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菊英每天上街摆摊度日。 记者谷尚辉摄
凌晨3点,宴菊英轻手轻脚地起床了,孙子孙女还睡得熟。
煮牛肉、拌酱料、摘蔬菜……她要准备出摊所需的各种食材。到早上7点钟,孙子孙女起床了,宴菊英给他们每人5元钱吃早餐,让他们自己过马路去对面的幼儿园。
一个“顽固”的流动摊点
今年52岁的宴菊英,来自四川内江,现居住在椒江洪家台州客运东站对面的移动板房内。2013年儿子意外死亡后,儿媳妇弃家而去。
“带着两个孩子,必须要有活干。”宴菊英弄了辆小三轮车,在车上搭了个透明箱子,每天骑出去卖凉皮、面条。她选择在台州客运东站周围活动,“这里人流量大,生意会好一些。”
几年前,执法队员发现了宴菊英的活动轨迹,流动摊点属于行政执法管理范围,随意占道经营违反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我们最开始发现的时候劝导过几次,让她不要摆了,不过效果不怎么好。”椒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说,他们也没收过宴菊英的车子,把三轮车上的售卖器具也拆掉了。
宴菊英和城管队员打起了“游击战”:你来我跑,你走我卖。
“有时候反应慢了,就被查住了。”宴菊英说,最频繁的时候,天天和执法队员打照面,一天能遭遇七八次。
除了孙子孙女,执法队员就是她最熟悉的人了。
由于频繁的查扣,2015年年初,宴菊英带着孙子孙女回了老家。“想回去种田,摆摊摆不下去了,查得太严。”
在老家干活时,宴菊英全身大面积烧伤,治伤花了她的大部分积蓄,生活日渐拮据。
城管想叫她去单位食堂上班
2015年年底,宴菊英祖孙三人回到了洪家的移动板房,其实就是集装箱改装的简易住处,冬冷夏热,一张床就占去了大半面积。
这之后,洪家片区的执法队员又见到了这个“顽固”的流动摊点。“查了又来,查了又来。”
宴菊英的“顽固”也引起了执法队员的好奇,通过攀谈,他们逐渐了解了她的生活处境,但越是了解,执法队员们越是为难。“查吧,他们生活确实困难,这辆卖面的手推车就是祖孙三人唯一的经济来源;不查吧,这种随意占道经营又违反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影响市容市貌。”
面对两难的情境,椒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也在琢磨城管与摊贩“相处”的新模式。
12月17日,椒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徐振兴带队,给宴菊英送去慰问金和生活必需品,也给她的孙子孙女送去学习文具。
徐振兴提出,宴菊英如果愿意,可以到该局食堂上班,既解决祖孙三人经济来源问题,又可以解决三人的吃饭问题。
“孙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我也想让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宴菊英说,她很感激行政执法部门的照顾。
“作为一名执法者,‘法’是基础,‘法’也是底线,但‘情’更考验着执法的温度。”椒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执法队员与摊贩也并不完全都是对立的,只要有正确的处理方式就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融洽城管与摊贩关系,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才是探索现代管理的新途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