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迎难破题“进行时” 台州市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纪事
2016年08月08日 10:38:02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陈兴多 实习生 庄琳珊

  浙江在线8月8日讯 城中村改造,有着“天下第一难题”之称。今年,这道“难题”成为了我市的“必答题”之一。

  在城中村改造“破难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打出决心,打出力度,不仅着眼于城市长远发展、三区融合,完善城市核心区、城市重要功能区块,更把一些十几年来的“烂疮疤”提上日程。市区共安排拔钉破难村9个、整村签约村11个、前期启动村11个。拔钉破难村要求7月底签约率达95%以上,10月底全面拆除;整村签约村要求年底签约率达95%以上;前期启动村则要求年底完成征地协议签订。

  自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不到半年时间,我市已经完成签约6153户,其中拔钉项目签约1634户,签约率达98%。在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造计划里,正积蓄着台州发展蝶变的力量。

  命题,以铁的决心抓好城中村改造工作

  6月12日上午,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一间间砖混、钢架结构厂房应声倒下,椒江金色兰庭南面区块11家企业2万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终于全部拆除。对比周边的现代住宅小区和学校,这片遍布着低矮厂房和破旧民房的区块显得格格不入,成了中心城区的一片“旧伤疤”。

  毫无疑问,城中村不仅影响城市的形象,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困扰许多城市发展的“痼疾”。城中村改造,也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中村导致的“半城市化”问题,在我市同样存在。对此,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而准确的认识。

  今年3月15日至16日,市委书记王昌荣,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率领市党政代表团到温州考察学习,城中村改造正是其中一项重要考察内容。

  3月22日上午,王昌荣又对市区交通建设、闲置土地整治和城中村改造进行了重点调研。“拆迁只有100%,没有99%!”他指出,加快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立足台州实际,搞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铁的决心抓好城中村改造工作。

  相关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4月初,我市吹响了城市建设攻坚“冲锋号”,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城中村改造。31个村,共涉及拆迁户12762户,连同违章建筑等,总共建筑面积274万多平方米——这就是今年我市城中村改造的“任务书”。被改造的村以实际情况的不同,又划分为“拔钉破难”村、“整村签约”村和前期启动村。

  目前,我市已经完成签约6153户、厂房35家。这其中,9个拔钉项目共1668户,2609间房屋(厂房),建筑面积(包括违章建筑)共67.2万平方米,截至8月3日已签约1634户、厂房35家,签约率达98%,拆除总面积50.6万平方米,达75.4%。剩余16.5万平方米建筑要求在10月底前拆除完毕。

  立意,以长远眼光疏通城市的发展“脉络”

  狭窄的道路,矮旧的房屋,杂乱的布局,整个村子环境脏、乱、差——这是城中村给多数人留下的印象。事实上,这些城市间的“夹缝地”,不但存在着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等隐患,也成为了城市区域发展中的短板。城市功能区内裹挟着破旧的房屋,或是简陋的手工作坊,原本的通衢大道上横亘着的老旧民房……城中村如同顽疾一般阻塞了城市疏朗的发展脉络。

  可以说,城中村改造是民生和发展的结合点,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王昌荣书记在调研中明确指出,当前,城中村改造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抓好城市核心区内、内环路沿线和景观大道沿路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在地图上查看今年市区城中村改造区块范围,台州中心区、商贸核心区,椒江的葭沚老街区块、江滨公园西进区块,黄岩的江北区块、高铁新区,路桥的飞龙湖区块、中央山区块……无一不是城市核心区或者三区连接主干道两侧的重要区块。它们的改造,对于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区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建设中的内环路,是未来连接三区的重要交通通道。而黄岩东城街道的红四村,是内环路8号立交桥的必经之处。通过对红四村的整村拆改,不但为内环路的建设,也为城市整体框架的构建腾出了空间。目前,该村签约率已达100%,7月31号下午已经全部拆除地面建筑物。而随着7月31日黄岩江口节点的突破,内环线黄岩段所有攻坚节点已在7月底实现了全线无障碍施工。

路桥区桐屿街道的新保村,位于路桥中央山西面山脚下。近年来,随着路桥城市建设的向西推进,新保村的区位优势愈发突出。作为路桥老城区西进的“桥头堡”,目前,新保村涉及文化路西延、体育公园、安置小区建设等多个市、区级重点项目。7月17日,随着最后7间房屋拆除,新保村成为了全市第一个签约和拆平两个“100%”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用句俗话说,过去我们是守着金饭碗讨饭吃。”新保村的一位村干部如是说。城中村改造拆掉的,是脏乱差,淘汰的,是落后产能,换来的则是一片发展新天地和村民未来的品质生活。

  破题,以实干的作风攻坚克难

  拔钉破难,关键靠实干。市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进,离不开各级各部门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

  自“城建冲锋号”吹响后,市建设部门实施挂图作战,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同类项目竞赛。各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所涉各区、街道、村居、指挥部的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在征地拆迁、群众安置等工作中“舍小家、顾大局”,连续开展“7+黑”“节假日无休”“雨+晴”等攻坚活动,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椒江金色兰庭南面区块6年前启动改造曾因故搁浅,今年4月重启以来,指挥部将区块分为东、中、西三大块,编排改造时间表,分步推进,融化了多年的“坚冰”。目前,该区块内的居民户已经全部签约。在洪家街道上徐村的征迁工作中,街道把村民的情绪疏导作为工作重心,成立了攻坚组,几乎天天要到村里,不分白天黑夜地做工作,1个月就签下了365户中的364户。

  黄岩区通过激发村两委干事主动性来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在该区红三村的征迁工作中,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由街道搭台,村“两委”唱戏,主要由村里做工作,极大调动了基层征迁的积极性。据了解,该村自愿签约户数超过90%以上。东城街道红四村有一位拆迁户身患尿毒症,且双目失明不肯搬迁,街道一方面找到其亲戚连续对其走访劝说,一方面安排好过渡房,自掏腰包帮其解决生活困难,最终感动了拆迁户,成功签约。

  路桥区路北街道的洋洪村70天时间完成丈量评估到签约100%,这其中凝结着各级党员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一位街道干部的父亲不幸患了癌症,他不得已放下手头工作把父亲送到杭州治疗。等到安排好治疗事宜后,他立即赶回,并一直坚持到整村拆平。

  随着一块块“烂疮疤”被攻克、市区融合的关键地块被拿下,台州的城市建设,正向着更高的台阶加速迈进!


标签: 改造;城中村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