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天台退休教师历时10年为40余种老手艺“作传”
陈舟宝《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一书问世
2016年08月13日 14:53:46 来源: 台州晚报 记者 陈红松

  浙江在线8月13日讯 10年来,踏遍天台各个村落,用镜头和文字为40余种老手艺一一“作传”;上月,又将“老手艺传记”汇编成册,并由学苑出版社全资出版。昨日,记者收到了天台退休教师陈舟宝的新著《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

  2000张视频解析图记录老手艺

  陈舟宝,笔名“打捞沉船”,自号“赤城老叟”。1941年生,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打捞沉船——天台老手艺寻踪》是一本新的通俗读物,作者用历史的、发展的、深入的目光,全面探索老手艺的方方面面,多角度地透析老手艺奥秘,200多张高质量的彩色插图吸引读者眼球,还有近2000张视频解析图可供老手艺爱好者、专家、学者选择使用。

  天台过去很穷,四周高山,中间有一块不大的盆地,只有溪岸旁的少量土地可以灌溉,大多数农田都是靠梯田。为了维持温饱,农家子弟都会去学一样手艺,所以天台农村做手艺的人特别多,门类也特别齐全。天台也因此出现了篾席村、箬帽村、糠筛米筛村、奓箉米簸村、箍桶村、瓦蒸村、海带绳村、毛竹蒸笼村、蓑衣棕绷弹花村等等专业村;木匠、石匠、铁匠、镴匠、篾匠、泥水匠、剃头匠、裁缝匠、油漆匠、棺材匠,还有棕绷、蓑衣、弹花匠……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我老家来说,一个百十户的小山村,做手艺的就有几十人。这些手艺没有书本记载,没有确定的产生时间、确凿的发明创造者,只用以人传人,以手传手,以一对一的师徒或父子兄弟的面授来传承技艺。”陈舟宝说,这是“活”的文化,是所有传统文明中最脆弱的部分,这些“带着体温的老手艺”,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应忘记。

  高汉:陈舟宝之举好比“打捞沉船”

  为了不让老手艺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退休后的陈舟宝从2007年开始,自费收集拍摄老手艺,开启了十年寻踪之旅。

  他说:“第一,成就这些精致物品的只是几件简单工具和那双粗大的巧手,我羡慕这双灵巧的手,于是他们成为我青少年时代最崇拜的人;第二,我熟悉农民的生活,我能从他们口中听到朴素的声音,这是我采写老手艺的生活基础。我凭着这两条走近老手艺,记录老手艺,解读老手艺,展示老手艺与它的演变历程,记录手艺过程中的智慧与革新,手艺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九十高龄的著名作家、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高汉先生说:“老手艺文稿记载的虽只限于天台山地区,但对整个吴越乃至中华古文化而言,也无异于我国手工业发展长河中‘沉船’的藏宝。它记载着旧时代自然经济条件下,远古及于近现代手工业发展的大量信息,储存着老手艺人代代相传和创新的聪明才智及辛勤劳动。同样,它是我国手工业发展史上光辉的里程碑,能把这些‘沉船’里的藏宝逐一打捞出来,清理得一清二楚,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尽管内容各异,它仍如春秋时代之有《考工记》和北宋李诫之修《营造法式》。着眼于此,我建议应名《打捞沉船》,以与舟宝之名相表里。”


标签: 手艺;匠人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