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2日讯(记者 斯信忠 县委报道组 任平) 三门县自两年前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以来,以“穷县富治水”的决心,强势推进各项工作,累计完成投资额14亿多元,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投资2亿多元的7个项目,则采用市场化建设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县相继获得了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省“清三河”达标县、省级节水型社会等荣誉。
“治水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三门县采取多条腿走路筹资办法,引入市场力量参与建管,既有利于缓解财政即时支付压力,又能有效解决地方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从而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和运行效率。”三门县委副书记、县长邱士明说。
9月初,记者来到三门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只见三门富春紫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取样点取水抽检。公司副总经理陈洪天介绍,除了早晚各一次抽检外,取样点还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一旦水质超出标准,中控室里的监控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委托这样的专业公司打理,有技术保证。”三门县建设规划局重点办主任方土说,如果政府自己单独组建团队,不但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而且也缺乏强大的后援力量支撑,人力配备上也要更多,所以采用市场化托管的模式。
三门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就用这种模式,即由三门富春紫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自行投资建设和维护,二期的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由企业承担,加上一期的特许经营权转让资金5700多万元,企业经过测算觉得还合算,这“一进一省”共为三门县缓解1亿多元的财政即时支付压力。第二期工程自去年3月投用后,三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每日4万吨,比原来增加一倍。政府则以每天每吨1.06元的价格,购买污水处理服务。
今年4月份,该县又委托上市企业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尚洋公司,在全县开展首批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及系统的建设,政府主要负责站点的“三通一平”基础工作,而总投资700多万元,则由该公司负责筹措,该公司现正在抓紧施工,争取9月份投入运行,届时公司将安排专业团队负责后期的维护管理,该项目不但不用财政出资,而且缩短了一半建设周期时间,协议规定,政府将以每年出资的形式,向该公司购买水质检测数据,此举取得了政府、企业双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