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在浙江这片经济热土上,工业更是彰显着如命脉般重要的意义。将目光移至浙江沿海中部的千年古城-临海市,柔美秀丽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工业“强心脏”。
2017年1至2月,临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8.2%,这份最新数据标志着临海迎来工业发展的“开门红”,将去年的良好态势延续:2016年,临海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73.5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2.2亿元,同比增长9.4%,两项指标总量均居台州首位。
在临海市委书记蔡永波看来,工业是临海发展的脊梁。而在重大项目、创新机制、平台建设合力支撑之下,临海挺直工业脊梁,以崭新面孔诉说古城的崛起力量。
项目聚势裂变 厚积发展动能
投出决定产出,项目承载发展。“只有深耕项目,才能厚积动能。”临海市经信局局长王建兵告诉记者,临海狠抓项目建设和工业有效投资,提出“每月召开一次项目现场会,每两个月集中开工一次,每季度举行项目督评会”的要求,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快速推进。
走进位于临海头门港的吉利汽车产业园,年产30万辆整车扩建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将达330亿元。
“扩建项目带来的不是几个点的增长,而是倍增翻番的效应。”正如该项目副总指挥黄剑斌所说,项目,就是一个区域裂变发展的“反应堆”。
“2012年,吉利大洋基地产值还只有16亿元。到去年,该基地产值就达到108亿元,增长5倍多。”黄剑斌告诉记者,他所负责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5天。
如此高速高效的投产,背后是临海紧抓项目的雷厉风行。记者了解到,自“百大项目、百团攻坚”行动启动以来,临海市镇村三级联动,变“联系项目”为“负责项目”,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店小二”式服务。
如今临海迎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爆发期”,已先后举办5次重大项目开工仪式,共计6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358.6亿元,平均间隔18.5天。
创新集智谋远 夯实发展基础
2016年3月,浙江正特股份有限公司再度斩获有“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红点奖殊荣。这已是浙江正特连续四次获奖,究其奥义,离不开创新二字。
“我们通过创新来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从中低端消费群向中高端消费群转移。”该公司研发总监单才华告诉记者,从制造到智造,创新助浙江方特实现革命式的跨越。
在临海,和浙江方特一样,加强科技创新已成为临海企业家的共识。
据统计,去年临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9.58亿元,同比增长29.4%,高于规上产业增加值2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2.3%,同时临海还拥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科创成果喜获丰收的背后,离不开临海市政府的精心灌溉培育。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临海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1000万元用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当创新步伐前头迈的同时,管理也应当齐头并进。“我们一直注重龙头企业、规上企业的培育和加强企业家的培训工作,花了三年时间把临海所有规上企业负责人轮训了一遍。”临海市副市长陈福清告诉记者,临海还将通过推动“规改股、股上市”,倒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
在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齐发力之下,去年,临海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3家。目前共计有规上企业47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45家。
平台合力承载 拓宽发展空间
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良好平台的承载支撑。在临海头门港新区,南洋涂吹填海上作业完工,医化园区新增8700亩土地;东海第六大道、东海第八大道、南洋四路基本建成,园区道路网不断完善……
一系列“组合拳”出击之下,头门港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产业发展也从大投入阶段向高产出阶段迈进。
头门港新区党工委书记胡新民告诉记者,现下新区内汽车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南北洋两个区块“比翼齐飞”,形成了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业集群,“今年,我们将以强平台、引项目、聚产业为主线,打造千亿平台、千亿产业、百亿企业。”
在抓大的同时,临海也注重为微小企业提供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建设加快推进。到去年年底,临海共有6家台州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其中,国家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家,浙江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3家。
放眼未来,头门港新区将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汽车城和“绿色药都”,争取2020年产值超1000亿元;临海经济开发区将重点推进国际医药小镇建设,建成国际化、现代化高端制剂产业集聚高地,打造又一个1000亿级的产业基地。
一幅宏伟的工业蓝图正在一笔一画绘就,正如临海市市长梅式苗所说,“今后五年是临海赶超跨越的机遇期,我们将站高谋远,奋力跻身浙江省工业经济第一方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