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共建共享美丽宜居好环境 鸡山打造垃圾分类的海岛样本
2018年01月07日 09:47:23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詹晓霞 通讯员 占瑞军 应挺刚

  沿着玉环鸡山岛的山路拾级而上,只见民居错落有致,石径交错相通,沿路绿植葱翠,明艳亮丽的墙绘点缀其间。一眼望去,洁净美丽。这与印象中的“腥味招蝇、垃圾乱堆”的渔村环境大相径庭。村民们说,鸡山岛之所以越来越整洁,垃圾分类功不可没。

  鸡山位于玉环东面海洋中,与玉环本岛隔海相望。如何处理岛上居民的生活垃圾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鸡山乡积极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果明显,破解了“垃圾围岛”问题。目前,岛上垃圾减量达到20%以上;分类后的可堆肥垃圾得到再生利用,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超过60%,资源回收率达20%,形成了垃圾分类的“鸡山经验”。

  变废为宝 垃圾成了抢手货

  上月28日,鸡山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站的工作人员尤雨云正将回收过来的一桶桶厨余垃圾倒进堆肥设备里。这些垃圾经过去水压榨、加热等多道工序后,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将变成天然的有机肥,可用于蔬菜花卉的培育。尤雨云介绍,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一般要7天完成,一吨可堆肥垃圾通常可以转化成0.3吨有机肥。鸡山全岛的可堆肥垃圾每天收集后都会被送到这里消化。

  鸡山原有一个垃圾焚烧厂,很快因污染环境而弃用。两三年前,玉环将岛上的生活垃圾纳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统一处置。但船运每天少则几百斤、多达上千斤的生活垃圾,不仅耗时耗力,运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近年来,鸡山投入200余万元改造垃圾资源利用站、垃圾中转房以及购置资源化处理设备。岛上的生活垃圾先由村民自行分类放置,经环卫工人统一收集后,可堆肥送到利用站堆肥再利用,不可堆肥用船运送到玉环本岛处理。

  养成习惯 精准分类保长效

  每日,北山村村民陈金娣收拾好厨余,就把剩饭、菜叶放入绿色垃圾桶,把瓶子、塑料盒等投入灰色垃圾桶。在鸡山乡,自觉对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当地人全新的生活习惯。

  过去,垃圾不分类,大家都将垃圾堆到村口,垃圾桶周边又脏又臭。“从2015年底开始,乡里、村里挨家挨户教我们垃圾分类。一开始是有些不习惯,但没多久就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现在岛上看上去整洁、漂亮,夏天蚊虫也少多了。”陈金娣说。

  现在,鸡山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专用的一绿一灰分类垃圾桶,这是乡里免费发放的。因为垃圾桶是分给各家保管,垃圾被收走后,大家都能把垃圾桶清洗得干干净净。

  该乡将垃圾分类治理与该市“我爱我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保障长效运行。该乡划分出责任片区,50多名督导员在全岛各个网格内,每日上门、每周查遍、每月换片交叉查,对各户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同时设置奖励资金,推出“环保存折”,对年度排名靠前的村和每月排名靠前的户予以奖励。

  绿色生态 引领生活新时尚

  “码头周边环境好多了,原先遍布海滩的垃圾也不见了。”从以前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整洁有序,在鸡山渔港码头经营着一家餐馆的老贾,目睹了鸡山渔港“颜值”的不断提升。

  “垃圾分类是一场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的持久战,我们要把最大的实惠留给群众,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主动参与进来,共建共享美丽家园。”鸡山乡党委书记陈银考说。

  能清理的及时清理,能美化的全面美化,能绿化的一律绿化。海岛面貌的改变,也直接带动了当地渔村旅游发展。兴岛路全线“粉墙黛瓦”、新建的南山公园、黄沙绿道等地也成了岛上居民休闲新去处。到了周末,周边游客纷至沓来,上岛品海鲜、观海景,品味浙东南纯粹的海岛渔乡风情。

  “美丽海岛是政府最大的公益事业。”陈银考表示,要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打牢乡村振兴生态基础,要让三五年后的鸡山,成为浙东南地区一座环境最优美、空气最清新、城乡最干净,能看到青山绿水、碧海金沙、鸟语花香的生态旅游岛。

标签: 鸡山;生态;保护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