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村口的涂鸦”,藏在深山的农民画展
2021年11月19日 11:15:58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雷晓燕 通讯员 翁恺科 宋词

  三都乡松庄村距离松阳县城约20公里,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古村落。今年国庆期间,在一群年轻人的策划下,为村里的爷爷奶奶举办了“村口的涂鸦”画展。用年轻人的话说,是“为这群可爱的人做了一件可爱的事”。

8009930484292.jpg

  所有作品,都是爷爷奶奶和那群年轻人一起创作的——在年轻人的指导下,爷爷奶奶将双手、土豆、菜心和茶叶等蘸上颜料,在纸和画布上印下属于他们的乡村记忆和乡野风韵。

  这个乡土画展,让人眼前一亮,吸引了众多游客。接下来,爷爷奶奶的作品,将出现在明信片和当地农产品的包装上,让这份温暖和淳朴的美被更多的人感受、品味。

8009930338312.jpg

温暖——我帮你穿针卖农产品,你送我蔬果柴火,日积月累的“亲情”催生画展

  2017年,上海人孙迎盈来到松庄村,开了间叫桃野的民宿。她至今还记得,一路风尘仆仆地从上海赶到松庄这个浙西南小山村时,一下车,正逢村民们在村口的凉亭里包桃子。尽管是生面孔,还是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款待,尝了好几个刚刚从桃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桃子。

8009930410248.jpg

  接下来的日子里,孙迎盈和员工以及客人每天都在窄窄的村巷里往返穿行,看村民们有时背着农具田里来地里去,有时在房前屋后忙里忙外。有时遇到了,相互之间扯着嗓门打招呼,问声“饭吃了吗”。有时遇上饭点,淳朴的村民就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

  有时,孙迎盈和员工们会邀请他们来民宿一起喝酒、唱歌、看电影。父亲节、母亲节,为他们扎一束小花。更多的时候,为他们穿个针,解决一下手机和电视的小问题,帮他们卖桃子、桃胶、菜干等农产品。而他们,也常常带着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家里囤的柴火送到店里。

8009930598408.jpg

  渐渐的,孙迎盈与村民彼此间变得像亲人。“他们像自己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感觉很亲切。”孙迎盈说。

  平时的松庄村,常住人口不足80人,九成以上是老人。几乎每年,会有一名老人离世;几乎每年雨季,会有老房子倒塌。

  看到这些情况,孙迎盈就想带着这些爷爷奶奶做点新鲜的事,丰富爷爷奶奶的山村生活,让他们得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为他们单一的山村生活增添一点小小的乐趣,如同平时带着父母喝咖啡、蹦迪、听音乐会、看展、出门旅行一样。

好玩——爷爷奶奶用双手、茶叶、土豆等写写画画,记录下乡村记忆和山野乡韵

  进入9月,山里早晚逐渐凉快了下来,孙迎盈和员工们开始行动起来。

  今年73岁的叶金娟奶奶就住在“桃野”的隔壁,孙迎盈和员工们叫着叫着,就把她叫成了“隔壁奶奶”。

8009930669508.jpg

  隔壁奶奶头发花白,扎着两根麻花辫,笑起来有个很明显的酒窝,就像村里的“小芳”老去的样子。

  她有一儿两女,但都不住在村里,平时和爷爷一起生活。奶奶很勤快,每天早上4点多就背起锄头去田里。忙完一天的活计,坐在暗暗的灯下,习惯给自己倒上一杯满满的土烧。一进入5月,奶奶喜欢打着赤脚满村走动,大概跟她身体棒有关吧。

  作为邻居,孙迎盈和员工们享尽了奶奶的福利:隔三差五,奶奶就捧着地里现摘回来的豆角、苋菜等送给他们。所以,他们特意带奶奶完成了一组蔬果拓印,用的是青椒、土豆、菜心、香菇、苹果等蔬果,拓印下的,是他们跟奶奶礼尚往来的日常。

  而另一组,是奶奶用脚掌和双手完成的,画的是她曾经养的那群鹅。最壮硕的那只,被很多观众戏称为“带头大哥”——“带头大哥”的主体,是奶奶宽厚而温暖的脚掌,而黄色的鸭嘴和鸭脚,是民宿一个外号叫“鸡蛋”员工添上的。

  “鸡蛋”回忆说,奶奶起初听说要画画,一个劲地摇头,“做不来哟,做不来诶,字都不会写,怎么画画哦”“不行不行的”,后来变成“还要不要画哇”“我下午不出去,还画画吗”。

  叶国文爷爷80岁出头,他的一块茶田就在“桃野”客房下面,客人常常可以看到他背着竹篓一行行地走过来、走过去。

  当“鸡蛋”和同事们在做紫苏拓印的时候,忽然想到叶爷爷也可以用他的茶叶来做同样的事情。于是发出邀请,没想到叶爷爷一口答应了。

8009930732292.jpg

  他们特意选了一个不耽误叶爷爷干活的下雨天,整整5个小时,完成了4幅作品。整个过程中,烟瘾重的他竟然一次烟都没抽。

  在松庄这个小山村里,村里唯一一名梳着大背头且纹丝不乱的村民,是村里的毛周法爷爷。

  毛爷爷当了50多年的“赤脚医生”。早些年,山里交通不便,村民们大多就近求医问药,他经常一早背着药箱出门,去附近村庄医治,天黑才回来。

  50多年,毛爷爷换了三只药箱,手头的这个,是第四只。在和“鸡蛋”商量画什么的时候,他选择了药箱。他解释说,这个东西熟悉,老朋友了,闭着眼睛都能画。于是边画边唠叨,边画边调侃,还讲起了很多以前给村民们看病的故事。

  黄莲珠奶奶的作品在村口完成。

  她今年93岁,是村里最高寿的老人。老伴去世后,黄奶奶一个人生活,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去村口走走。在村口的亭子里,看进出的人,看过往的车,看别人闲聊……

  于是,“鸡蛋”和同事们干脆把画板搬到村口,请奶奶随便画,画看到的、想到的事物。奶奶捏起笔,想了一会,照着凉亭上悬挂的横幅,写下了她的名字,描下了一些她喜欢的偏旁部首,字的局部。

  算下来,前后共有7名村民参与了“创作”,其中有6名是60岁以上老人。

8009930799112.jpg

共享——爷爷奶奶的画受到游客喜爱,下一步将出现在文创作品上

  10月1月,山村里的农民画展——“村口的涂鸦”开展。

  为何取名“村口的涂鸦”?孙迎盈解释说,村口,是大家进入松庄村的起点和必经之处,关于村子的一切人、事、物、美好的情感以及理想生活的向往都从这里开始。

  在松庄村61号老屋,陈列着爷爷奶奶们25件水彩、油画和书法作品。

  画展的序,是村民李文生代笔的。李文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孙迎盈请他代写画展的序,他欣然应允。

  李文生夫妇在上海做了20多年木材生意,已经说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连烧菜都习惯放点糖,却在2017年回村养老。为什么会回来?他的回答总是很简单:因为这里是家。

  关于家和乡愁的画作,引来了不少看展的观众。来自上海的游客阙女士说,鹅用手画出来很鲜活。游客喻女士也说,村民将生活中的细节搬到画中,并用艺术手法呈现出来,风格淳朴自然,“好看”。

  “爷爷奶奶们没有什么美术功底,但他们是生活中的艺术家。”孙迎盈如是说。在“桃野”员工的指导和帮助下,爷爷奶奶们将日常又不日常的生活细节搬到纸和画布上,“淳朴而美好”。

  她说,爷爷奶奶们从起初的疑惑、羞涩,到后来主动说好玩,这一过程让彼此都感到很快乐。“生活在一起,共享彼此的情感,给予村民更多的温度,大概是我们这样的乡村后来者最容易做到的事。”

  共享,不仅仅是村民和乡村后来者之间的事。

8009930860744.jpg

  今年70岁的叶唐法是名乡土画家,祠堂的门神、壁画都出自他的手。听说邀请他作画,特意从县城住处赶回松庄,对着村里的百年石桥一画就是整个下午。后来,一场大雨中断了创作,画也来不及填色。

  考虑到他上下山不便,“桃野”就没再请他回村。所以,他的底稿一直留着,复印了几份,供客人们填色,一起参与到创作的快乐中。

  据介绍,爷爷奶奶的作品将会出现在“桃野”的一些文创作品上,如明信片,当地农产品的包装上。

  “村口的涂鸦”将持续展到11月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标签: 责任编辑: 庞舒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村口的涂鸦”,藏在深山的农民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