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小泥刀砌出“大世界” 沥海“建筑第一村”的蜕变之路
2021年07月15日 09:08:29 来源: 绍兴日报 见习记者 黎 欣

  “我们设计的建筑展厅马上要进入招投标阶段了,这个展厅将展示村里建筑能人的资料,陈列他们获得的建筑类奖杯或奖牌,希望能进一步丰厚我们村建筑文化的底蕴。”绍兴市越城区沥海街道华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厉正表介绍。

  说起华东村,离不开“建筑”二字。在村口就能看见“建筑第一村”的牌匾,黑底红花纹衬着白字,格外醒目。行走在村子里,栋栋外观精致的小别墅林立道路两旁,高高的路牌指示着村里的重要区域,木工公园、工匠景观、建筑文化陈列室,与建筑相关的元素随处可见。

  作为沥海建筑业的发源地,华东村走出了不少建筑能人,他们不仅带领华东村民脱贫致富,更谱写了沥海街道乃至绍兴建筑业史上的新篇章。

  绕不开的“金字招牌”

  “华杰师傅是我们华东村的第一块牌子,小学语文书里都有他的名字!”提及华东村建筑业的发展历程,年逾花甲的村民李大爷自豪地说。他口中的“华杰师傅”,就是在浙江甚至全国范围内都有广泛影响的建筑企业家李华杰。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生活穷困,华东村有不少个体手艺者外出打拼,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挤着绿皮火车,拿着一把泥刀走南闯北,李华杰就是其中一员。从底层的活做起,打桩基、拎砂浆、搬砖、砌墙样样都干,把工地当学校,李华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世纪80年代,李华杰在村内开始组建小型建筑队伍,不少青年到他这里拜师学艺。带着徒子徒孙们,李华杰勇闯上海滩。凭借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厚道本分的人格品质,他逐渐在建筑劳务圈中崭露头角。

  不久后,李华杰成立了上虞农垦建筑工程公司,这就是著名建筑企业浙江舜杰建筑集团的前身。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建筑队伍到国家大型特级企业,浙江舜杰多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上海白玉兰优质工程奖等奖项。在建筑界内,李华杰颇有名望,大家都习惯性地尊称他为“华杰师傅”。

  厉正表说,李华杰积极吸纳周围村庄劳动力,既提供就业岗位,也传授手艺,一带十、十带百,李华杰培养出来的建筑企业家和建筑人才难以计数。

  在华东村的励志廊上,李华杰位列建筑名人的首位,介绍文字赫然写着“建筑界公认的泰斗和先行者”。

  小泥刀砌出“大世界”

  “我们华东村有1092户人家,全村总人口3079人,其中有75%的劳动力从事建筑行业,项目经理及以上级别的超1000人!华东村几乎家家户户靠建筑赚来的钱,建起了新房,盖起了别墅。”厉正表自豪地介绍道。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师徒制为核心,华东村人亲带亲、邻帮邻,建筑手艺在本村及郭渎、联谊等兄弟村间流传,涌现了包括李华杰、李金奎、李寿祥、李顺来在内的一大批建筑业能人,他们开创浙江舜杰、浙江舜江等著名建筑企业,足迹遍布祖国的大部分省、市、区,带领华东村及其他村落的青年劳动力走上了富裕之路。

  从修修补补到造一层半的楼房,再到建洋房高楼,“小泥刀”砌着外面的大世界,也不忘把家乡砌成新模样。厉正表说:“我22岁来华东村的时候,大家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现在村里别墅林立,村容村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实事求是地说,村里的发展靠的是党的领导,也离不开这些建筑能人们的支持。”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华东村的建筑能人就反哺家乡建设,30余年从未间断。2000年村道扩建,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建筑乡贤们负担了大部分资金;2005年,他们又捐出百万专款,资助华东村旧村改造行动;2008年,村党支部出面向在外的建筑企业家借款160万元,依靠借款利息专门建立了一支保安分队,24小时值班保证村庄安全。铺路建桥、整修河岸、危房拆建,或是自来水安装、绿化养护、祖坟搬迁……“村内的大事小事,乡贤们都会慷慨解囊。”细数过往,厉正表难掩感激之情。

  除家乡建设外,这些乡贤还十分关注村中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浙江舜杰每年春节都会给村里7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金。2010年,以李顺来为代表的华东村企业家联合成立“老年养老基金”,给村里65岁以上老人发放“月薪”,并承诺这项工作持续30年。2013年,以李华杰为代表的建筑能人们又筹款建了村老年活动中心。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保障,让老人们能较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建筑师傅们的家乡观念很深厚,村里还有各类专项资金帮助弱势群体。”厉正表表示,“他们看过外面的大世界,觉得家乡落后了,所以愿意支持村里搞新农村建设和公益事业。”

  忘不了的“先行精神”

  当初背着编织袋外出闯荡的“泥工哥”,有的甚至不解“一平方”为何物,而今他们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奋斗,跻身业界精英行列。从零散的个体手工艺人到规模庞大的建筑企业,华东村建筑人开枝散叶,通过师带徒“传帮带”的方式,“孵化”出了一大批建筑公司,不断做大做强。例如,由李华杰创办的浙江舜杰建筑集团,多年来已在10多个省、市、区设立区域分公司或办事机构。产业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华东村的建筑企业家乐意招聘本地劳动力,并会为村内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提供工作保障、专业培训等,以此帮助一辈又一辈的人富裕起来。

  走出去的建筑乡贤未忘“先行精神”,他们从工程施工起步,搞房地产开发,也开始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探索。“我们村的建筑能人开起了装饰公司、审计公司等,与建筑相关的小公司就有20多家。”厉正表说。建筑女强人李冬兰,在上海开着建筑工程咨询服务公司,专门提供造价咨询服务,为大中型建筑项目“保驾护航”。浙江舜江建设集团在深耕建筑领域的同时,也将业务辐射至码头物流、高新农业、新能源电机等行业,成长为一家多业态的大型企业集团。

  先行者筚路蓝缕,带动一个滨海小村完成了从温饱难继到建筑强村的华丽蜕变。现在的华东村,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富裕,同样走在了新农村建设的前列。近年来,华东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等多项省级荣誉。

  在华东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立着一堵宣传墙,墙上雕刻着建房造屋的忙碌场景,也刻着“筑家筑心筑梦”6个金色大字。厉正表说:“这是华东人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也代表着我们一如既往的建筑梦想。”

标签: 浙江;农村建设;建筑;脱贫 责任编辑: 陈雷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小泥刀砌出“大世界” 沥海“建筑第一村”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