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3日讯 什么是相濡以沫?如果你问70岁的黄岩村妇周春琴,她目不识丁,必然一脸茫然。然而,在村民眼中,她守着瘫痪的丈夫三十五载,恰恰一直在诠释着这个词汇。
飞来横祸,能干丈夫变瘫痪
上世纪60年代,黄岩区茅畲乡的周春琴嫁到了下街村。丈夫叫牟正明,一米七八的个子,身板结实,干活也勤快。婚后,夫妻俩以种田为生,养育了三个儿女,五口之家的小日子过得清贫却知足。
命运在1981年拐了个弯。那年,周春琴35岁,牟正明37岁。当时,村里有户人家造新房,喊了牟正明去帮忙。没几天,意外就发生了,牟正明从脚手架上跌了下来。
这一天,周春琴永生难忘。“我在家门口绣花,别人告诉我正明出事了,我跑去一看傻了眼,他在地上蜷缩成一团,没了知觉。”周春琴说,“我隐隐有种预感,正明这辈子怕是站不起来了。”
周春琴带着丈夫辗转黄岩、杭州两家医院,诊断结果显示:牟正明的第4、5节脊柱已经碎裂,必须马上手术。周春琴借了一笔钱,终于把丈夫送上了手术台。可惜,手术效果不理想,她依然没盼到丈夫站起来。
住院8个月,医药费花掉了3800元。手术伤口发了脓,继续治疗又是个无底洞,无奈之下,周春琴带着丈夫回了家。
生活所迫,弱女子挑起养家重担
回家后,周春琴痛哭流涕,生活却连抹眼泪的时间都不留给她。瘫痪的丈夫需要照顾,年幼的儿女需要抚养,周春琴一下子成了家里的主心骨。
“家里没了壮劳力,我就得顶上去。”周春琴揽下了原先两个人干的农活,一个人种了9亩水稻。每天一睡醒,甭管天亮没亮,周春琴就下地干活了。
为了贴补家用,她还养过猪,种过芋头和莳药。黄昏时,三轮车骑行两小时,她载着芋头和莳药去城里卖,回头往家赶时已是半夜了。那时,路上出过劫道的事,周春琴胆子本来就小,每天过得心惊胆战。然而,为了生计,心里再害怕,她也不得不挺直了背脊,拼命蹬着脚踏板往前冲。
在厄运的泥潭中挣扎,周春琴也曾希望有人伸出援手。然而,公公婆婆自顾不暇,连亲儿子的病床前都极少来。周春琴尤记得,公公帮她借来50元医药费,生怕她还不了,村里卖房分了钱,还没进她口袋,就被公公直接拿去还债了。
牟正明时常想,亲爹都帮不了,他更不该奢求妻子不离不弃。他没想到的是,周春琴不仅撑起了家,拉扯大了儿女,而且还对公婆以德报怨。公婆临终前,周春琴不计前嫌,在床前日夜侍奉,替他尽了一份孝道。
35年来,她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生活再艰辛,周春琴始终把丈夫放在第一位。
35年来,周春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因为每个深夜她都要为丈夫翻身。突遭变故,她曾暴瘦二十来斤,起初,这么瘦弱的手臂完成翻身的动作实在费劲,如今,她却已经能轻松抱起丈夫。
丈夫的左手手指无法伸直,她就给他做按摩;丈夫的双脚发生溃烂,她就每天给他换药;丈夫的大便不通畅,她就用手给抠出来。由于长期卧床不起,丈夫的情绪时好时坏,还会冲着她发火。周春琴从不恼火,也从不还嘴。
在外干活时,周春琴还牵挂着家中的丈夫。早几年,她给丈夫买了一台手机,夫妻俩达成一种默契,铃声响一声,不用接电话,她就知道丈夫有事喊她回家。无论离家有多远,她都会立马跑回去。大夏天,丈夫有时会没事找事,因为担心她中暑,想让她早点回家。
在周春琴的照料下,牟正明除了双手肌肉萎缩外,没患过其他毛病,面色红润,耳聪目明。他的床铺,也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
今年,两人的婚姻步入了第50个年头,夫妻俩住上了儿女出钱盖的平房,受到了政府的照顾,日子也没那么紧巴巴了。周春琴年纪大了,种不了多少田了,更是一门心思照顾丈夫。
“真的很惭愧,让你吃了太多苦。”牟正明时常感慨。而周春琴只有一句话:“你是我老公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