展大会,吹响了新一轮开放发展的集结号。两年多来,广大乡贤积极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奔走呼吁、牵线搭桥,担当起家乡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纽带,反哺家乡回报桑梓。带着项目资本技术,投身家乡开发建设,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相继落地绍兴。 

  首届绍兴开放大会召开,奏响开放发展的时代强音;两年一度的国际友城大会,成为绍兴跟世界交朋友的“名片”;中日韩“一带一路”工商大会、中德高端制造峰会、中非经贸发展论坛等国际赛会落地绍兴,让绍兴的“朋友圈”扩大到五湖四海……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作为制造业大市、外贸大市、市场大市,绍兴谋定而动,加快开放型经济建设。绍兴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一系列对外开放大平台的落户,将成为绍兴融入“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开放发展的绍兴,显示出更强的吸引力。在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课题组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上,绍兴从2019年的53位提升到第24位。在城市体量偏小、身处沪杭甬等强市之间等情况下,我市聚焦“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敞开怀抱接纳八方人才。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引进大学生超1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改革无止境,开放不停步。聚焦高效循环,绍兴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区域合作与全球竞争,构建起全面开放新格局。

标签: 绍兴;改革 责任编辑: 吴珂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开路架桥天地宽 绍兴跃进“30强”启示录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