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思荣老人。 吴敏力 摄
浙江在线8月12日讯 8月11日,在温岭市万昌路家中,84岁的张思荣捏着手中的存折,心情略为焦灼。老人腿脚不便,他盼着天气放晴,好去一趟慈善总会。“要把助学金送过去,两个娃娃需要。”张思荣说。
从2013年开始,老人每季度捐助一万元,定向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护理专业学生,希望能以绵薄之力,帮助解决当前护理人员紧缺的难题。
2010年底,张思荣的老伴突发脑梗,此后,老两口长期辗转于温岭几大医院。“护理人员真是太紧缺了。”回忆当年的情形,张思荣连连摇头。在病房里,老人见过家境困难的病友,请不起陪护人员,家人只好没日没夜地陪着,结果是“一人病倒,全家累倒”;老人也见过病号太多,病床排到了走廊上,护士来回奔波,汗流浃背的情景。
“护理人员紧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温岭市卫计局医政医管科副主任徐红波介绍:“尽管从每千人口护士数等数据来看,温岭处于全省中上水平,但对照国家标准和温岭的实际服务人口,仍有所不足。”
张思荣由此萌生为护理工作出力的想法。2013年9月9日,他走进温岭市慈善总会,捐出了一万元。“定向捐助护理专业的贫困大学生。”从此以后,老人每季度都会向慈善总会捐赠一万元,至今累计捐赠12万元。
尽管老人有退休金,但以当时老人的家庭状况来看,这笔钱仍是大数目。老人的子女担心他没钱用,张思荣回答他们:“自己够用就行。”此后,老人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开支,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1000元以内。记者看到,当天张思荣的午饭是一碟冬瓜、一盘海带、一盘青菜,再加上一小碗饭。
由于当年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对对象,慈善总会把老人捐献的钱保存起来,成立了一个微型的“专项基金”。直到2014年,当地两名贫困学生考入护理学专业,这笔“基金”正式启用。
“张爷爷很慈祥,他叮嘱我不要把这事放在心上,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社会。”结对人小丹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与老人见面的情景。如今,小丹已是绍兴文理学院护理学本科专业的大二学生,先后获得过三次学校奖学金。小丹的同学们也知道这件事,她们在感动之余,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
去年3月,张思荣老伴离世,但他脚步却更加坚定。“这件事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但个人力量还是太小。”张思荣说,希望能形成社会合力,一起解决护理人员紧缺这个难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